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5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2024-2期自科目次

      2024, 50(2).

      摘要 (75) HTML (0) PDF 441.13 K (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作物学
    • 氮肥运筹与化学调控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2024, 50(2).

      摘要 (134) HTML (0) PDF 757.26 K (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株两优819及晚稻品种H优518、盛泰优018为材料,于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设计3种氮肥运筹方式N1、N2、N3(分蘖肥、穗肥、粒肥用量比分别为7∶2∶1、6∶3∶1、5∶4∶1)与2种化学调控剂多效唑(C1)、壳寡糖(C2)双因素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和化学调控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和化学调控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早、晚稻各品种产量均以N2C2处理的最高,主要通过提高植株有效穗数而增产;与N1相比,N2和N3降低了茎秆高度、节间长度和重心高度,增加了茎粗、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茎秆抗倒伏能力增强,且N2优于N3处理;与对照处理(C3,喷施清水)相比,C1和C2均降低了水稻茎秆高度、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增加了茎粗、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从而提高了水稻抗倒伏能力;从互作效应来看,N2C1、N2C2和N3C1处理的茎粗和茎壁厚度较大,倒3与倒4节节间长度较短,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较高,倒伏指数较低。综合考虑各品种倒伏指数和产量性状,N2C2处理,即分蘖肥、穗肥、粒肥施用比例为6∶3∶1条件下,于拔节初期喷施壳寡糖,可在提高双季稻抗倒伏能力的同时获得最高产量。

    • 播种期对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花粉育性的影响

      2024, 50(2).

      摘要 (83) HTML (0) PDF 625.32 K (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确定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育性转换的生态因子,筛选不育特性稳定的两系材料,选择合适的播期进行制种,以光温敏无雄穗系I17、I478、Ptvt3和Ptvt2为材料,以自交系478、B73为对照,在湖南省浏阳市进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对9个播期玉米的雄花育性、雄穗性状、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光温敏无雄穗系育性转换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苗期的日均高温;I17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6期间;I478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4期间;Ptvt3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4期间;Ptvt2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5期间;I17适合在播期1、8、9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1—6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I478适合在播期1、2、8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5—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3适合在播期1、8、9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2—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2适合在播期1和播期2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3—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3相比I17、I478和Ptvt2具有繁殖产量高、生育期长等优点,且不育特性稳定,适合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生产应用。

    • 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陇中春小麦的产量效应模拟

      2024, 50(2).

      摘要 (73) HTML (0) PDF 639.47 K (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量化分析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旱地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和协同作用,在APSIM模型中,设置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2因素5个变化梯度,组合交叉设计25个处理,利用模型模拟25个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展小麦大田试验,得到早播(ESW)、正常播(NSW)、晚播(LSW)春小麦产量的实测值,利用APSIM模型模拟2016—2018年春小麦的产量,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对模型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进行分析;对春小麦产量与秸秆覆盖量、施氮量的耦合关系进行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利用Matlab计算春小麦的最大产量及对应的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位于15%置信带内,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值为4.64%~12.22%,表明该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的增长对春小麦的产量效应为正效应,相应关系表现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关系;ESW、NSW和LSW模拟情景下,春小麦最大产量分别为3 548.64、3 149.59、2 507.58 kg/hm2;E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7 062.04、194.91 kg/hm2;N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8 211.31、218.81 kg/hm2;L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6 215.15、162.01 kg/hm2。

    • 砷处理对青稞幼苗生长的影响

      2024, 50(2).

      摘要 (57) HTML (0) PDF 630.20 K (8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水培试验,以不添加As处理为对照,探讨添加了5.0、15.0、30.0 mg/L As(Ⅴ)的培养液对ZQ5171、ZQ2000、ZQ16和ZQ18等4个品种青稞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As在青稞幼苗体内的积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As(Ⅴ)处理后ZQ5171和ZQ2000的株高、主根长和生物量受到了抑制,而ZQ16和ZQ18的株高、主根长和生物量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现象;与对照相比,As处理后ZQ18的株高、主根长和生物量无显著下降,根冠比变小,根向茎转移As的能力较低,为耐As品种,而ZQ5171和ZQ2000生长受到明显毒害,为As敏感品种;青稞的根、茎、叶中As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149.84~748.47、1.81~234.71、3.82~141.49 mg/kg;除ZQ18外,其余品种青稞根中As的形态以As(Ⅴ)为主,而茎和叶中以As(Ⅲ)为主。

    • >烟草科学与工程
    • 水氮耦合对陕南烤烟渗透调节物质及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4, 50(2).

