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凡昊,黄俊,邹玉莹,邓吉奇,周庚,姚威,黄浩,黄希来,易晓璇,谌强,李家鑫,刘金灵,刘雄伦
2023, 49(5).
摘要:以携带广谱持久的抗稻瘟病基因Pi9的籼稻品系75–1–127为供体亲本,以保持系金23B及其不育系金23A为受体亲本,采用Pi9基因共显性标记CoInDF1R2进行MAS回交育种,以改良三系不育系金23A及其保持系金23B的稻瘟病抗性;用25份稻瘟菌代表性菌株进行室内苗瘟接种,观察苗瘟抗性表现。结果显示:金23A和金23B的抗性频率仅为28%,而75–1–127的抗性频率为92%;田间病圃抗性鉴定结果显示,75–1–127高抗苗瘟,而金23A和金23B受体亲本均高感苗瘟;共显性标记CoInDF1R2在75–1–127 基因组上扩增出大小为354 bp的PCR产物,对金 23A或金23B基因组的扩增产物大小约470 bp,说明该标记在2个亲本间的多态性明显且稳定;利用CoInDF1R2开展连续多年MAS回交育种实践,培育出了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较好的抗病不育系金23A–Pi9–1及抗病保持系金23B–Pi9–1,为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的抗稻瘟病亲本材料。
2023, 49(5).
摘要:为探究不同品种玉米苗期对镉胁迫的响应差异,筛选出耐镉性较强的品种,选用4个玉米杂交种(京农科728、郑单958、正大999、豫单9953),通过水培的方法进行镉胁迫(6 mg/L CdCl2?2.5H2O)处理,在镉胁迫3、6、9、12 d后对4个玉米品种苗期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耐镉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镉胁迫后4个品种幼苗的根长、株高、地上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总叶绿素含量整体低于对照(蒸馏水处理),豫单9953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叶片和根部的POD活性以及MDA含量高于对照组;镉胁迫下,与其他品种相比,豫单9953的株高、根长和干质量下降幅度较大,但其鲜质量受影响较小,且其叶片MDA含量增加幅度小,POD活性强。耐镉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豫单9953、京农科728、正大999、郑单958的耐镉性依次减弱,豫单9953可作为耐镉性品种培育。
2023, 49(5).
摘要:测定加热卷烟常用香料糠醛和香兰素在不同升温速率(10、20、40 ℃/min)由30 ℃升至350 ℃的热重数据,运用3种非等温热分析方法(Coats-Redfern法(CR)、Kissinger-Akahira-Sunose法(KAS)、Flynn-Wall-Ozawa法(FWO)拟合糠醛和香兰素的热释放过程,采用管式炉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确定糠醛和香兰素的热释放产物。结果表明:糠醛有2个失重阶段,香兰素有1个失重阶段;随着加热温度从30 ℃提高至350 ℃,糠醛的热释放特性指数由2.54×10–3增加至3.19×10–2,香兰素的热释放特性指数由3.21×10–4增加至5.63×10–3;基于多升温速率KAS和FWO的动力学分析显示,转化率为0.7时,糠醛的活化能最高,转化率为0.8时,香兰素活化能最高,KAS法所得糠醛和香兰素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86.26 kJ/mol和84.89 kJ/mol,FWO法所得糠醛和香兰素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88.72 kJ/mol和89.09 kJ/mol;基于CR法的动力学分析表明,三维扩散模型D3可较好地描述糠醛和香兰素的热释放过程。
刘春奎,张博莹,李紫琳,丁佳,闫洪洋,刘强,梁淼,李萌,李科都
2023, 49(5).
摘要:采用描述统计、相似优先比、指数和法等统计方法,研究2004—2018年275份烤烟型卷烟标准样品的烟气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和烟碱量的数量特征及变化、每5年变化情况、不同年份的相似性,并对不同年份卷烟烟气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和烟碱量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卷烟烟支焦油量≤10 mg的样品占卷烟样品总量的18.54%,烟支一氧化碳量≤15 mg的样品占卷烟样品总量的89.09%,烟支烟碱量为>0.75~1.25 mg的卷烟样品占样品总量的77.09%;2011—2016年,任意年份的卷烟样品烟气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和烟碱量与上1年或后1年样品烟气的优先比值相对较小,其相似性较大;2014—2018年烤烟型卷烟烟支焦油量均值、一氧化碳量均值和烟气烟碱量均值比2004—2008年卷烟样品的分别降低了21.82%、23.89%、16.09%;卷烟样品烟气2004—2008年卷烟样品的烟气焦油量、一氧化碳量和烟碱量适宜性指数相对较小。
张佳欣,高旭泽,陈梦君,宋宇轩,荆欣,刘治滩,冯佩林,陈大福,郭睿
2023, 49(5).
