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51(4):1-8.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01
摘要: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扩大育苗盘孔径、育苗基质添加菌肥、长叶龄烟苗迟栽、基肥中添加微生物菌剂等技术,研究不同促早生快发措施对烤烟农艺性状、烤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养分积累与分配、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136孔育苗盘+育苗基质添加“苗强壮”菌肥+“根茎康”微生物菌剂、10叶龄移栽)、T2处理(200孔育苗盘+育苗基质添加“苗强壮”菌肥+“根茎康”微生物菌剂、8叶龄移栽)都有利于促进烤烟地上部的生长,提高烟株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T1处理的氮、磷、钾肥干物质积累效率分别提高了31.10%、31.09%、31.07%,氮、磷、钾肥烟叶生产效率分别提高33.28%、33.28%、33.19%,氮、磷、钾肥的吸收效率分别提高34.08%、40.22%、14.79%;T2处理的氮、磷、钾肥干物质积累效率分别提高24.59%、24.58%、24.59%,氮、磷、钾肥烟叶生产效率分别提高20.25%、20.31%、20.22%,氮、磷、钾肥的吸收效率分别提高22.76%、38.78%、12.18%。在烟稻复种区,扩大育苗盘孔径、育苗基质添加菌肥可以培育适合延迟移栽的烟苗,配合基肥添加微生物菌剂,有利于促进烤烟早生快发,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025, 51(4):9-14.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02
摘要:为明确引起稠浆法再造烟叶霉变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从霉变样品上分离得到2株致霉微生物,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样品霉变的微生物为曲霉属,得到的2株菌株分别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在孟加拉红培养基、PDA培养基、CYA培养基和1%、5%、10%、20%自制烟汁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均大于黄曲霉的;其适宜生长的温度均为30~35 ℃,4 ℃低温和45 ℃以上的高温均能较好地抑制菌株的生长;2株霉菌在pH为3~10时均能生长,pH为6时的生长量最高;紫外线辐照处理对稠浆法再造烟叶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曲霉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大于黑曲霉的。由此可见,温度调控和紫外线处理可控制稠浆法再造烟叶微生物的生长。
梁心仪,汤冰倩,张新昊,邹学校 , , , ,刘峰 , , ,
2025, 51(4):15-24.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03
摘要:利用ST-8樟树港辣椒全基因组鉴定得到6个SEPALLATA(SEP)亚家族蛋白编码基因,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编码蛋白保守基序和保守结构域进行分析;将辣椒SEP基因与拟南芥、番茄、水稻和玉米的SEP基因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探究CaSEP3的组织表达水平及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辣椒SEP基因分布于5条染色体上,编码蛋白都含有MADS结构域(MADS_MEF2_like)和K结构域(K-box);辣椒SEP基因可分为2类,即SEP3和SEP1/2/4,这与番茄和拟南芥SEP基因的进化树类似。辣椒CaSEP3是拟南芥AtSEP3的同源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CaSEP3在花蕾、胎座和果皮中高表达,推测其参与辣椒花器官和肉质果实的发育。常见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处理后(0~24 h),脱落酸(ABA)、H2O2、NaCl可使CaSEP3表达量上调,其余处理下CaSEP3在叶片和根部的表达量变化不明显。
陈汉,黄科 , , , ,刘峰 , , , ,张文霞,胡佳未,周龙,王军伟 , , ,
2025, 51(4):25-37.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04
摘要:以‘博辣红牛’‘兴蔬215’‘长研青香’为试材,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与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越冬辣椒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EBR和ALA均能不同程度地提升幼苗抵御低温逆境的能力,与喷施清水相比,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EBR与ALA后,越冬辣椒幼苗的形态指标(株高、茎粗、鲜质量、干质量、壮苗指数)均有所提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增强,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氮代谢关键酶(NR、NiR、GS)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0.01 mg/L EBR与30.00 mg/L ALA更能缓解低温逆境对幼苗生理生长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以此质量浓度开展越冬辣椒育苗的生产应用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外源喷施30.00 mg/L ALA+助剂处理后辣椒幼苗的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且单株幼苗增加的成本为0.007 3元。
