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辣椒传入中国的途径与传播路径
    邹学校,朱凡
    2020, 46(6).
    [摘要](6059) [HTML](0) [PDF 186.07 K](7339)
    摘要:
    通过考证认为,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 L.)于16世纪80年代从日本传入中国,最早的传入点是浙江。以浙江为起点,向北、西、南3个方向传播。向北方向,经江苏传到山东,虽然江苏没有接受辣椒,但山东很快接受并把辣椒当作花椒的替代品,名称由番椒变成了秦椒;再以山东为中心,继续向河北、辽宁传播,东北的辣椒是闯关东的山东人传播的;向西传到了天津、山西、河南、北京、甘肃、内蒙古,形成华北传播路线。向西方向,从浙江沿长江西上,安徽、江西、湖北没有接受,但湖南很快接受了辣椒,并以湖南为中心,向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陕西等地传播,形成影响最大的长江传播路线,新疆的辣椒是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由湖南军人传过去的。向南传播的速度非常缓慢,传到江西、福建的时间都较晚。从荷兰传入台湾的灌木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和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传入台湾的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 Jacq.),经福建传到海南和云南。
    2  甘蓝型油菜BnaLPAT2基因在拟南芥中的种子特异性表达及过表达分析
    胡蓉,汪慧慧,刘勇,熊兴华
    2021, 47(1).
    [摘要](2498) [HTML](0) [PDF 389.07 K](2433)
    摘要:
    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121为骨架,将其改造成BnaLPAT2的过表达载体(p35S–BnaLPAT2)和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Napin–BnaLPAT2)。采用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入农杆菌感受态细胞(GV3101)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分别获得阳性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p35S–BnaLPAT2表达的后代植株种子油酸(C18∶1)相对含量降低了1.3,亚麻酸(C18∶3)相对含量提高了3.2,亚油酸(C18∶2)相对含量降低了0.7;pNapin–BnaLPAT2表达的后代植株种子油酸相对含量降低了1.29,亚麻酸相对含量提高了2.73,亚油酸相对含量提高了1.04,推测BnaLPAT2对亚麻酸的亲和力高于对亚油酸和油酸的亲和力。
    3  江西省耕地土壤pH值和养分状况调查
    姚冬辉,吴建富,卢志红,魏宗强,吴多基,朱安繁
    2020, 46(5).
    [摘要](2229) [HTML](0) [PDF 216.90 K](2963)
    摘要:
    按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推荐的土壤养分和pH值的分级标准,对2014年江西省5个不同区域(赣南、赣北、赣中、赣西、赣东北)的94个县(市)具有代表性的4 188个耕地土壤的养分和pH值的测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明江西省耕地土壤养分及pH状况。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pH值平均为5.3,偏酸性;赣南、赣北耕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8.5、25.8 g/kg,属中等水平,而赣中、赣西和赣东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1.9、33.9、31.1 g/kg,属较丰富水平;赣南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均值为144.4 mg/kg,属较丰富水平,其他4个区域的均值均高于150 mg/kg,属丰富水平;赣南、赣中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1.8、21.6 mg/kg,属较丰富水平,其他3个区域的属中等水平;5个区域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均值均在50~100 mg/kg,属较缺乏水平。可见,江西省耕地土壤酸化严重,养分极不平衡。
    4  光响应性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
    陈伟,张星,尹凌洁,王娅,李晓刚
    2020, 46(4).
    [摘要](1770) [HTML](0) [PDF 630.94 K](2497)
    摘要:
    采用软模板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对甲苯磺酸铵(CTATos)为模板剂,分别以三乙醇胺(TEOA)和氨水为碱源,调节乙醇和水的比例,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结果表明:制备纳米尺寸介孔二氧化硅的最佳反应条件为TEOS 1.56 mL、CTATos 1.92 g、TEOA 1.9 mL、乙醇10.5 mL、水74.5 mL;制备亚微级尺寸介孔二氧化硅的最佳反应条件为TEOS 1.56 mL、CTATos 1.92 g、氨水 1.9 mL、乙醇42 mL、水43.5 mL。采用嫁接法,以偶氮苯衍生物为改性材料对介孔二氧化硅进行光响应功能化;运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和热重分析仪(TGA)进行表征,结果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粒径可控,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改性后的介孔二氧化硅具有光响应性能。
    5  凝结芽孢杆菌的产孢条件及高密度培养工艺
    孙标,陈维菁,赵迎庆,卢建军,唐寅芳,张富明
    2021, 47(2).