      摘要 (62) HTML (0) PDF 449.73 K (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云烟99为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组合法,设置W1(土壤相对含水量75%~85%)、W2(土壤相对含水量55%~65%)、W3(土壤相对含水量35%~45%)3个土壤水分条件和N1(4 g)、N2(5 g)、N3(6 g)3个单株施氮量,共9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旺长期控水15 d后测定烟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Pr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含量,分析水氮耦合对烤烟渗透调节物质及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3条件下,增施氮可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与W3N1处理相比,W3N2、W3N3分别提高25.36%和42.86%,能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降低3.85%和12.32%;W2N2、W2N3与W2N1处理相比,SOD活性分别提高20.29%和31.19%,POD活性分别提高24.60%和44.89%;N2条件下,与W1N1处理相比,W1N2和W2N2处理的CAT活性分别提高40.26%、43.58%;W3处理增加了烟叶Pro、GSH、MDA及O2–含量,与W1N1处理相比,增幅分别达69.69%~222.49%、15.2%~89.36%、155.15%~162.37%、24.89%~72.34%。分析互作效应发现,土壤相对含水量对SOD、POD活性及Pro、GSH、MDA、O2–、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大;而施氮量对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的影响较大;二者的互作效应对AsA含量的影响较大。综合来看,轻度缺水时株施氮量6 g的处理对烤烟抗氧化酶活性的提升效果较好,而重度缺水时株施氮量为5 g的处理对烤烟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提升效果较好。

    • 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烟草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24, 50(2).

      摘要 (83) HTML (0) PDF 591.13 K (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烟草品种CS80为材料,选用4种全生物降解地膜(T1、T2、T3、T4 ),以聚乙烯(PE)地膜作对照(CK),2022年3月8日覆膜,25日移栽烟苗,用相机定点拍照,记录地膜的降解特性,GPS温度记录仪连续测定10 cm土层温度;于烟苗移栽后45 d测定烟草的株高、茎围、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节距和叶片数,分别于移栽后45 d和105 d测定土壤的pH,有机质、总氮、总磷、总钾和有效磷含量,脲酶、蔗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析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特点及地膜覆盖对烟草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1于覆膜后第70天开始降解,降解最快,T3于覆膜后第85天才开始降解,降解最慢;覆膜结束后,4种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等级均达到5级以上,增温、保墒效果均与PE地膜相近;与CK相比,移栽后第45天,T2、T3和T4覆盖能够提高烟株的株高、最大叶叶长和最大叶叶面积;T2的产量较CK增加0.8%,T1、T3和T4处理的产量分别较CK减少41.6%、25.5%和5.9%;T1和T4覆盖的产值较CK增加8.7%和6.6%,T1和T3覆盖较CK减少37.6%和17.6%;覆盖T2和T3降低了土壤的有机质、总氮、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脲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了总钾含量及蔗糖酶活性。综上,T2覆盖的烟株的农艺性状、产量和产值均优于其他处理,具有替代PE膜的潜力。

    • >生物科学与技术
    • 三桠苦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特征分析

      2024, 50(2).

      摘要 (51) HTML (0) PDF 2.14 M (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明岭南地区特色中药三桠苦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特征,以三桠苦叶片为材料,采用试剂盒法提取DNA和构建测序文库,利用Nova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再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序列拼接、注释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三桠苦叶绿体基因组为158 992 bp的环状四分体分子,含有134个基因;在三桠苦叶绿体基因组内找到86个简单重复序列,主要是A/T单核苷酸重复;检测到26 907个密码子,以A/T结尾的密码子有着更高的使用频次;序列比较分析表明,三桠苦与同科植物在非编码区存在更明显的序列变异;系统进化树揭示不同来源的三桠苦亲缘关系最近,但在基因组成和碱基序列上呈现出多样性。

    • 青钱柳叶片甜味性状差异的转录组比较分析

      2024, 50(2).