2025, 51(4):38-47.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05
摘要: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MsWRKY47基因在调节植物耐盐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WL363 HQ’的cDNA为模板,克隆了MsWRKY47基因,并对其蛋白序列特征以及MsWRKY47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sWRKY47编码区全长1 287 bp,编码428个氨基酸,含有一个WRKYGQK结构域,属于WRKY家族,与蒺藜苜蓿中同源蛋白MtWRKY47的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在紫花苜蓿根中的表达量最高,且盐胁迫可诱导其表达;MsWRKY47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不具备转录激活活性。盐胁迫后MsWRKY47转基因植株黄叶率高于野生型的黄叶率,氧化损伤程度更严重,表明MsWRKY47基因过表达降低了拟南芥的耐盐性,MsWRKY蛋白可能在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过程中发挥负调控作用。
2025, 51(4):48-53.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06
摘要:为明确江西省番茄灰叶斑病的病原,筛选合适的药剂防治该病害,本研究基于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19种杀菌剂对番茄灰叶斑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番茄灰叶斑病病原菌菌落正面呈黄色,背面呈黄褐色,分生孢子呈砖格状,有1~3个横隔膜,数个纵隔膜,结合致病性测定和ITS与GAPDH基因序列聚类结果,确定引起江西省番茄灰叶斑病的病原为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对灰叶斑病防效最好,防效达71.35%,其次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效为68.77%,生产上可交替使用这2种杀菌剂,以延缓番茄灰叶斑病的抗药性。
2025, 51(4):54-58.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07
摘要:为高效防除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田的杂草,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进行封闭除草,试验设置5个处理,植保无人机施药处理剂量分别为1 800、2 250、2 700 g/hm2,背负式喷雾器施药处理剂量为2 250 g/hm2,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在2 700 g/hm2的制剂用量下,无人机喷施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的防除效果最好,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85.32%、88.45%,可有效控制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田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与对照相比,大豆增产10.09%~17.18%,玉米增产13.90%~18.12%。综上可知,无人机喷施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可在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田推广使用。
张浩东,覃思海,黄梦娇,罗熙哲,谢军 , , ,谢桂先 , ,
2025, 51(4):59-67.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08
摘要:通过分别向猪粪物料中添加其干物质质量分数10%的蛭石、沸石、麦饭石、膨润土和磁铁矿,并采用好氧堆肥的方式研究不同矿物质添加剂对猪粪堆肥腐殖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处理相比,矿物添加剂处理延长了堆肥高温期,使其电导率(EC)、总氮(TN)质量分数、发芽率(GI)和胡敏酸(HA)质量分数均显著上升,总碳(TC)质量分数、碳氮比(C/N)和富里酸(FA)质量分数均显著下降;膨润土处理的堆肥高温期增加了9 d,EC、TN质量分数、GI和HA质量分数分别显著提升了14.66%、30.50%、22.63%和45.36%,TC质量分数、C/N和FA质量分数显著下降了12.61%、33.02%和25.63%;矿物质添加剂处理的HA与FA质量分数比(HA/FA)显著增加了71.82%~94.39%,其中膨润土处理的效果最好;HA/FA与EC、C/N、GI及TC、TN、HA和FA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FA质量分数、TN质量分数、HA质量分数、C/N、TC质量分数、EC、GI对HA/FA的影响依次减小。综上,添加膨润土能提高TN质量分数、GI、HA质量分数和HA/FA,进而提高堆肥腐殖化程度,因此,建议在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中添加膨润土。
潘月 , , ,占今舜 , ,江浩筠 , ,王海波 , , ,贾浩滨 , ,钟小军 , ,张建斌,霍俊宏 ,
2025, 51(4):68-77.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09