    [摘要](1707) [HTML](0) [PDF 284.76 K](3555)
    摘要:
    为提高凝结芽孢杆菌发酵产孢率,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爬坡试验、中心复合试验对凝结芽孢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凝结芽孢杆菌最佳培养基组分为麸皮36.91 g/L、玉米浆干粉13.70 g/L、MnSO4 0.84 g/L,在此条件下凝结芽孢杆菌发酵产芽孢数达到2.848×1010 cfu/mL,相比优化前芽孢数提高了61.72%;在优化的培养基基础上进行500 L发酵试验,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40 ℃、转速150 r/min、通气量2.5 m3/h、接种量5%、pH 7.0、培养时间36 h,发酵液芽孢数达到2.98×1010 cfu/mL,与优化试验结果相近,为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
    6  水稻不育系包颈特性及穗颈节间形态解剖结构的研究
    张桂莲 张分云 杨烨 陈立云
    2010, 36(1):1-4.
    [摘要](1500) [HTML](0) [PDF 0.00 Byte](3443)
    摘要:
    以包颈程度较轻的水稻品系H7408和包颈程度较重的培矮64S为材料,对水稻不育系包颈特性及穗颈节间形态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在包颈率、包颈长度、花粉可染率上,培矮64S与H7408差异显著,且包颈率、包颈长度与花粉可染率呈负相关关系(R=-0.468 1和R=-0.564 4);培矮64S穗颈节间比H7408短11.88 cm,外层薄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比H7408分别少101 6、470个;穗颈节间薄壁细胞的平均长度比H7408短,尤其是中部区段内层薄壁细胞与外层薄壁细胞长度培矮64S比H7408分别短25.2、37.8 µm,H7408穗颈节间薄壁细胞的长度从基部至中部区段呈突跃式增加,从中部至顶部区段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培矮64S穗颈节间缩短是由细胞数目减少和细胞长度缩短双重作用所致,其中后者作用更显著.
    7  多组学分析在解淀粉芽孢杆菌相关功能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王世伟,王卿惠,翟丽萍,刘军,于志丹,向文胜
    2020, 46(4).
    [摘要](1318) [HTML](0) [PDF 266.04 K](1704)
    摘要: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具有多种有益生物学特性,可产生多种抗菌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如生物膜形成与定殖、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产生耐盐性等。综述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多组学分析方法在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定殖、促生、植物耐盐性诱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8  大黑甲的生活习性与行为特征
    许浩
    2011, 37(1):43-46.
    [摘要](1275) [HTML](0) [PDF 158.51 K](2270)
    摘要:
    在28 ℃、相对湿度75%条件下,对大黑甲(Zophobas opacus (Sahlberg,1823))进行饲养,观察其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黑甲的发育历期包括成虫期60~90 d、卵期6~7 d、幼虫期90~110 d、预蛹期3~4 d、蛹期10~11 d。观察了各虫态的生活习性,发现该虫食性杂,在群集环境下出现老熟幼虫化蛹抑制、成虫及幼虫自相残杀等现象,对幼虫土中做茧,成虫交配、产卵及前胸和腹部的两对防御腺分泌两种化学防御物质等行为进行描述。
    9  信阳毛尖与黄山毛峰及西湖龙井的香气成分分析
    刘建军 黄建安 李美凤,李银花 陈金华,林海燕 刘仲华
    2016, 42(6).