      摘要 (63) HTML (0) PDF 1017.67 K (8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湖南武冈种植的甜型和非甜型青钱柳叶为材料,分离其RNA并构建cDNA文库,开展2种类型青钱柳的转录组测定。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萜类代谢组及其代谢途径分析,研究青钱柳发育过程中甜味性状形成的分子差异。对甜型与非甜型青钱柳叶片转录组的差异基因GO及KEGG分析,共鉴定出13个参与三萜类化合物形成的关键酶基因,在2种青钱柳叶中具有显著差异性表达模式。结合萜类代谢检测结果,甜型青钱柳叶中4类甜味三萜类化合物的积累量显著高于非甜型青钱柳叶的,说明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造成了甜味三萜类化合物在叶片中积累量的不同,应是青钱柳甜味差异性状形成的关键原因。

    • >植物保护
    • 贵州紫皮百香果果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与各发育阶段真菌微生物群落的关系

      2024, 50(2).

      摘要 (85) HTML (0) PDF 1.06 M (8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分离自贵州紫皮百香果果腐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确定致病菌15株,分属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brasiliensis),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间作壳菌(Diaporthe tectonendophytica、D. unshiuensis、D. tectonae、D. hubeiensis);致病性观察显示,15株致病菌中包括弱致病力菌株1株、中致病力菌株4株、较强致病力菌株4株、强致病力菌株6株,L. brasiliensis菌株BXG–Z–1及D. hubeiensis菌株均为强致病力菌株。分析百香果不同发育阶段真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百香果花、百香果幼果、百香果成熟果实真菌OTU数量分别为26、23、20, Simpson指数为0.095~0.113,真菌群落多样化程度低;Shannon指数均低于0.5,真菌微生物类群落分布均匀程度低,与之相对应的,Microdium spp.相对丰度在百香果不同发育阶段均超过90%;百香果花中Cladosporium spp.、Ruinenia spp.相对丰度最高,幼果时降至最低,至成熟果实期又再次上升;百香果花中Trichoderma spp.、Bipolaris spp.、Amanita spp.、Monilinia spp.、Cercospora sp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百香果幼果的,并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降至最低。

    • 拟石莲花属‘碧桃’腐烂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主要致病物质的测定

      2024, 50(2).

      摘要 (44) HTML (0) PDF 1.24 M (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子纯化法,从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品种‘碧桃’(Echeveria cv. ‘Peach Pride’)疑似腐烂病的叶片组织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序列特征的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测定尖孢镰刀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发现该病原菌具有较强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具有一定的产毒素(镰刀菌酸)能力,说明细胞壁降解酶类和毒素是该病原菌侵入、定殖和致病的主要因素。

    • >畜牧·兽医·水产
    • 黔北黑猪骨骼肌中肌纤维类型转化相关circRNAs的筛选

      2024, 50(2).

      摘要 (55) HTML (0) PDF 1.23 M (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9头6月龄健康黔北黑猪,随机分成3组,采集背最长肌(LDM)和腰大肌(PMM)肌肉组织,通过RNA–seq构建环状RNA(circRNAs)的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的circRNAs,在黔北黑猪2种肌肉中共鉴定出63个差异表达circRNAs,其中31个在LDM中表达上调,32个表达下调;对差异表达circRNAs的源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的circRNAs的源基因主要富集在磷酸酶活性的调控、肌节组织活动、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活性的正调控等条目;富集的KEGG通路中与肌纤维类型转化相关的通路包括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控、ECM–受体互作、PI3K–Akt信号通路。预测差异表达circRNA的靶miRNAs,并筛选对应的靶mRNAs,构建的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显示,circ_0003749–miR–27a–MSTN、circ_0003749–miR–27a–PPARγ、circ_0012316–miR–23a–Myh1/2/4、circ_0007093–miR–214–3p–MEF2C、circ_0010118–miR–132–FoxO1和circ_0010118 –miR–374a–5p–FoxO1可能通过ceRNA网络调控肌纤维类型的转化。

    • 基于GBS测序的湘东黑山羊的亲缘关系及近交系数

      2024, 50(2).

