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47(5).
摘要:以杂交籼稻广优847(优质食味)和F优498(高产低食味)品种为材料,在总施氮量120 kg/hm2和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4∶4∶2、3∶3∶4、2∶2∶6共6种氮肥运筹综合管理方式,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氮肥运筹对2个食味差异品种产量及米质特征的影响及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品种和氮肥运筹对2个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稻米加工及外观品质、RVA谱、蒸煮食味品质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品种对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调控效应大于氮肥运筹对其的调控;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稻米食味值的影响大于品种对其的影响;可通过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促进抽穗至成熟期水稻群体干物质累积,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值。在总施氮量150 kg/hm2下,基肥、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3∶3∶4的氮肥运筹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杂交籼稻的产量,并能有效改善和提升稻米食味品质。
2021, 47(5).
摘要:为探明2009—2018年中国水稻生产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情况,利用国家统计局2009—2018年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分析了全国水稻生产主力省(区)10年间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并量化了播种面积和单产对水稻产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水稻生产主力省(区)中,黑龙江省稻作面积波动较大,年平均波动幅度为4.70%;产量波动较大的是黑龙江省和湖北省,年平均波动幅度分别为3.24%、3.49%;在产量变化贡献上,全国产量变化以单产水平提升为主,但各主力省(区)主导因素有差别,在保持全国各地区单产水平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应控制稻作面积缩减,扬长补短,因地制宜。
2021, 47(5).
摘要:2019年,以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JX0010为供试材料,开展播期(5月24日、6月3日)、播种深度(2、4 cm)和覆盖物(基质、50%基质+50%耕作层土壤、耕作层土壤)的三因素再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棉花出苗率、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3日播种、播种深度为2 cm时,采用混合土覆种,其出苗率和出苗穴率均最高,分别达88%和95%;播期对单株铃数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铃数减少;覆盖物对马克隆值有显著影响,用50%基质+50%耕作层土壤作为覆盖物,其马克隆值较低,可纺性能较好;播种深度对棉花整齐度指数和纺纱均匀性指数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增加,整齐度指数和纺纱均匀性指数均增加;播期对棉花纤维的伸长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伸长率显著提高。综合分析,6月初播种、播种深度为2 cm、混合土覆种为湖南棉区油后直播棉较适宜的栽培方式,有利于达到棉花一播全苗、高产质优的目的。
2021, 47(5).
摘要: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提取叶下珠次生代谢产物,并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通过TLC–MTT–生物自显影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DPPH法测定叶下珠不同提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叶下珠不同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细菌活性,对木麻黄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较强,其EC50和IC50分别为(1.02±0.15) mg/mL、(20.14±0.58) ?g/m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保留时间9~12 min内。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作为活性成分分离和鉴定的候选资源。
陈咸吉,聂现辉,艾文胜,孟勇,肖扬波,周楚人,彭逸斯,汪启明,彭国平
2021, 47(5).
摘要:利用3种叶绿体DNA条形码序列ndhF、psbA–trnH、rps16对竹亚科植物17个属的98个竹种进行DNA条形码聚类分析,并对已知的43个耐盐竹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种DNA条形码序列对竹子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平均通用性在96%以上;psbA–trnH未能对瓜多竹外的竹亚科植物种属进行聚类,能对部分耐盐竹种进行聚类;ndhF、rps16条形码序列能对部分种属进行聚类,对牡竹属、箣竹属、苦竹属中包含的耐盐竹种聚类效果较好。
2021, 47(5).
