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甘蓝型油菜BnaLPAT2基因在拟南芥中的种子特异性表达及过表达分析
    胡蓉,汪慧慧,刘勇,熊兴华
    2021, 47(1).
    [摘要](2230) [HTML](0) [PDF 389.07 K](1703)
    摘要:
    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121为骨架,将其改造成BnaLPAT2的过表达载体(p35S–BnaLPAT2)和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Napin–BnaLPAT2)。采用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入农杆菌感受态细胞(GV3101)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分别获得阳性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p35S–BnaLPAT2表达的后代植株种子油酸(C18∶1)相对含量降低了1.3,亚麻酸(C18∶3)相对含量提高了3.2,亚油酸(C18∶2)相对含量降低了0.7;pNapin–BnaLPAT2表达的后代植株种子油酸相对含量降低了1.29,亚麻酸相对含量提高了2.73,亚油酸相对含量提高了1.04,推测BnaLPAT2对亚麻酸的亲和力高于对亚油酸和油酸的亲和力。
    2  辣椒传入中国的途径与传播路径
    邹学校,朱凡
    2020, 46(6).
    [摘要](1732) [HTML](0) [PDF 186.07 K](4381)
    摘要:
    通过考证认为,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 L.)于16世纪80年代从日本传入中国,最早的传入点是浙江。以浙江为起点,向北、西、南3个方向传播。向北方向,经江苏传到山东,虽然江苏没有接受辣椒,但山东很快接受并把辣椒当作花椒的替代品,名称由番椒变成了秦椒;再以山东为中心,继续向河北、辽宁传播,东北的辣椒是闯关东的山东人传播的;向西传到了天津、山西、河南、北京、甘肃、内蒙古,形成华北传播路线。向西方向,从浙江沿长江西上,安徽、江西、湖北没有接受,但湖南很快接受了辣椒,并以湖南为中心,向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陕西等地传播,形成影响最大的长江传播路线,新疆的辣椒是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由湖南军人传过去的。向南传播的速度非常缓慢,传到江西、福建的时间都较晚。从荷兰传入台湾的灌木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和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传入台湾的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 Jacq.),经福建传到海南和云南。
    3  水稻不育系包颈特性及穗颈节间形态解剖结构的研究
    张桂莲 张分云 杨烨 陈立云
    2010, 36(1):1-4.
    [摘要](1424) [HTML](0) [PDF 0.00 Byte](1596)
    摘要:
    以包颈程度较轻的水稻品系H7408和包颈程度较重的培矮64S为材料,对水稻不育系包颈特性及穗颈节间形态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在包颈率、包颈长度、花粉可染率上,培矮64S与H7408差异显著,且包颈率、包颈长度与花粉可染率呈负相关关系(R=-0.468 1和R=-0.564 4);培矮64S穗颈节间比H7408短11.88 cm,外层薄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比H7408分别少101 6、470个;穗颈节间薄壁细胞的平均长度比H7408短,尤其是中部区段内层薄壁细胞与外层薄壁细胞长度培矮64S比H7408分别短25.2、37.8 µm,H7408穗颈节间薄壁细胞的长度从基部至中部区段呈突跃式增加,从中部至顶部区段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培矮64S穗颈节间缩短是由细胞数目减少和细胞长度缩短双重作用所致,其中后者作用更显著.
    4  江西省耕地土壤pH值和养分状况调查
    姚冬辉,吴建富,卢志红,魏宗强,吴多基,朱安繁
    2020, 46(5).
    [摘要](1390) [HTML](0) [PDF 216.90 K](2057)
    摘要:
    按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养分和pH值的分级标准,对2014年江西省5个不同区域(赣南、赣北、赣中、赣西、赣东北)的94个县(市)具有代表性的4 188个耕地土壤的养分和pH值的测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明江西省耕地土壤养分及pH状况。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pH值平均为5.3,偏酸性;赣南、赣北耕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8.5、25.8 g/kg,属中等水平,而赣中、赣西和赣东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1.9、33.9、31.1 g/kg,属较丰富水平;赣南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均值为144.4 mg/kg,属较丰富水平,其他4个区域的均值均高于150 mg/kg,属丰富水平;赣南、赣中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1.8、21.6 mg/kg,属较丰富水平,其他3个区域的属中等水平;5个区域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均值均在50~100 mg/kg,属较缺乏水平。可见,江西省耕地土壤酸化严重,养分极不平衡。
    5  光响应性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
    陈伟,张星,尹凌洁,王娅,李晓刚
    2020, 46(4).