    [摘要](1273) [HTML](0) [PDF 210.17 K](850)
    摘要:
    以信阳、黄山、杭州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信阳毛尖、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其中信阳的鲜叶由3个公司加工成3个信阳毛尖茶样,共5个茶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法)提取香气物质,结合感官审评和GC–MS,分析3种名优绿茶的香气特点及成分构成。结果表明:3个信阳毛尖茶样香气均表现为清香,黄山毛峰茶样香气馥郁带兰花香,西湖龙井茶样香气浓郁带高火香;5个茶样共检测出香气成分74种,其中共有香气成分24种,5个茶样中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物质的含量最高;信阳毛尖茶样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β–芳樟醇、壬醛、环氧芳樟醇、反香叶醇、δ–杜松烯、反–橙花叔醇、棕榈酸、反式植醇;黄山毛峰茶样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棕榈酸、β–芳樟醇、反香叶醇、壬醛、己醛、反式植醇、环氧芳樟醇、庚醛,且在黄山毛峰茶样中检测出苯乙醛、脱氢芳樟醇2种独有的令人愉悦的香气成分;西湖龙井茶样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β–芳樟醇、反香叶醇、环氧芳樟醇、壬醛、顺氧化芳樟醇、己醛、δ–杜松烯、δ–杜松醇,西湖龙井茶样中检测出烷烃类和吡嗪类物质的数量较多,但未检测出棕榈酸。
    10  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李方一,黄璜,官春云
    2021, 47(3).
    [摘要](1229) [HTML](0) [PDF 3.63 M](1238)
    摘要:
    对作物叶面积测量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综述了基于单叶叶面积、单株叶面积、群体叶面积3个维度进行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提出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物理原理、数学建模原理、光学特征提取原理的理论分类,从精确度、有损和无损测量2个角度分析了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并对叶面积测量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1  5′UTR序列对DR5GUS基因瞬时表达的影响
    王亚红 张学文
    2012, 38(2):146-149.
    [摘要](1166) [HTML](0) [PDF 0.00 Byte](4827)
    摘要:
    利用生长素响应原件(DR5)构建了DR5::GUS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在载体构建时,对GUS的5′UTR序列进行2种设计:一种是利用载体GUS基因原有的5′UTR构建成pBI121–DR5::GUS;另一种采用植物增强表达的常用原件烟草花叶病毒(TMV)的5′端序列(Ω′)替换GUS基因原有的5′UTR序列,构建成pBI121–DR5(Ω′)::GUS。将2种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后,采用烟草叶片注射浸染的瞬时表达检测法对2个载体的植物表达效果进行检测,2种载体分别转化烟草叶片2 d后,对浸染的叶盘进行GUS染色分析,pBI121–DR5::GUS的转化叶片有明显的GUS反应,而pBI121–DR5(Ω′)::GUS的转化叶片则无GUS反应。分离注射浸染部位叶盘RNA后,对GUS特异引物进行RT–PCR分析,2种转化的基因都已有效转录出RNA,但前者能翻译出相应的–葡萄糖苷酸酶,后者则不能完成翻译过程,说明序列的引入并未有效提高GUS基因的表达,反而抑制了mRNA的翻译。
    12  2009—2018年中国水稻播种面积与产量变化情况分析
    陈博,敖和军,曾晓珊
    2021, 47(5).
    [摘要](1153) [HTML](0) [PDF 422.25 K](2414)
    摘要:
    为探明2009—2018年中国水稻生产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情况,利用国家统计局2009—2018年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分析了全国水稻生产主力省(区)10年间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并量化了播种面积和单产对水稻产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水稻生产主力省(区)中,黑龙江省稻作面积波动较大,年平均波动幅度为4.70%;产量波动较大的是黑龙江省和湖北省,年平均波动幅度分别为3.24%、3.49%;在产量变化贡献上,全国产量变化以单产水平提升为主,但各主力省(区)主导因素有差别,在保持全国各地区单产水平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应控制稻作面积缩减,扬长补短,因地制宜。
    13  芦苇和美人蕉及薄荷用作人工湿地植物对中水的净化效果
    盛辛辛 赵凤岐
    2013, 39(4):423-428.