摘要:采用盆栽法,对重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和轻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胁迫3 d和6 d的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 rosea)的油用牡丹‘凤丹’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未接菌相比,干旱胁迫下接菌‘凤丹’的PSII潜在活性Fv/Fo和性能指数PIabs均升高;重度干旱胁迫3、6 d,接菌‘凤丹’的Mo和Vj较未接菌处理分别显著降低14.5%、29.8%和12.9%和16.2%,φEo和φo分别显著提高9.7%、52.2%和8%、23.6%;与未接菌相比,轻度干旱胁迫3、6 d,接菌‘凤丹’的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o、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o/CSo、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o、单位面积传递到PSⅠ末端的量子产额REo/CSo均提高,但不显著;重度干旱胁迫3、6 d,接菌‘凤丹’的Tro/CSo、ETo/CSo和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RC/CSm分别显著提高37.8%、41.1%、47.7%、73.8%、50.1%、141.8%;干旱胁迫下,接菌‘凤丹’的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均显著高于未接菌处理,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显著低于未接菌处理。表明,丛枝菌根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尤其是重度干旱下)PSII反应中心活性,增加对光能的吸收和捕获,提高电子传递能力和光化学效率,同时将剩余的光能以热耗散的形式散发,从而避免光损伤,进而提高干旱胁迫下油用牡丹幼苗的光化学活性和抗旱性。
2021, 47(5).
摘要:为了筛选白发藓繁殖的适宜台垫和基质,提高白发藓人工繁殖率和质量,将白发藓分别在5种苔垫(苔纤布、毛毡布、无纺布、海绵、三维苔纤布)和6种基质(陶粒、鹿沼土、蛭石、植金石、赤玉土、珍珠岩)上断茎繁殖120 d,考察白发藓的生物量、颜色评分、叶绿素含量和覆盖度4个指标。结果表明:白发藓在苔纤布上生物量为2064 g/m2,颜色评分为4.33分,叶绿素含量为2.16 mg/L,覆盖度为50.33%;在赤玉土上生物量为9072 g/m2,颜色评分为8分,叶绿素含量为3.15 mg/L,覆盖度为83.31%,白发藓生长适宜的苔垫和基质分别为苔纤布和赤玉土。
2021, 47(5).
摘要:2020年春季,于重庆市长寿区柑橘园内采集大雅柑典型枯斑病果实,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得到菌株CS11,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CS11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向健康的柑橘盆钵苗喷洒CS11孢子悬液可致植株患病,从患病样品中分离得到菌株CS11,确认CS11是致病病原菌;CS11对大雅柑(Citrus reticulata.cv. dayagan)、有核沃柑(Citrus rtemple× Dancy)、塔罗科血橙(Tarocco blood orange(Citrus sinensis(L.) Osbeck))和尤力克柠檬(Citrus limon)的叶、枝、果实均具有致病性。室内药剂筛选结果显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乳油、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5种杀菌剂对CS1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等4种药剂的EC50值均小于10 mg/kg。
2021, 47(5).
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江苏省宿迁市多肉植物青星美人的黑腐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并测定温度、pH、光照、碳源和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宿迁地区青星美人黑腐病的致病病原菌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该病原菌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温度为30 ℃,5 ℃时菌丝生长极其缓慢并停止产孢,40 ℃时菌丝死亡并停止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pH 5.0,产孢的最适pH 7.0;病原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麦芽糖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蛋白胨为产孢最佳氮源,酵母浸膏为菌丝生长最佳氮源,硫酸铵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抑制作用;光暗交替适合菌丝生长,连续黑暗适合产孢。
2021, 47(5).
摘要:以洞庭湖湿地南荻为研究对象,对24个样点进行采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南荻6个器官(穗、叶、茎、根状茎、根、芽)的生物量和碳含量,分析植物碳密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南荻各器官中,茎的生物量最高,穗的生物量最低;南荻地上部分的碳含量高于地下部分的;茎、根、根状茎、叶、芽、穗的碳密度依次降低;根状茎的碳密度与土壤pH及全钾含量、有机质含量呈正回归关系,与土壤相对湿度和电导率呈负回归关系,南荻的平均碳密度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正回归关系;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第一排序轴与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pH呈显著正相关;第二排序轴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茎是南荻的主要储碳器官,土壤相对湿度、pH、全磷含量与全钾含量等是影响植物碳密度的主要土壤因子,应加强土壤保育,维护湿地碳汇功能。
2021, 47(5).
