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7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作物学
    • 适合蓄留再生的杂交稻品种筛选

      2021, 47(1).

      摘要 (769) HTML (0) PDF 157.92 K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7个杂交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Y两优9918、准两优608为对照材料,以生育期、头季茎秆抗折力、头季产量、头季米质、再生季再生率、再生季产量、再生季米质为考察指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7、2018年在湖南长沙进行适合蓄留再生的杂交稻品种筛选。2年试验结果表明:两优389、望两优889蓄留再生(留桩高度30 cm),头季生育期均不超过140 d,再生季均在9月20日前安全齐穗,10月下旬安全成熟;头季茎秆抗折力、头季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再生季再生率、再生季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且两优389再生季米质与对照品种一致,达部颁二级,望两优889再生季米质达部颁三级;两优389、望两优889在长沙地区适合蓄留再生;供试材料的头季米质均未达到部颁优质等级评定标准,主要是由于整精米率较低和垩白度较高。

    • 玉米灌浆中后期倒伏风灾指标及对产量的影响

      2021, 47(1).

      摘要 (720) HTML (0) PDF 207.18 K (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风灾倒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基于2017—2019年在湖南中方县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围绕14次5级风力,特别是7次最大风速≥12.0 m/s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开展玉米风灾倒伏调查,结合2018年开展的玉米风灾倒伏模拟试验,分析玉米灌浆中后期风灾倒伏的临界风灾指标及其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是造成玉米倒伏的关键外部因子,中单808、先玉1171倒伏风灾指标大约在13.0~14.0 m/s之间,品种间略有差异;穗位低、抗弯折力较强是先玉1171抗倒伏能力较强的主要原因;同一品种在一定范围内随植株高度、穗位的增高,风灾指标稍有下降;玉米灌浆中后期倒伏对产量的影响,以百粒质量下降为主;倒伏距成熟期时间越长、离吐丝越近,百粒质量和产量损失越大。先玉1171、中单808在成熟前14 d之内发生茎弯折倒伏,产量损失不显著;在距成熟约25、33 d发生茎弯折倒伏,产量损失可分别达10%、20%以上。

    • 甘蓝型油菜BnaLPAT2基因在拟南芥中的种子特异性表达及过表达分析

      2021, 47(1).

      摘要 (2231) HTML (0) PDF 389.07 K (1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121为骨架,将其改造成BnaLPAT2的过表达载体(p35S–BnaLPAT2)和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Napin–BnaLPAT2)。采用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入农杆菌感受态细胞(GV3101)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分别获得阳性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p35S–BnaLPAT2表达的后代植株种子油酸(C18∶1)相对含量降低了1.3,亚麻酸(C18∶3)相对含量提高了3.2,亚油酸(C18∶2)相对含量降低了0.7;pNapin–BnaLPAT2表达的后代植株种子油酸相对含量降低了1.29,亚麻酸相对含量提高了2.73,亚油酸相对含量提高了1.04,推测BnaLPAT2对亚麻酸的亲和力高于对亚油酸和油酸的亲和力。

    • 陆地棉主推品种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分析

      2021, 47(1).

      摘要 (528) HTML (0) PDF 172.05 K (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调查了100份陆地棉主推品种种质资源的12项指标,包括株高、果枝数、吐絮铃数、铃质量、衣分、子指、皮棉产量、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马克隆值,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参试品种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0份材料的产量性状变异程度较大,品质性状变异程度较小;单铃质量与吐絮铃数、皮棉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存在显著正相关;上半部平均长度与整齐度、断裂比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断裂伸长率、马克隆值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前4个主成分分别代表了100个棉花品种12项数量性状的68.12%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22.934%、22.377%、13.169%和9.641%;当欧氏距离为10.01水平时,可将100份参试品种分为6大类。综合分析,该批种质的类型多样,但综合性状表现一般,尤其是纤维品质性状表现一般,在以后的育种研究中,应主要注重提高该批材料的纤维品质。

    • >园艺学林学(含果树、茶学)
    • 欧山种葡萄果实成熟期酚类物质含量及其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比较

      2021, 47(1).