    [摘要](1150) [HTML](0) [PDF 0.00 Byte](2445)
    摘要:
    分别以芦苇、美人蕉和薄荷为植被,构建潜流人工湿地植物床,研究这3种植物对中水中的氮、磷和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①芦苇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可达85.43%,芦苇组和美人蕉组对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各测定时间的平均值,下同)都大于薄荷组和对照组,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为芦苇组(76.30%)、美人蕉组(76.19%)、薄荷组(61.60%)、对照组(46.99%)依次减小;②薄荷组对总磷和活性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1%、71.89%,是3个试验组中去除率最高的,其次是美人蕉组;③3种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相近,都大于对照组,其中美人蕉组的去除率最高,最高可达77.76%。
    14  混菌发酵对杏鲍菇菌糠营养成分及其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李成舰,蒋雪,杨大盛,谭支良,汤少勋,黄春花
    2020, 46(4).
    [摘要](1065) [HTML](0) [PDF 149.18 K](1718)
    摘要:
    为提高杏鲍菇菌糠的饲用营养品质,采用L9(34)正交设计,将长枝木霉(5×103、5×104、5×105 cfu/g)、枯草芽孢杆菌(5×105、5×106、5×107 cfu/g)、酿酒酵母(5×106、5×107、5×108 cfu/g)和杰丁毕赤酵母(5×105、5×106、5×107 cfu/g)进行组合接种到杏鲍菇菌糠中,分别记为a、b、c、d、e、f、g、h、i,以不加菌为对照组,密封发酵144 h,检测发酵菌糠的各营养指标;然后以该发酵菌糠为底物,体外模拟瘤胃发酵48 h,检测菌糠的瘤胃发酵特征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混菌发酵显著增加了a、c、d、f、g、h、i组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和a、b、c、d、f、h组的粗脂肪质量分数;显著减少了d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和a、d组的酸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4种微生物对混菌发酵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杰丁毕赤酵母的影响显著;混菌发酵对杏鲍菇菌糠的瘤胃发酵特征指标无显著影响;菌种最优组合配方为长枝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杰丁毕赤酵母分别为5×104、5×105、5×107、5×107 cfu/g。
    15  适合蓄留再生的杂交稻品种筛选
    黄家兴,明兴权,张桂莲,王玉博,雷斌,周杰强,李凡,唐文帮
    2021, 47(1).
    [摘要](1043) [HTML](0) [PDF 157.92 K](1379)
    摘要:
    以17个杂交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Y两优9918、准两优608为对照材料,以生育期、头季茎秆抗折力、头季产量、头季米质、再生季再生率、再生季产量、再生季米质为考察指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7、2018年在湖南长沙进行适合蓄留再生的杂交稻品种筛选。2年试验结果表明:两优389、望两优889蓄留再生(留桩高度30 cm),头季生育期均不超过140 d,再生季均在9月20日前安全齐穗,10月下旬安全成熟;头季茎秆抗折力、头季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再生季再生率、再生季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且两优389再生季米质与对照品种一致,达部颁二级,望两优889再生季米质达部颁三级;两优389、望两优889在长沙地区适合蓄留再生;供试材料的头季米质均未达到部颁优质等级评定标准,主要是由于整精米率较低和垩白度较高。
    16  油菜籽中高效氟吡甲禾灵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检测与膳食风险评估
    张洋,杨丽华,龚道新,王寒,郑蒋夫,卿朝霞
    2021, 47(3).
    [摘要](988) [HTML](0) [PDF 1.92 M](874)
    摘要:
    通过添加回收试验建立高效氟吡甲禾灵及其代谢物氟吡禾灵在油菜籽中的残留检测方法;2018—2019年,在河南济源、安徽合肥、浙江杭州、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四川彭州、云南昆明、广西南宁等8地开展高效氟吡甲禾灵最终残留量试验,并对其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采用乙腈超声提取,经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油菜籽样品中高效氟吡甲禾灵,采用NaOH–甲醇混合溶液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净化,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油菜籽样品中氟吡禾灵,在0.05、0.30、3.0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高效氟吡甲禾灵和氟吡禾灵在油菜籽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7%~87%和77%~10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13%和1%~8%;4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制剂按0.011 g/m2用量施药,在油菜成熟期采收的油菜籽中高效氟吡甲禾灵及其代谢物氟吡禾灵的残留量均小于0.05 mg/kg,总量均小于0.10 mg/kg,推荐高效氟吡甲禾灵在油菜籽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10 mg/kg;普通人群高效氟吡甲禾灵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046 56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105.58%,对一般人群健康可能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17  解淀粉芽孢杆菌SJ06脂肽粗提物与吡唑醚菌酯协同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效果
    段海明,李可文
    2020, 46(4).