      摘要 (107) HTML (0) PDF 970.07 K (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基因分型测序(GBS)对60只湘东黑山羊(9只公羊、51只母羊)进行基因组测序,获得湘东黑山羊染色体上的SNP数据和连续纯合子片段(ROH)数据。通过SNP数据进行基于G矩阵的基因组亲缘关系分析和NJ聚类分析,构建湘东黑山羊的群体家系结构,并通过ROH数据得到群体平均近交系数。结果表明,60只湘东黑山羊的平均测序深度为9.15X,与参考基因组比对率平均为99.59%;在SNP检测过程中,3只母羊不符合基因型数据质控标准,将其过滤后获得其他57只黑山羊29条染色体上153 046个SNPs位点和1 937个ROH片段;构建的湘东黑山羊8个家系,其中 9只公羊和6只母羊被分为7个家系,另42只母羊被单独分类;基于ROH片段分析的湘东黑山羊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近交系数均值为0.047,说明湘东黑山羊公羊在繁育过程中有较大的利用空间。

    • >农业工程
    • 5H–2谷物烘干机干燥箱多孔角状盒的设计与试验

      2024, 50(2).

      摘要 (76) HTML (0) PDF 929.29 K (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5H–2谷物烘干机的干燥性能,将原有角状盒改造为多孔角状盒。通过Fluent对多孔角状盒的干燥段气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对比空载条件下干燥箱内部温度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装有多孔角状盒的干燥箱内部温度场较原有角状盒的分布更趋均匀。选择早稻‘中早35’稻谷,在5H–2谷物烘干机上安装多孔角状盒开展烘干试验,设置热风干燥温度为65 ℃,风速为8 m/s,干燥缓苏比为1∶2,结果装有多孔角状盒的烘干机干燥速率为0.798%/h~1.002%/h,烘干后爆腰增率为7.4%~10.2%,相比原有角状盒谷物烘干机,其干燥速率提高了12.1%~21.2%,爆腰增率降低了1.9%~5.1%。

    • 土壤蒸汽消毒机的脉动燃烧器喷管结构及工作特性

      2024, 50(2).

      摘要 (61) HTML (0) PDF 946.67 K (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因连作障碍等引起的设施园艺中土壤病虫害防治问题,拟开发一种以脉动燃烧器为热动力源的土壤蒸汽消毒机。根据土壤蒸汽消毒机的最小蒸汽量为100 kg/h,确定脉动燃烧器的最小功率为28.2 kW。脉动燃烧器主要由燃烧室与喷管组成,采用长度为200、400、800、1 000 mm的直喷管和800 mm的弯喷管,通过法兰拼接组合成不同长度的直喷管(600、800、1 000、1 400、1 600、1 800、2 200、2 600、2 800、3 000 mm)和弯喷管(800、1 600 mm),研究不同喷管结构对脉动燃烧器启动性能、工作稳定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管长度在800~2 600 mm启动;工作频率与压力振幅呈线性关系,频率高,压力幅值大;同一长度直喷管的燃油消耗率、频率与压力振幅均大于弯喷管的,且油门开度2、3、4时弯喷管燃烧器压力振幅标准差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喷管长度为1 800 mm左右的直喷管脉动燃烧器性能最佳。故选择喷管长度为1 800 mm的弯喷管脉动燃烧器作为土壤蒸汽消毒机蒸汽发生装置热源,既能保证脉动燃烧器的工作特性,又能促使蒸汽发生装置小型化。

    •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单向阀泄漏模式识别

      2024, 50(2).

      摘要 (68) HTML (0) PDF 1.02 M (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SV10PB1–30B液控单向阀为研究对象,利用传感器采集3种不同泄漏模式下10个阀芯的振动信号,设计深度卷积模型,开展不同测点(单向阀的上表面和阀座)、不同信号特征提取方式(原始信号、特征值、特征图)下的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轴向冲击信号特征值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能有效识别故障类型,验证集上的识别准确率高达88.293%,是基于特征图的7.79倍,是基于原始时域冲击信号的1.16倍;训练步数以100的较优,同时该模型对正常阀芯和不同损伤阀芯的分类效果明显。

    • 褪黑素对鲜切山药酶促褐变的作用效果

      2024, 50(2).