摘要:采用Blast工具将已鉴定到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全长转录本比对Nr数据库,共鉴定到意蜂Hippo信号通路中相关的49个基因及其550条全长转录本。运用Gffcompare软件将鉴定到的Hippo信号通路相关全长转录本与西方蜜蜂参考基因组(Amel_HAv3.1)上注释的转录本进行比较,分别延长西方蜜蜂参考基因组注释到Hippo信号通路的9个基因的5' UTR和7个基因的3' UTR。通过Astalavista软件鉴定到Hippo信号通路相关的4个基因的7次可变剪切(AS)事件,包括2次外显子跳跃、2次内含子保留和3次可变5'端剪接。通过PCR验证了1个基因的AS事件真实性。利用TAPIS pipeline鉴定到意蜂Hippo信号通路相关的24个基因含有1个及以上可变多聚腺苷酸化(APA)位点,其中含有1个APA位点的基因数量最多。通过TBtool软件鉴定APA位点上游motif的一致性序列HVNCCNBNDYVDVVHVNDBVDYCNBBDNNNHNNVNNVMNN。
2023, 49(5).
摘要:以圆株1号、羊角椒、湘辣595、辣丰63、辣丰红、陈特辣、湘艳、皱皮椒等8个品种的辣椒籽为原料,分析其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相关性,探讨其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及味道强度值。结果表明:8个品种辣椒籽中均以清蛋白含量(94.19~134.19 mg/g)最高,醇溶蛋白含量(0.46~5.91 mg/g)最低;辣椒籽中均检出24种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12.22~27.51 mg/g,包括9种必需氨基酸(3.94~6.32 mg/g)、2种半必需氨基酸(1.13~2.71 mg/g)和13种非必需氨基酸(7.15~19.52 mg/g);天冬酰胺、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等的含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呈味氨基酸味道强度值进行分析,发现圆株1号、湘辣595、辣丰63、辣丰红、陈特辣和皱皮椒等辣椒籽的主要呈味氨基酸均为甜味氨基酸,而羊角椒和湘艳的呈味氨基酸则以鲜味氨基酸为主;游离氨基酸聚类分析表明,皱皮椒与陈特辣、湘艳聚为1类,辣丰红与湘艳595、辣丰63聚为1类,羊角椒与圆珠1号聚为1类;相关性分析表明,精氨酸与蛋氨酸,瓜氨酸分别与羟脯氨酸和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酰胺两两间,异亮氨酸、酪氨酸和亮氨酸两两间等9组氨基酸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23组氨基酸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有3组氨基酸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大多数氨基酸含量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3,表明各氨基酸间的相关性较强。
2023, 49(5).
摘要: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 ℃、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叶丽,杨俊枫,李民华,李泽航,马小川,常媛媛,尹韬,盛玲,卢晓鹏
2023, 49(5).
摘要:以亚砷酸钠(NaAsO2)溶液(含6.16 g/L MgSO4?7H2O、1 mL/L Triton X–100、0.17 g/L NaAsO2)喷施处理‘山下红’温州蜜柑、‘橘湘早’温州蜜柑、‘大红甜橙’树体,离体处理‘冰糖橙’汁胞(MS培养基含1.0 mg/L NaAsO2)及愈伤组织(MS培养基含0.5、1.0 mg/L NaAsO2),测定可溶性固形物(TSS)、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含量,分析CsAN1和CsPH8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活性。结果表明:NaAsO2可有效降低果实、汁胞和愈伤组织的柠檬酸含量;NaAsO2处理后,‘山下红’‘橘湘早’和‘大红甜橙’果实柠檬酸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4.59%~61.57%、0.67%~14.92%、13.22%~54.35%;NaAsO2处理60 d的‘橘湘早’果实中CsAN1和CsPH8的表达量分别下降73%和32%,在NaAsO2处理21 d的‘冰糖橙’汁胞中的表达量分别降低55%和27%,在0.5 mg/L NaAsO2处理20 d的‘冰糖橙’愈伤组织中分别降低73%和84%;启动子区域缺失试验结果表明,干旱信号可能作用在CsAN1和CsPH8启动子的ABRE元件上,并调控它们的表达,NaAsO2处理后含有ABRE元件的启动子区段活性明显减弱,推测NaAsO2抑制了柑橘中CsAN1和CsPH8启动子活性进而降低其表达,从而减弱了柠檬酸在果实中的积累。
2023, 49(5).
摘要:利用辣椒的全基因组数据鉴定到104个MADS–box基因,对它们的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关系、蛋白保守基序和组织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辣椒MADS–box基因家族各成员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不均,理化性质差异较大,104个家族成员编码的氨基酸长度为100~567 a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1 203.9~ 63 559.7,蛋白理论等电点(PI)为4.63~10.46,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辣椒MADS–box基因家族可分为2大类,与拟南芥和番茄的进化关系类似;组织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CaMADSs主要在花、果实和种子中表达,在叶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推测MADS–box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2023, 49(5).