    [摘要](1136) [HTML](0) [PDF 630.94 K](1633)
    摘要:
    采用软模板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对甲苯磺酸铵(CTATos)为模板剂,分别以三乙醇胺(TEOA)和氨水为碱源,调节乙醇和水的比例,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结果表明:制备纳米尺寸介孔二氧化硅的最佳反应条件为TEOS 1.56 mL、CTATos 1.92 g、TEOA 1.9 mL、乙醇10.5 mL、水74.5 mL;制备亚微级尺寸介孔二氧化硅的最佳反应条件为TEOS 1.56 mL、CTATos 1.92 g、氨水 1.9 mL、乙醇42 mL、水43.5 mL。采用嫁接法,以偶氮苯衍生物为改性材料对介孔二氧化硅进行光响应功能化;运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和热重分析仪(TGA)进行表征,结果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粒径可控,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改性后的介孔二氧化硅具有光响应性能。
    6  芦苇和美人蕉及薄荷用作人工湿地植物对中水的净化效果
    盛辛辛 赵凤岐
    2013, 39(4):423-428.
    [摘要](1100) [HTML](0) [PDF 0.00 Byte](908)
    摘要:
    分别以芦苇、美人蕉和薄荷为植被,构建潜流人工湿地植物床,研究这3种植物对中水中的氮、磷和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①芦苇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可达85.43%,芦苇组和美人蕉组对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各测定时间的平均值,下同)都大于薄荷组和对照组,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为芦苇组(76.30%)、美人蕉组(76.19%)、薄荷组(61.60%)、对照组(46.99%)依次减小;②薄荷组对总磷和活性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1%、71.89%,是3个试验组中去除率最高的,其次是美人蕉组;③3种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相近,都大于对照组,其中美人蕉组的去除率最高,最高可达77.76%。
    7  混菌发酵对杏鲍菇菌糠营养成分及其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李成舰,蒋雪,杨大盛,谭支良,汤少勋,黄春花
    2020, 46(4).
    [摘要](1003) [HTML](0) [PDF 149.18 K](1179)
    摘要:
    为提高杏鲍菇菌糠的饲用营养品质,采用L9(34)正交设计,将长枝木霉(5×103、5×104、5×105 cfu/g)、枯草芽孢杆菌(5×105、5×106、5×107 cfu/g)、酿酒酵母(5×106、5×107、5×108 cfu/g)和杰丁毕赤酵母(5×105、5×106、5×107 cfu/g)进行组合接种到杏鲍菇菌糠中,分别记为a、b、c、d、e、f、g、h、i,以不加菌为对照组,密封发酵144 h,检测发酵菌糠的各营养指标;然后以该发酵菌糠为底物,体外模拟瘤胃发酵48 h,检测菌糠的瘤胃发酵特征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混菌发酵显著增加了a、c、d、f、g、h、i组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和a、b、c、d、f、h组的粗脂肪质量分数;显著减少了d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和a、d组的酸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4种微生物对混菌发酵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杰丁毕赤酵母的影响显著;混菌发酵对杏鲍菇菌糠的瘤胃发酵特征指标无显著影响;菌种最优组合配方为长枝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杰丁毕赤酵母分别为5×104、5×105、5×107、5×107 cfu/g。
    8  5′UTR序列对DR5GUS基因瞬时表达的影响
    王亚红 张学文
    2012, 38(2):146-149.
    [摘要](959) [HTML](0) [PDF 0.00 Byte](2575)
    摘要:
    利用生长素响应原件(DR5)构建了DR5::GUS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在载体构建时,对GUS的5′UTR序列进行2种设计:一种是利用载体GUS基因原有的5′UTR构建成pBI121–DR5::GUS;另一种采用植物增强表达的常用原件烟草花叶病毒(TMV)的5′端序列(Ω′)替换GUS基因原有的5′UTR序列,构建成pBI121–DR5(Ω′)::GUS。将2种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后,采用烟草叶片注射浸染的瞬时表达检测法对2个载体的植物表达效果进行检测,2种载体分别转化烟草叶片2 d后,对浸染的叶盘进行GUS染色分析,pBI121–DR5::GUS的转化叶片有明显的GUS反应,而pBI121–DR5(Ω′)::GUS的转化叶片则无GUS反应。分离注射浸染部位叶盘RNA后,对GUS特异引物进行RT–PCR分析,2种转化的基因都已有效转录出RNA,但前者能翻译出相应的–葡萄糖苷酸酶,后者则不能完成翻译过程,说明序列的引入并未有效提高GUS基因的表达,反而抑制了mRNA的翻译。
    9  凝结芽孢杆菌的产孢条件及高密度培养工艺
    孙标,陈维菁,赵迎庆,卢建军,唐寅芳,张富明
    2021, 47(2).