摘要:将39只4月龄、体质量相近((15.25±0.46) kg)且健康的赣西山羊分为3组,每组13只,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山羊分别饲喂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比(NFC/NDF)为0.9、1.2和1.5的饲粮,试验期为7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饲养结束后测定赣西山羊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瘤胃细菌基因表达量、肠道形态和肌肉营养成分等,探讨NFC/NDF水平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山羊宰前活体质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的,是试验Ⅲ组的1.09倍;正试期第10天,试验Ⅲ组山羊血糖(GLU)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Ⅱ组的,是试验Ⅱ组的1.31倍;正试期第30天,试验Ⅰ组山羊血清总胆固醇(TC)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Ⅲ组的,是试验Ⅲ组的1.42倍,而试验Ⅲ组山羊GLU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Ⅱ组的,是试验Ⅱ组的1.15倍;正试期第60天,试验Ⅰ组山羊TC和甘油三酯(TG)浓度均显著高于试验Ⅲ组的,分别是试验Ⅲ组的1.23倍和1.53倍,而GLU浓度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则显著低于其他2组的;试验Ⅰ组山羊瘤胃pH显著低于试验Ⅱ组的,而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戊酸浓度则显著高于试验Ⅱ组的,分别是试验Ⅱ组的1.07倍和2.48倍;试验Ⅱ组山羊瘤胃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和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的,其中试验Ⅰ组的最低,而试验Ⅰ组山羊瘤胃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栖瘤胃普雷沃菌(Prevotella ruminicola)、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p.)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的,其中试验Ⅲ组的最低;试验Ⅰ组山羊肌肉甘氨酸、组氨酸、总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的,丙氨酸质量分数显著低于试验Ⅱ组的,而试验Ⅱ组山羊肌肉蛋氨酸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其他2组的;山羊的肠道形态指标、肌肉营养成分、脂肪酸质量分数在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综上可见,不同NFC/NDF水平的饲粮能够通过调控赣西山羊瘤胃菌群结构来影响纤维和蛋白的降解,从而影响瘤胃发酵、提高赣西山羊宰前活体质量,在本研究条件下,NFC/NDF水平为1.2时效果最好。
陆胜涛 , ,林佳乐 , ,周盘红 , ,胡海 , ,朱靖,彭珊,罗志军,袁中彪,施晓丽 ,
2025, 51(4):78-83.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10
摘要:为了研究没食子酸丙酯(PG)在不同贮存条件下对饲料稳定性的影响,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探究PG添加量(0%、0.05%和0.10%)、温度(25、30和35 ℃)及含水量(9%、16%和19%)对仔猪浓缩料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值(POV)、酸价(AV)、维生素A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 PG对T-AOC有极显著影响(P<0.01),0.10%PG添加量可降低饲料酸价,减少维生素A的损失,提高饲料抗氧化能力,增强了饲料稳定性;2) 温度对过氧化值、酸价和维生素A质量分数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贮存温度升高,维生素A质量分数随之降低,过氧化值和酸价升高;3) 在整个贮存周期中,含水量变化是饲料酸价变化的主要因素(P<0.01),随着含水量增加,饲料酸价明显升高。综上所述,贮存饲料中添加PG可提高饲料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肪酸败,并减少维生素A的损失;在25~35 ℃,饲料含水量为13%~19%的贮存条件下,PG的适宜添加量为0.10% 。
贾名扬 , ,张琪,陈俊峰,刘付玖,闫祥洲,王磊,邢宝松,王璟
2025, 51(4):84-92.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11
摘要: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核桃青皮粉对育肥猪粪便菌群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育肥期体质量约8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猪6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核桃青皮粉组,每组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核桃青皮粉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质量分数)核桃青皮粉,试验期间每天自由采食,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40 d。试验结束后采集各组的新鲜粪便及血清样本用于粪便菌群和免疫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核桃青皮粉组的菌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P>0.05)。2组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比均较高,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志贺菌属(Shigella)、SMB53菌属、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为2组中的优势菌属。与对照组相比,核桃青皮粉组的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苏黎世杆菌属极显著降低(P<0.01);非病理状态下核桃青皮粉组血清中IgG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1),且IgA和IgM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核桃青皮粉可调节猪肠道菌群丰度,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功能。