摘要:以EMS诱变的辣椒绿茎突变体gh1和紫茎野生型樟树港辣椒(ST–8)为材料,测定茎中花青素含量;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与辣椒茎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突变体gh1茎中的花青素含量极显著低于ST–8茎中的花青素含量;与ST–8相比,gh1共获得179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003个上调表达基因,791个下调表达基因;与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包括9个结构基因(DFR、UF3GT、F3H、ANS、CHI、CHS、C4H、PAL、4CL)和3个转录因子(TT8、AN1、TTG1);对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转录组表达量分析和qRT–PCR分析,筛选出4个结构基因(CHS、CHI、DFR、UF3GT)和1个转录因子(AN1),推测这5个基因可能在辣椒茎中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2023, 49(5).
摘要:为明确脆红李叶斑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多基因联合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采用孢子喷洒法和针刺接种法测试其致病性。结果表明:从脆红李叶斑病病叶分离得到4株形态一致的真菌菌株,其代表菌株LY12的菌落呈圆形,菌丝白色至浅黄色;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多为椭圆形;采用ITS、TUB2和LSU 3段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LY12与荸荠茎点霉(Didymella bellidis)聚为一支;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LY12为荸荠茎点霉(Didymella bellidis);致病力测试发现,该病原菌可以侵染川渝地区青脆李、半边红、青柰、金脆李和脆红李的叶片、枝条和果实,叶片受害最严重,也可侵染尤力克柠檬、爱媛38杂柑、塔罗科血橙3个柑橘品种的叶片和果实;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24种杀菌剂中,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8% 唑醚?啶酰菌胺悬浮剂、25% 嘧菌酯悬浮剂、75% 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等11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病原菌对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最敏感,EC50为0.153 1 μg/mL。
杨艺帅,杨学宇,王玉生,胡秋龙,史子涵,吉进军,廖尹俊,谭琳
2023, 49(5).
摘要:基于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èvre)截至2020年底的63个有效分布点和22个环境变量,分析筛选出影响茶角胸叶甲分布的8个重要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对茶角胸叶甲2021—2100年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曲线面积(AUC)达0.992;在目前气候条件下,茶角胸叶甲潜在的适生区总面积为6.69×105 km2,主要位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除已报道发生过的地区外,还包括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台湾;影响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最冷季降水量、坡向和平均气温年较差,其中最冷季降水量是影响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的最关键环境变量;在SSP126和SSP245情景下,茶角胸叶甲的总适生区面积在2061—2080年间达到峰值后下降;在SSP370情景下,茶角胸叶甲的总适生区面积在2041—2060年间达到峰值后下降;在SSP585情景下,茶角胸叶甲总适生区面积持续上升。总体来看,茶角胸叶甲的适生区中心主要向西、向北和高纬度等内陆地区转移。
2023, 49(5).
摘要:选用750只健康的37周龄产蛋期黑羽番鸭,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4%、6%和8%发酵饲料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7 d,探究发酵饲料对产蛋番鸭生产性能、体组织脂肪含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的产蛋率、平均蛋质量、平均日产蛋质量、料蛋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日粮中添加4%、6%和8%发酵饲料显著(P<0.05)降低了破(软)蛋率;不同水平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胸肌和腿肌中的脂肪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4%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FAS和LPL及8%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肝脏PPAR–γ基因表达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的,4%、6%和8%发酵饲料组产蛋番鸭腹脂ATGL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的,腹脂PPAR–γ基因表达量相比对照组的有增加趋势(P=0.07);4%发酵饲料组Sobs指数显著(P<0.05)高于6%发酵饲料组的,且4%发酵饲料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组的;添加8%发酵饲料显著(P<0.05)降低了unclassified_o_Bacteroidales的相对丰度,添加4%发酵饲料显著(P<0.05)提高了norank_f_Oscill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可见,饲粮中适量添加发酵饲料,能降低产蛋番鸭破(软)蛋率,调节鸭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在属水平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产蛋番鸭日粮中混合发酵饲料适宜添加水平为4%。
印双红,罗雪莲,马兴右,刘阳,张孟琴,易彩霞,毛宏,李寅翠,张俊波
2023, 49(5).
摘要:将180尾、体质量为(32.81±1.28) g的杂交鲟幼鱼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投喂藤茶粉添加水平为0.00%(A0),0.50%(A1)、1.00%(A2)、2.00%(A3)的试验饲料,试验共进行60 d,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试验结束后,检测杂交鲟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肠道形态指标、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肌肉组分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与A0相比,A1和A2杂交鲟的终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变化,A3的终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A1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升高,A2和A3的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各试验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均显著升高,A2的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A1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A1和A2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升高;A2的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增加;各试验组的肌肉常规成分均无显著变化;A2和A3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显著升高。可见,本研究条件下,适量添加藤茶粉可提高杂交鲟的免疫水平而不影响其生长,添加量以1.00%为宜。
2023, 49(5).