    [摘要](948) [HTML](0) [PDF 284.76 K](2333)
    摘要:
    为提高凝结芽孢杆菌发酵产孢率,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爬坡试验、中心复合试验对凝结芽孢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凝结芽孢杆菌最佳培养基组分为麸皮36.91 g/L、玉米浆干粉13.70 g/L、MnSO4 0.84 g/L,在此条件下凝结芽孢杆菌发酵产芽孢数达到2.848×1010 cfu/mL,相比优化前芽孢数提高了61.72%;在优化的培养基基础上进行500 L发酵试验,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40 ℃、转速150 r/min、通气量2.5 m3/h、接种量5%、pH 7.0、培养时间36 h,发酵液芽孢数达到2.98×1010 cfu/mL,与优化试验结果相近,为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
    10  解淀粉芽孢杆菌SJ06脂肽粗提物与吡唑醚菌酯协同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效果
    段海明,李可文
    2020, 46(4).
    [摘要](848) [HTML](0) [PDF 250.43 K](745)
    摘要:
    运用对峙培养法测定解淀粉芽孢杆菌SJ06菌株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拮抗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上清液、脂肽粗提物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SJ06脂肽粗提物与吡唑醚菌酯复配的协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对峙培养SJ06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率为71.43%;SJ06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88 μL/mL和0.23 μL/mL,吡唑醚菌酯对病菌的EC50值为1.10 μg/mL;SJ06脂肽粗提物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毒性比均大于1,说明复配对病菌的抑制效果均为增效作用,其中,复配体积比为4∶6时毒性比为1.21,增效作用最强。
    11  野生树鼩实验动物化过程中粪便菌群的多样性及组成
    张飞燕,金洁,马玉华,陈佳琪,谢丽分,张晓迪,邬继文,吕龙宝
    2020, 46(4).
    [摘要](807) [HTML](0) [PDF 332.61 K](1279)
    摘要:
    从云南昆明西郊野外捕捉6只成年野生树鼩,于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人工驯养6个月。于刚捕捉回(野生组)和人工驯养6个月(驯养组)时,收集新鲜粪便样本,共12份,运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以16S rRNA的V3–V4区域为目标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树鼩在人工驯养前后粪便菌群的多样性及组成。结果表明:树鼩粪便菌群的OTU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野生组树鼩粪便菌群的OTU丰富度Chao指数、Ace指数、Sobs指数均显著高于驯养组的;PCoA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野生树鼩与人工驯养树鼩的粪便菌群具有明显的差异,但同组内个体间的菌群差异不明显;在门水平上,树鼩粪便的优势菌门主要有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但其在不同组树鼩粪便菌群的相对丰度不同;在纲水平上,野生组菌群主要有芽孢杆菌纲和拟杆菌纲,驯养组菌群主要有拟杆菌纲、梭菌纲和厌氧菌纲,γ–变形菌纲、厌氧菌纲相对丰度在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目水平上,野生组菌目主要有乳杆菌目和拟杆菌目,驯养组菌目主要有拟杆菌目和梭菌目,驯养组的Selenomonadal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野生组的(P<0.05);在科水平上,野生组菌科主要有链球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驯养组菌科主要有普雷沃氏菌科和韦荣氏球菌科,驯养组的韦荣氏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野生组的(P<0.05);在属水平上,野生组菌属主要有链球菌属和乳球菌属,驯养组菌属主要有普雷沃菌属和巨单胞菌属,野生组的链球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驯养组的(P<0.01),驯养组的巨单胞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野生组的(P<0.05)。可见,野生树鼩经过人工驯养后,粪便微生物区系中的一些菌群发生了变化,菌群结构与野生组有差异,但不显著,粪便菌群结构变化呈简单化的趋势。
    12  2种有机废弃物基质对3种盆栽花卉生长的影响
    刘向东,张力,杨吉龙,尹陈茜,甘德欣,于晓英
    2020, 46(4).