    [摘要](981) [HTML](0) [PDF 250.43 K](1259)
    摘要:
    运用对峙培养法测定解淀粉芽孢杆菌SJ06菌株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拮抗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上清液、脂肽粗提物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SJ06脂肽粗提物与吡唑醚菌酯复配的协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对峙培养SJ06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率为71.43%;SJ06发酵上清液和脂肽粗提物对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88 μL/mL和0.23 μL/mL,吡唑醚菌酯对病菌的EC50值为1.10 μg/mL;SJ06脂肽粗提物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毒性比均大于1,说明复配对病菌的抑制效果均为增效作用,其中,复配体积比为4∶6时毒性比为1.21,增效作用最强。
    18  隐唇叩甲科昆虫分类学研究进展
    孟子烨,陈晓琴,孙玉娜,阮用颖,王丽君,江世宏
    2021, 47(1).
    [摘要](974) [HTML](0) [PDF 286.22 K](2221)
    摘要:
    隐唇叩甲科隶属于鞘翅目叩甲总科,全世界均有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居多。隐唇叩甲被称为“伪叩甲”,以区别于叩甲科昆虫,其幼虫以死亡树木上寄生的菌丝为食,该类群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积极意义。由于隐唇叩甲科昆虫在外部形态上与叩甲总科的部分类群极为相似,历史上对隐唇叩甲科的分类系统存在着较多争议。综述了隐唇叩甲科昆虫分类学的研究进展。
    19  抗菌肽理化性质的研究进展
    陈武 黎定军 肖启明 周清明
    2012, 38(2):150-155.
    [摘要](974) [HTML](0) [PDF 0.00 Byte](2002)
    摘要: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是生物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核糖体或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合成,可协助宿主有效应对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病毒等病原生物的胁迫。AMPs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两亲性结构和携带正电荷等理化性质。综述抗菌肽构象、电荷及阳离子度、疏水性与疏水力矩、两亲性及其他属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20  VA5免疫增强剂对鸡新支流三联疫苗免疫效力及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陆吉虎,唐应华,朱亚露,张雪花,毕志香,刘岳龙,胡祥克,董祥超,王振,李为坤,滕姣,于漾,梅梅
    2020, 46(5).
    [摘要](960) [HTML](0) [PDF 334.03 K](1446)
    摘要:
    将VA5复方免疫增强剂与市售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以下简称“新支流三联疫苗”)合用免疫黄羽肉鸡,检测免疫后肉鸡的抗体效价、细胞因子及生产性能变化,评价VA5对鸡新支流三联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及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羽肉鸡免疫含VA5的新支流三联疫苗后,在相同免疫剂量和免疫时间,血清和支气管肺泡冲洗液中针对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9))的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无VA5疫苗组的;泪液及小肠黏液中针对NDV、IBV和AIV(H9)的IgA抗体效价均高于无VA5疫苗组的;血清中IFN–γ和IL–4质量浓度均极显著高于无VA5疫苗组的;肉鸡出栏前,免疫含VA5的新支流三联疫苗组针对NDV和AIV(H9)的HI抗体合格率高于无VA5疫苗组的;添加VA5,提高了肉鸡平均成活率和上市率,同时降低了平均料肉比、呼吸道致病发病率和死淘率,增加了鸡只均质量,只均综合经济效益增幅达11.67%。综上所述,VA5免疫增强剂能提高新支流三联疫苗对黄羽肉鸡的免疫效力,同时提高了生产性能。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