摘要:将处理后的油菜秸秆纤维切成10 ~ 15 mm、>15 ~ 20 mm、>20 ~ 25 mm、>25 ~ 30 mm等4种长度,以体积掺量分别为0.2%、0.4%、0.6%、0.8%掺入混凝土中,进行冻融循环试验,观察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冻融循环25、50、75、100次的表观形貌,测定其质量和动弹性模量,研究油菜秸秆纤维长度和体积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对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油菜秸秆纤维长度>15 ~ 20 mm、体积掺量为0.2%时,混凝土的抗剥落能力最强,冻融循环100次后,其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为93.1%,较普通混凝土的提高34.4%,抗冻性能最佳;威布尔分布模型和一元二次函数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的冻融损伤过程,一元二次函数模型的拟合精度均大于0.98;仅考虑冻融劣化作用,抗冻性能最佳组的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约为普通混凝土的2.4倍,在哈尔滨使用寿命可达16.7 a、拉萨可达17.3 a、石家庄可达36.7 a、长沙可达136.1 a、上海可达189.3 a。
2023, 49(5).
摘要:油菜籽经0.4、0.7、1.0 MPa等3种压力及维压1、3 min的蒸汽爆破预处理后,采用低温压榨法分离菜籽饼及油,分别测定其多酚得率、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探究蒸汽爆破预处理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维压时间下提高爆破压力或相同的压力下延长维压时间,制备的菜籽油颜色逐渐加深;经蒸汽爆破处理后菜籽饼多酚得率为7.12~8.42 g/(100 g),菜籽油多酚得率显著提高,1.0 MPa下维压3 min时,菜籽油多酚得率最高,为0.56 g/(100 g);菜籽饼中生成了2,6–二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canolol)、儿茶素、咖啡酸等物质,其中canolol的转化生成量最大,且一部分迁移到菜籽油中,0.7 MPa下维压3 min时,菜籽饼和油中canolol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2 120.00、4680.00 mg/kg;DPPH、ABTS和FRAP法测定的菜籽油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显著提升,但菜籽饼的抗氧化能力变化幅度较小;多酚得率与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见,蒸汽爆破可作为提高菜籽油中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一种有效预处理技术,蒸汽压力0.7 MPa、维压3 min可作为一个较优的汽爆条件用于油菜籽的加工处理。
2023, 49(5).
摘要:针对珍稀濒危植物形态特征、分类等级、濒危系数、保护措施等知识不明确的问题,设计了文本融合轻量级双向转换编码表示模型(Albert)的知识抽取模型框架,实现批量抽取珍稀濒危植物知识,从而构建珍稀濒危植物知识图谱:1) 在现存一般性植物本体的基础上,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构建珍稀濒危植物本体,得到5个体系,即物种分类体系、生长形态特征体系、命名体系、保护现状体系和生态习性体系;2) 采取Albert预训练模型来增强下游任务模型输入向量的珍稀濒危植物属性描述文本语义的表征能力;3) 利用BiLSTM–CRF模型和BiGRU–Attention模型分别实现命名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在珍稀濒危植物数据测试集上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和关系抽取模型的召回率和准确率的调和平均值(F1)值分别达到98.07%和93.76%,将得到的大量的实体和关系所形成的三元组存储在图数据库Neo4j中,完成珍稀濒危植物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展示。
2023, 49(5).
摘要:以从酸化稻田中分离的固氮蓝藻类珠藻(Aliinostoc sp. YYLX235)为研究对象,将类珠藻于脲酶抑制剂对苯二酚最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5.0、10.0 mg/L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2、6 d时分别对该藻株的生长、光合作用、固氮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氧化损伤特征等进行分析,探究对苯二酚对农田类珠藻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2.5 mg/L对苯二酚处理,短时间(2 d)内对类珠藻的生长和藻胆蛋白具有刺激效应,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刺激效应转变为抑制效应;对苯二酚处理对藻细胞内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对苯二酚处理下类珠藻的光合系统Ⅱ电子传递效率表现敏感,造成光合系统Ⅱ反应中心电子供体侧受损,短时间(2 d)内5.0 mg/L对苯二酚处理的光合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仅为对照的79.1%;对苯二酚处理条件下类珠藻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6 d时10.0 mg/L对苯二酚处理的CAT活性是对照的9.96倍,但是藻细胞的脂质氧化程度并未因对苯二酚处理而加剧;对苯二酚对类珠藻固氮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