    [摘要](787) [HTML](0) [PDF 208.36 K](790)
    摘要:
    用自制园林废弃物基质(T1)和中药渣基质(T2)盆栽紫背天葵、景天三七和硫华菊(泥炭土CK1、黄壤土CK2),测定植株生长指标、生理生化与光合特性、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T1栽植的紫背天葵株高增长较CK1高199.84%,景天三七、硫华菊茎粗增长较CK1高57.05%、41.51%,T2栽植的硫华菊单花花数分别较CK1和CK2多89.57%和125.14%,单花直径分别长28.85%和17.54%;CK1、T1、T2栽植紫背天葵和景天三七的净光合速率与CK2有极显著差异;T1栽植景天三七含氮量较CK1高14.38%,T2栽植的紫背天葵含氮量较CK1高124.22%,含磷量较CK1高41.94%,T1、T2栽植的紫背天葵与景天三七含钾量都要低于CK1。综合来看,2种自制基质可以替代传统基质在紫背天葵、景天三七、硫华菊盆栽中使用。
    13  国内外卷烟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差异分析
    朱立军
    2010, 36(2):160-164.
    [摘要](771) [HTML](0) [PDF 0.00 Byte](978)
    摘要: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国内外112个卷烟样品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除苹果酸外,其他多元酸及多元酸总量国内卷烟要明显低于国外卷烟,高级脂肪酸及其总量国内卷烟明显高于国外卷烟.2)苹果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内混合型、国外烤烟型、国内烤烟型、国外混合型;柠檬酸含量国内外混合型最高,国外烤烟型次之,国内烤烟型最低;草酸以国外混合型含量最高,国内烤烟型最低;多元酸总量国内混合型最高,国外烤烟型和混合型次之,国内烤烟型最低;高级脂肪酸及其总量国内烤烟型含量较高.3)不同价位国内烤烟型卷烟中苹果酸含量和多元酸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四类、三类、二类、一类;柠檬酸在四类卷烟中的含量要明显高于一、二、三类卷烟;高级脂肪酸及其总量规律不明显.
    14  大黑甲的生活习性与行为特征
    许浩
    2011, 37(1):43-46.
    [摘要](769) [HTML](0) [PDF 158.51 K](1020)
    摘要:
    在28 ℃、相对湿度75%条件下,对大黑甲(Zophobas opacus (Sahlberg,1823))进行饲养,观察其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黑甲的发育历期包括成虫期60~90 d、卵期6~7 d、幼虫期90~110 d、预蛹期3~4 d、蛹期10~11 d。观察了各虫态的生活习性,发现该虫食性杂,在群集环境下出现老熟幼虫化蛹抑制、成虫及幼虫自相残杀等现象,对幼虫土中做茧,成虫交配、产卵及前胸和腹部的两对防御腺分泌两种化学防御物质等行为进行描述。
    15  适合蓄留再生的杂交稻品种筛选
    黄家兴,明兴权,张桂莲,王玉博,雷斌,周杰强,李凡,唐文帮
    2021, 47(1).
    [摘要](769) [HTML](0) [PDF 157.92 K](918)
    摘要:
    以17个杂交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Y两优9918、准两优608为对照材料,以生育期、头季茎秆抗折力、头季产量、头季米质、再生季再生率、再生季产量、再生季米质为考察指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7、2018年在湖南长沙进行适合蓄留再生的杂交稻品种筛选。2年试验结果表明:两优389、望两优889蓄留再生(留桩高度30 cm),头季生育期均不超过140 d,再生季均在9月20日前安全齐穗,10月下旬安全成熟;头季茎秆抗折力、头季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再生季再生率、再生季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且两优389再生季米质与对照品种一致,达部颁二级,望两优889再生季米质达部颁三级;两优389、望两优889在长沙地区适合蓄留再生;供试材料的头季米质均未达到部颁优质等级评定标准,主要是由于整精米率较低和垩白度较高。
    16  干旱胁迫对6种藤本植物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015, 41(3).
    [摘要](758) [HTML](0) [PDF 221.76 K](829)
    摘要:
    为筛选出抗旱性强的藤本植物,以络石、常春油麻藤、扶芳藤、常春藤、金银花、绿爬山虎6种藤本植物的一年生扦插苗为试材,研究干旱胁迫对6种藤本植物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比较分析6种藤本植物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初始荧光(Fo)提高;在轻度干旱(LS,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70%)下,金银花的净光合速率(Pn)高于其他5种藤本植物,常春藤的净光合速率(Pn)低于其他5种藤本植物;在重度干旱(SS,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5%~30%)下,络石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7.96 μmol/(m2?s),绿爬山虎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为3.82 μmol/(m2?s)。从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综合分析,抗旱性由强到弱的植物依次为络石、常春油麻藤、扶芳藤、常春藤、金银花、绿爬山虎。
    17  昆明不同亚气候带烤烟感官评吸质量与糖类及其相关指标的关系
    葛龙 韩定国 易克 杨晓安 汤国清 王翔 卢向阳
    2011, 37(2):131-134.