2025, 51(4):93-98.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12
摘要:为研究5种中药(甘草、黄精、姬松茸、金银花及海藻)提取物及其复合配方提取物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小鼠提高免疫力抗H3N2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干预作用,采用束缚联合睡眠剥夺致免疫力低下法及小鼠滴鼻法建立慢性疲劳综合征小鼠感染H3N2型流感病毒模型,其间每日给药物组小鼠灌胃200 μL相应提取浓缩物(生药量300 mg/mL)。试验结束后测定脏器指数,检测脾脏淋巴细胞活性,观察肺泡结构、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极显著升高至(4.43±0.14)%,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极显著降低,小鼠个体免疫力下降,经H3N2型病毒感染后肺部有水肿和出血现象,肺指数极显著升高至(14.52±1.54)%,发生肺部病变;经过给药后,5种中药复合配方提取物可促进H3N2型病毒小鼠体质量恢复,显著降低脾脏指数和提高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极显著提高至(47.64±4.43)%,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并降低肺指数,对肺组织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缓解和改善模型小鼠感染病毒症状。综上可见,5种中药复合配方提取物可通过增强小鼠的免疫力来提高小鼠抗H3N2型病毒的能力。
范荣巍,季邦 , , ,王修善 , ,刘志,谢方平 , ,刘大为 , ,夏威
2025, 51(4):99-106.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13
摘要:针对南方丘陵地区玉米籽粒直收时存在脱粒装置结构与参数不匹配、籽粒含水率较高等问题,对脱粒装置关键部件进行理论分析,确定玉米脱粒装置主要结构参数,设计一种由柔性弧面杆齿+圆钢栅条凹板筛组成的柔性脱粒装置,通过开展单因素试验与三因素三水平响应曲面试验确定影响玉米籽粒破碎率和损失率的该装置的最优参数组合,并使用最优组合参数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有效降低玉米籽粒的破碎率,相较于刚性脱粒装置,玉米籽粒破碎率降低了12.08%;影响玉米籽粒破碎率和损失率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滚筒转速为1 027 r/min、脱粒间隙为33 mm、杆齿数为66根,此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分别为3.49%、2.56%;田间验证试验中,籽粒的破碎率与损失率分别为3.61%和2.78%,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2025, 51(4):107-116.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14
摘要:为有效地预防玉米病害,精准地监测玉米的生长状态,本研究提出了玉米叶片病害识别算法DBG-YOLO。该算法以YOLOv8框架为基础,首先,在骨干网络中使用动态卷积(DynamicConv)替换YOLOv8的骨干C2f模块卷积,在不增加网络深度或宽度的情况下,大大增强算法的表达能力;其次,在颈部网络中采用全局和局部信息自注意力机制(GLSA)用于捕捉输入特征的全局上下文信息,同时保留局部细节特征;然后,在颈部网络的特征融合过程中引入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模块,以减少算法的参数量,提高算法对多尺度目标的感知能力,从而更好地检测玉米叶片病害;最后,为了加快收敛速度,在损失函数上引入指数移动平均数(EMA)来动态调整SlideLoss中的IoU阈值,以增强其适应能力,由此改善算法的鲁棒性,同时减少误检和漏检,进一步提升整体检测精度并加快算法的收敛。结果表明:相较于YOLOv8n,DBG-YOLO算法的精确度、mAP@50分别提高了5.8个百分点和6.6个百分点,同时算法的浮点计算数和帧率分别降低了11.5%和43.5%。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的算法全面提高了玉米叶片病害检测的准确性,具备较高的鲁棒性,可为玉米叶片病害检测模型在移动端检测设备的部署和应用提供参考。
2025, 51(4):117-124. DOI: 10.13331/j.cnki.jhau.2025.05.015
摘要:针对葡萄叶片相似表现症状的病害识别率较低及细小病害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T-DETR网络的葡萄叶片病害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坐标注意力(CA)机制对可变形卷积网络v2(DCNv2)模块进行改进,构建DCNv2_CA模块以增强目标特征的提取能力,并在模型的主干特征提取部分加入DCNv2_CA模块来提高模型对病害深层关键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在模型的特征交互模块中引入高低频特征交互(HiLo)注意力机制,使模型能同时关注特征的高低频信息,提高模型对葡萄细小病害的检测能力;最后,用聚合–分发机制重构模型的跨层融合网络,使其能更充分地融合各个层级之间的信息,进一步提升模型对相似表型症状病害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改进RT-DETR模型的病害检测准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分别达到了90.8%、89.5%和93.4%,相较于初始模型分别提升了5.4、3.9和5.6个百分点,且相对于其他模型也具有明显的优势。综上可见,改进后的RT-DETR模型能够准确地实现葡萄叶片病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