      摘要 (547) HTML (0) PDF 214.37 K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个欧山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品系)(北红、北玫、北玺、北馨、新北醇、北醇)果实成熟期6种单体酚(芦丁、表儿茶素、白藜芦醇、咖啡酸、没食子酸、儿茶素)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体酚合成相关基因苯丙氨酸裂解酶基因(PAL)、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C4H)、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3'H)、类黄酮3',5'–羟化酶基因(F3'5'H)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北红葡萄果实中含有较高总酚和单宁含量,分别为13.60和4.69 mg/g,除表儿茶素外,其余5种单体酚含量均较高,儿茶素含量最高,为34.83 mg/kg;北红葡萄的PAL和C4H基因相对表达量较高;除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外,北红葡萄咖啡酸与F3'5'H基因相对表达量、表儿茶素与F3'H基因相对表达量、芦丁与C4H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9;北玺葡萄芦丁与C4H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与F3'5'H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00。

    • 施用多裂翅果菊秸秆对葡萄幼苗生长及硒富集的影响

      2021, 47(1).

      摘要 (455) HTML (0) PDF 164.74 K (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多裂翅果菊秸秆对葡萄幼苗生长及硒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多裂翅果菊不同部位秸秆均降低了葡萄幼苗根系、茎秆和叶片的生物量,也降低了葡萄幼苗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其中,施用多裂翅果菊叶片秸秆的葡萄根系、茎秆和叶片的生物量分别较不施用秸秆对照降低了29.76%、22.50%和22.33%;施用多裂翅果菊不同部位秸秆均提高了葡萄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施用茎秸秆和叶片秸秆降低了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施用多裂翅果菊不同部位秸秆均提高了葡萄幼苗根系、茎秆和叶片的硒含量,其中,施用叶片秸秆葡萄幼苗根系、茎秆和叶片的硒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1.66%、22.99%和23.35%。施用多裂翅果菊不同部位秸秆抑制了葡萄幼苗的生长,但促进了葡萄幼苗对硒的吸收与积累。

    • >植物保护
    • 隐唇叩甲科昆虫分类学研究进展

      2021, 47(1).

      摘要 (644) HTML (0) PDF 286.22 K (1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隐唇叩甲科隶属于鞘翅目叩甲总科,全世界均有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居多。隐唇叩甲被称为“伪叩甲”,以区别于叩甲科昆虫,其幼虫以死亡树木上寄生的菌丝为食,该类群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积极意义。由于隐唇叩甲科昆虫在外部形态上与叩甲总科的部分类群极为相似,历史上对隐唇叩甲科的分类系统存在着较多争议。综述了隐唇叩甲科昆虫分类学的研究进展。

    • >畜牧·兽医·水产
    • 大熊猫轮状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2021, 47(1).

      摘要 (522) HTML (0) PDF 351.00 K (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大熊猫轮状病毒CH–1株VP4基因设计3对引物,建立大熊猫轮状病毒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技术,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及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用可视化LAMP方法检测大熊猫轮状病毒时,在62 ℃条件下,反应体系中加入终浓度为8 mmol/L Mg2+、0.6 mol/L甜菜碱、12 U Bst DNA聚合酶和1×LAMP可见光染料,扩增40 min后,阳性样本颜色由紫色变为蓝色,电泳分析扩增产物可观察到明显的梯状条带;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大熊猫轮状病毒进行扩增,特异性好;其批内及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重复性好;其最低检测限为5×10–5 ng/μL RNA,灵敏度比常规PCR高约100倍;采用该方法检测50份大熊猫粪便样的轮状病毒,共检测到阳性样本22份,比常规PCR方法检测到的阳性样本多5份,与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吻合度为100%。可见,用LAMP方法检测大熊猫轮状病毒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特异性强、结果判定快速等特点,可用于临床上大熊猫轮状病毒的快速检测。

    • >农业资源利用(含土壤肥料、植物营养和环境科学)
    • 栽培方式与施肥水平对当归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2021, 47(1).

      摘要 (405) HTML (0) PDF 267.38 K (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当归全膜双垄沟栽、全膜单垄垄栽和全膜平栽3种栽培方式与施0(CK)、600、750、900 kg/hm2复合肥4种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生育期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当归产量。结果表明:除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0~20 cm土层土壤外,同时期同层土壤中全膜双垄沟栽+施肥750 kg/hm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同时期同层土壤中,全膜双垄沟栽+施肥750 kg/hm2处理的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最高,全膜双垄沟栽+施肥900 kg/hm2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均为最高;全膜双垄沟栽+施肥750 kg/hm2处理的当归产量最高。栽培方式极显著影响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20~4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及当归产量,显著影响当归根部膨大期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0~2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当归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及当归根部膨大期>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施肥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当归2个时期0~4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且极显著影响当归产量。当归全膜双垄沟栽+施肥750 kg/hm2可有效增加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提高当归产量,可在甘肃省当归道地产区推广。

    • >农业工程(含机械设计与制造)
    • 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穴播排种器导种管的设计与试验

      2021, 47(1).