摘要:采用3个滴灌灌水水平(10、20、30 mm,分别记为W1、W2、W3)和3个施氮水平(尿素)(0、90、180 g/株,分别记为N0、N1、N2)的耦合方式对1年生小桐子进行灌溉和施肥处理,研究小桐子的生理生长特性,并探索小桐子根区土壤的水氮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水氮耦合对小桐子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且二者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作效应;在W1低水处理下,施加适量的氮肥可促进小桐子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当灌水水平相同时,N1处理的小桐子的茎粗、株高和所测生物量指标值均较大;当施氮水平相同时,W2处理的小桐子的茎粗、株高和所测生物量指标值均较大;纵向上,2016年6、9月根系所在中层(>20~40 cm)土壤含水率均值最高,深层(>40~60 cm)的其次,浅层(0~20 cm)的最小,2017年6、9月各土层深度水分分布比较均匀,在施氮处理(N1、N2)下,2016年6月深层土壤的硝态氮质量分数随着灌水水平的增加而提高,W3处理对比W1和W2处理更容易导致硝态氮的淋失;横向上,距树干10 cm测量点的硝态氮质量分数始终低于距树干30 cm测量点的,2016年6、9月水分的横向分布保持与硝态氮的分布规律一致,处理1年后由于小桐子须根生长,受导流作用影响,使得2017年6、9月水分在中层土壤中横向分布发生改变。在本研究条件下,施尿素90 g和滴灌20 mm灌水水平的处理为有利于小桐子生长的最优水氮耦合处理。
孙瑞萍,陈婷,王峰,晁哲,刘海隆,刘圈炜,黄丽丽,邢漫萍,郑心力,魏立民
2021, 47(5).
摘要:为比较五指山猪和长白猪生长后期肌肉生长发育的差异,以6、8月龄五指山猪和长白猪为试验对象,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对其背最长肌总蛋白进行鉴定,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品种间和品种内差异蛋白,并对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4组样品中共鉴定到1713个蛋白;五指山猪和长白猪品种间比较,6、8月龄猪中分别有460、337个差异的蛋白;品种内2个生长阶段比较,五指山猪和长白猪中分别有421、275个差异蛋白;2种比较均为上调的差异蛋白数多于下调差异蛋白数;KEGG通路分析发现,在五指山猪和长白猪品种间,6、8月龄在2个品种间的差异蛋白富集到差异显著(P<0.05)的条目分别为34、33个,在品种内,五指山猪和长白猪在2个生长阶段间的差异蛋白富集到差异显著(P<0.05)的条目分别为24、14个;在品种内发现了调控骨骼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PI3K/AKT信号通路和影响脂肪沉积的PPAR信号通路,在品种间除了这2种外,还发现有肌纤维类型发育相关的糖酵解/糖异生信号通路;品种内2个比较组在PPAR和PI3K/AKT信号通路分别有10、9个共同表达的基因,品种间2个比较组在糖酵解/糖异生、PI3K/AKT和PPAR信号通路分别有10、13、9个共同表达的基因,对这些信号通路中共同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后筛选到一些与肌肉生长发育和脂肪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
2021, 47(5).
摘要: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醋酸铀–枸橼酸铅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模拟运输应激小鼠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的结构和3种热休克蛋白(HSP27、HSP70和HSP90)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腺髓质增大,皮质中血管充血,淋巴小结缩小,脾小结增大,中央动脉被破坏,细胞发生凋亡等;淋巴细胞核核膜呈锯齿状甚至碎裂,嗜酸性粒细胞胞核溶解消失,浆细胞破坏更为严重,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等;HSP27在淋巴小结中的表达逐渐降低,在淋巴结髓质和脾脏中的表达有所增加,HSP70在淋巴结髓质中的表达逐渐降低,在淋巴小结和脾脏红髓中的表达升高,HSP90仅在淋巴结中有明显表达。综上可知,运输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会对小鼠免疫器官的结构造成严重损伤,应激相关热休克蛋白HSP27、HSP70和HSP90的表达情况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提示热休克蛋白与运输应激之间可能存在着某些调控关系。
2021, 47(5).