    [摘要](750) [HTML](0) [PDF 0.00 Byte](848)
    摘要:
    本试验选取五个在昆明大规模推广的烤烟品种,种植在昆明的三个主要亚气候带,分别分析其烤后中部烟叶糖类物质相关指标和感官质量评吸结果。结果表明:感官评吸分值及所测六种糖类物质相关指标均在暖温带最高,北亚热带次之,中温带最低。感官质量评吸总分与以上六种指标均呈正相关,其中与淀粉、总糖、糖氮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双糖差呈极显著正相关。
    18  维生素AD3E针剂对围产期奶牛乳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乐颖
    2010, 36(1):57-60.
    [摘要](748) [HTML](0) [PDF 0.00 Byte](1155)
    摘要:
    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了产前注射维生素 AD3E(V-AD3E)对围产期奶牛乳蛋白表达的影响.二维凝胶电泳分离了产后第1天和第21天乳蛋白组分,凝胶经染色、酶切、图像采集和斑点比对,与对照(不注射V-AD3E)组第1天乳蛋白图谱相比,注射组第1天乳蛋白图谱上有5个区域的蛋白表达上调,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IgG)和白蛋白.产前注射V-AD3E上调了初乳中的IgG和白蛋白,不仅为饲喂初乳的犊牛提供了更好的免疫保护,而且提高了处于免疫抑制阶段母牛的抗病力.
    19  檀香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的抑制作用
    谷可欣,张天翼,何泾正,袁中伟,范维,尹立子
    2020, 46(5).
    [摘要](746) [HTML](0) [PDF 1.36 M](1083)
    摘要:
    采用倍比稀释法与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檀香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与DNA外渗量,探究檀香醇对USA300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通过SDS–PAGE试验,探讨檀香醇对USA300可溶性蛋白代谢的作用;采用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观察经檀香醇处理后的USA300的超微结构;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研究檀香醇对USA300生物被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檀香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USA300的生长繁殖,其MIC和MBC分别为32、64 μg/mL;与对照组相比,经64 μg/mL檀香醇处理1 h后的USA300菌体电导率增加3.40%±0.54%,经64、32 μg/mL檀香醇处理6 h后的菌体细胞内的DNA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5),经64、32、16 μg/mL檀香醇处理2、6 h后的菌体的可溶性蛋白均极显著降低(P<0.01);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檀香醇处理过的USA300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变化不大,但是细胞的二分裂增殖出现明显的异常;亚抑菌浓度的檀香醇能明显抑制USA300生物被膜的形成。综上可知,檀香醇主要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代谢过程,可明显降低菌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而影响细菌的生命活动,而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甚微。由此可见,檀香醇在新型抗MRSA药物的开发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20  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土壤蒸发的时空变化
    刘栋,岳伶俐,吴友杰,王辉
    2021, 47(1).
    [摘要](741) [HTML](0) [PDF 325.65 K](824)
    摘要:
    2019年4—9月,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土壤蒸发量;利用ETgage模拟蒸散仪监测林地局部蒸散量,对比分析长沙丘陵地区土壤蒸发量的时空变化,探讨土壤蒸发随气象因素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土壤蒸发总量约为192.15 mm,日均为1.05 mm;不同空间位置上,阳面、绝对阴面、相对阴面的土壤蒸发量依次减少,平均值分别为1.14、0.98和0.94 mm/d;空气温度、地温、风速、太阳辐射强度、空气相对湿度对前期(4—5月)土壤蒸发量的影响依次减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地温、风速对中期(6—7月)土壤蒸发量的影响依次减小,地温、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对后期(8—9月)土壤蒸发量的影响依次减小;前期土壤蒸发量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较小,中期、后期土壤蒸发量与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蒸发前缘主要发生于0~5 cm土层;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局部蒸散量约为2.12 mm/d,局部油茶树蒸腾量约为1.11 mm/d,ETgage所测局部蒸散量与微型蒸渗仪测得的蒸发量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