      摘要 (595) HTML (0) PDF 418.25 K (9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满足自行研制的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排种器定距成穴的排种要求,对排种器的投种过程进行运动学分析,构建了稻种的理论投种轨迹,并以此设计了一种具有投种轨迹特征形状的变截面矩形导种管。运用离散元方法与台架排种试验,对影响排种成穴性与均匀性的导种管底板倾角与吸种滚筒转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每穴颗粒排出最大时间差与相邻穴时间间隔变异系数均随导种管底板倾角减小和吸种滚筒转速增大而增大;台架排种试验表明,穴径平均值与穴距变异系数均随导种管底板倾角减小和吸种滚筒转速增大而增大,与仿真分析结果相吻合,导种管底板倾角取77°时,能适应不同的排种频率,穴粒数合格率高于90.0%,漏播率低于2.2%,重播率低于8.0%,穴径平均值小于28.33 mm,穴径合格率高于91.33%,穴距平均值约为200.00 mm,穴距变异系数小于11.10%,可满足水稻精量穴直播的农艺要求。

    •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方形喷洒域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2021, 47(1).

      摘要 (578) HTML (0) PDF 3.06 M (1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已有方形喷洒域喷头存在喷灌均匀系数低、方形程度差、转动过程精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方形喷洒的新型喷灌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控制模块、工作模块和喷头组成;通过滚子与空间凸轮的接触,调节喷头仰角,改变射程,实现方形区域的喷洒;采用单片机控制装置的旋转速度,以提高喷灌均匀度。在工作压力0.20 MPa、流量1.30 m3/h条件下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装置喷洒19 m×19 m区域的方形系数可达94.55%,组合喷灌均匀系数为86.70%,方形区域上的实际未喷洒区域仅占方形总面积的7.88%。

    • 藏茶卧式发酵机的设计和试验

      2021, 47(1).

      摘要 (522) HTML (0) PDF 208.80 K (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藏茶渥堆过程中发酵不均匀、渥堆时间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藏茶卧式发酵机。该设备由罐体、搅拌装置、输送装置、温湿度控制系统等组成。发酵机控温保湿,集输送、发水、渥堆、翻堆于一体,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罐内茶堆,由搅拌叶片实现翻堆。对罐体、输料装置、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并确定罐体尺寸(4240 mm×2300 mm×3170 mm)、发酵罐尺寸(内径×长) 1900 mm×3900 mm,总容积11 m3、罐体转速15 r/min,工作温度20~100 ℃, 最大容量1 000 kg。筛选了机械渥堆前的渥堆温度、渥堆时间和茶坯含水量,进行渥堆试验,最佳工艺参数为渥堆温度70 ℃、渥堆110 h、茶坯含水量为30%。发酵机制成的藏茶成茶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和回甘,感官审评得分高于传统渥堆1.2分,渥堆周期缩短了24 d。

    • 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试验研究

      2021, 47(1).

      摘要 (492) HTML (0) PDF 184.98 K (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正交试验,制作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探究水灰比(0.45、0.50、0.55、0.60)、油菜秸秆纤维长度(15~20、>20~25、>25~30、>30~35 mm)和秸秆纤维体积掺量(0.50%、1.00%、1.50%、2.00%)对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3因素对油菜秸秆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水灰比、秸秆纤维长度、秸秆纤维体积掺量,最优组合为水灰比0.45、秸秆纤维长度为>30~35 mm、秸秆纤维体积掺量1.50%。取最优水平组试件作电镜扫描观察,发现油菜秸秆纤维的掺入,能够改善水泥浆体内部孔隙结构,使混凝土碳化深度最多可减小35.31%,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建立的油菜秸秆纤维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验证离散系数接近0.05。

    • 基于显著性目标检测的葡萄叶片病害分割

      2021, 47(1).