      摘要 (102) HTML (0) PDF 696.21 K (1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采用1、2、3 mmol/L的褪黑素溶液处理鲜切铁棍山药,以蒸馏水浸泡鲜切山药为对照,室温(25 ℃)下存放4 d,测定鲜切山药颜色参数(L*、a*、b*、总色差值(ΔE))、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H2O2含量、脂氧合酶(LO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探究褪黑素对鲜切山药酶促褐变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能抑制鲜切山药中PPO、POD、PAL和LOX活性,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的样品的PPO、POD、PAL和LOX活性比空白对照组的分别小51.6%、65.6%、27.1%、24.6%;褪黑素处理能降低山药中H2O2和MDA含量,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的样品的H2O2和MDA含量相比空白对照组的分别降低了84.8%和21.0%;褪黑素处理能提高山药中CAT活性,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的样品的CAT活性为空白对照组的1.96倍;褪黑素处理能提高山药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样品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比空白对照组的分别提高了20.6%、18.7%;褪黑素处理也能有效延缓鲜切山药表面褐变,且其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3 mmol/L的褪黑素护色效果最好,贮藏4 d时,3 mmol/L褪黑素处理的样品的L*值比空白对照组大32.5%,a*、b*、ΔE比空白对照组分别小74.0%、50.7%、67.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鲜切山药的ΔE与L*、a*、b*、PPO活性、POD活性、PAL活性、H2O2含量和MDA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相关。

    •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南荻生物质品质快速分析

      2024, 50(2).

      摘要 (69) HTML (0) PDF 1.01 M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快速分析洞庭湖南荻的生物质品质(可溶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含量和纤维素结晶度、聚合度),以采集的126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分别采用2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3种特征光谱筛选方法优化原始光谱,基于不同组合方式优化光谱及原始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构建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筛选针对7个品质指标的双重优化模型,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对126份种质资源进行工业化潜力评估。结果表明:洞庭湖南荻可溶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含量及纤维素结晶度、聚合度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且大致呈正态分布,符合近红外建模的要求;基于直接差分法(DD)结合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优化的PLS模型对南荻可溶物含量的预测结果表现优异,其校正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C)为0.27,决定系数(R2C)为0.99;交叉验证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77,决定系数(R2CV)为0.97,预测集的相对分析误差为5.07,相关系数(R2V)为0.88;基于DD结合变量组合集群分析混合迭代保留信息变量(VCPA–IRIV)优化的PLS模型在南荻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含量和结晶度、聚合度的预测中表现优异,模型的RMSEC为0.14~10.20,R2C为0.98~0.99,RMSECV为0.28~19.46,R2CV为0.94~0.98,R2V为0.87~0.98,相对分析误差(RPD)为4.84~15.65;表明基于双重优化光谱子集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南荻的生物质品质,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对126份南荻种质资源进行评估,发现126个样本的工业化利用潜力分数大致呈正态分布,其利用潜力分数的均值为54.4,一级种质资源4个,二级种质资源40个,三级种质资源63个,四级种质资源14个,五级种质资源5个。

    • 自适应进化模型下的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

      2024, 50(2).

      摘要 (68) HTML (0) PDF 1.00 M (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Elman神经网络在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时出现预测精度低、模型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进化模型(AEM)。该模型以Elman神经网络为基础,运用贝叶斯正则化优化Elman神经网络的目标函数,提高网络模型预测精度;为解决网络模型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值等缺陷,采用自适应灰狼算法(AGWA)对网络模型初始参数进行优化;采用基于熵权距离的离群点检测法剔除数据中的离群点,以降低离群点对预测结果的干扰。以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采集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进行预测试验,AEM模型预测重金属含量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623和17.48%,其决定系数比Elman的提高了0.394。AEM、自调整反距离加权插值模型(SIDIM)、小波神经网络模型(CBSA–WNN)、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模型(SBGRNN)及Elman神经网络模型等5种不同预测模型进行对比试验表明,AEM模型在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消融试验结果表明,贝叶斯正则化优化、自适应灰狼算法优化和基于熵权距离的离群点检测的离群点数据剔除等3个改进点对于提升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精度均有一定的贡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