摘要:为考察脾虚泄泻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将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饮食失节加苦寒泻下法进行人工复制脾虚泄泻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喂;试验结束时,采集大鼠肠道内容物,提取微生物总DNA,采用通用引物对细菌16S rDNA基因的高可变V3–V4区进行PCR扩增,运用Hiseq2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α多样性指数表明脾虚泄泻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门水平上,2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模型组较对照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及螺旋体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均增加,而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2组的核心菌群均为产粪甾醇真细菌属,模型组较对照组产粪甾醇真细菌属、Jeotgalicoccus的平均相对丰度升高,其中Jeotgalicoccus的显著升高(P<0.05),而罗姆布茨菌属、拟杆菌属、Odoribacter的平均相对丰度降低,其中Odoribacter的显著降低(P<0.05);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表明,大鼠肠道微生物以代谢功能为主,主要包括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辅酶和维生素代谢等,2组间各类代谢功能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脾虚泻泄能引起大鼠肠道内菌群的多样性变化,并显著降低肠道内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
2021, 47(5).
摘要:为研究蝇蛆的生长发育规律,以12 h为周期,测定1.0~4.0日龄蝇蛆的体质量数据,共采集到7个时间点数据,采用3种(Gompertz、Logistic、Bertalanffy)非线性生长模型对7个时间点的体质量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度(R2>0.970),其中Bertalanffy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R2=0.988),但其拐点与实际测量值相差甚远;Logistic模型与Gompertz模型拟合的拐点分别为(1.75 d,13.64 mg)、(1.53 d,10.30 mg),能较好地反映蝇蛆体质量的生长规律,但Logistic模型拟合度(R2=0.978)小于Gompertz模型的(R2=0.986),且整体标准误偏大。可见,在本研究条件下,Gompertz模型最适合用来拟合蝇蛆体质量的生长发育规律。
2021, 47(5).
摘要:为了解地下仓通风对粮堆温度场变化的影响,对筒仓直径25 m、仓高20.1 m的地下仓粮堆进行了288 h通风工况下的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该模型以实际地下仓为背景,基于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COMSOL,通过调整内置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分析不同入口边界压力和温度下地下仓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对地下仓通风288 h条件下,竖向通风比横向通风降温更快;提高边界入口压力(由300 Pa提高至400 Pa)时,横向通风和竖向通风粮堆均温都有效下降;在降低入口边界温度(由17 ℃降至13 ℃)时,相同时间的降温效果都得到明显改善,竖向通风过程的整体粮堆温度下降较快,在通风288 h后,仓内温度趋于平稳。
2021, 47(5).
摘要:针对叶菜定植盘残留基质、叶菜碎屑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工厂化叶菜定植盘清洗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机架、清洗组件、刮渣组件、防水组件等构成。工作时,定植盘由输送线送入清洗装置中,刮渣组件去除定植盘上较大块残留物,清洗组件去除基质、叶菜碎屑等。选用6530型不锈钢扇形喷嘴,以靶距和冲击角为试验因素,清洗面积占比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子试验和二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优化后的清洗参数为:扇形喷嘴出口孔径3.5 mm、水射流锥角65°、水射流靶距45 mm、水射流冲击角5°,清洗面积占比最大可达97.45%。经清洗试验验证,清洗面积占比均值为94.70%,可满足工厂化叶菜定植盘的清洗要求。
2021, 47(5).
摘要:针对农事活动图像中人体姿态所隐含的行为信息以及人与农具所隐含的关联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特征融合的农事活动行为的识别方法:利用人体姿态估计技术OpenPose提取农事行为关节点位置信息,利用目标检测YOLOv3提取农事行为中农具的位置和分类信息,用以构建农事行为的距离空间特征矩阵和角度空间特征矩阵,并将这些特征进行图像特征融合,建立基于图像显式特征和隐式特征融合的农事活动行为识别方法EI–SVM,实现农事活动行为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EI–SVM方法对农事活动行为识别的准确率可达94.87%,在公用数据集上准确率达到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