      摘要 (545) HTML (0) PDF 492.50 K (1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葡萄叶片病害图像中病斑分割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显著性目标检测的病斑分割方法。采用显著性目标检测网络来生成葡萄病害叶片图像的显著性图,通过多种分辨率的网格结构提取图像局部和全局信息,并将它们融合成预测特征;再对病害叶片的显著性图用自适应阈值法分割出叶片上的病害区域,并用形态学方法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在测试集A上,所建立的方法对病斑分割性能指标马修斯相关系数(MCC)为0.625,略低于对比算法全卷积神经网络(FCN)的0.689,但在衡量泛化性能的测试集B上,所建立方法的MCC为0.338,远高于FCN的0.072, 说明所建立方法在分割精度和泛化性方面具有较好的平衡性。

    • 磁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对沙门氏菌荧光探针的猝灭机理

      2021, 47(1).

      摘要 (369) HTML (0) PDF 1.99 M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磁性氧化石墨烯(Fe3O4/GO)对荧光的猝灭作用,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GO和氧化石墨烯(GO)的结构进行对比表征,发现Fe3O4磁性纳米粒子负载在GO的表面,表明成功合成了Fe3O4/GO。以Fe3O4/GO为荧光猝灭剂,沙门氏菌荧光探针为荧光剂,通过荧光、紫外吸收光谱,结合Stern–Volmer方程及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方程,对其荧光猝灭机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Fe3O4/GO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当Fe3O4/GO质量浓度为3.2×10?4 g/mL时,荧光猝灭率可达96.86%,其猝灭为静态猝灭;用Fe3O4/GO荧光探针复合物检测沙门氏菌DNA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 芥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2021, 47(1).

      摘要 (551) HTML (0) PDF 233.03 K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华容大叶芥菜(HLLM)和高菜(Brassica juncea var. integlifolia,BJVI)为原料,测定和分析比较其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BJVI中的水分、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氨基酸态氮和磷的质量分数高于HLLM的,HLLM中的可溶性总糖、总酸、膳食纤维、钙、铁的质量分数高于BJVI的;新鲜HLLM的硫代葡萄糖苷总量高于新鲜BJVI的,新鲜HLLM和BJVI中硫代葡萄糖苷总量分别为50.23、46.38 μmol/g,茎皮、叶柄、茎髓、叶片中的硫代葡萄糖苷总量依次减少;自然发酵过程中,HLLM和BJVI中的可溶性总糖、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硫代葡萄糖苷总量都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则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新鲜HLLM和BJVI中分别鉴定出7、11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其中异硫氰酸烯丙酯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92.83%和85.98%;HLLM和BJVI经过发酵后产生大量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酯类、醇类、醛类、酸类、酮类、烃类、腈类、酚类、多硫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10类,共93种化合物,异硫氰酸烯丙酯相对含量明显下降。可见,新鲜HLLM和BJVI化学成分比较全面,硫代葡萄糖苷总量较高,具有较高的食用和应用价值;发酵HLLM和BJVI的风味独特、味道醇厚。

    • 2021-1期自科目次

      2021, 47(1).

      摘要 (400) HTML (0) PDF 137.41 K (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农业资源利用(含土壤肥料、植物营养和环境科学)
    • 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土壤蒸发的时空变化

      2021, 47(1).

      摘要 (741) HTML (0) PDF 325.65 K (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9年4—9月,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土壤蒸发量;利用ETgage模拟蒸散仪监测林地局部蒸散量,对比分析长沙丘陵地区土壤蒸发量的时空变化,探讨土壤蒸发随气象因素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土壤蒸发总量约为192.15 mm,日均为1.05 mm;不同空间位置上,阳面、绝对阴面、相对阴面的土壤蒸发量依次减少,平均值分别为1.14、0.98和0.94 mm/d;空气温度、地温、风速、太阳辐射强度、空气相对湿度对前期(4—5月)土壤蒸发量的影响依次减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地温、风速对中期(6—7月)土壤蒸发量的影响依次减小,地温、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对后期(8—9月)土壤蒸发量的影响依次减小;前期土壤蒸发量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较小,中期、后期土壤蒸发量与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蒸发前缘主要发生于0~5 cm土层;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局部蒸散量约为2.12 mm/d,局部油茶树蒸腾量约为1.11 mm/d,ETgage所测局部蒸散量与微型蒸渗仪测得的蒸发量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