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5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2019-2期自科目次

      2019, 45(2).

      摘要 (3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作物学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gm基因改良湘晚籼13号的稻瘟病抗性

      2019, 45(2).

      摘要 (490) HTML (0) PDF 392.29 K (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湘晚籼13号、谷梅4号、75–1–127(CK1)和CO39(CK2)为材料,用21份来自不同稻区的稻瘟菌菌株室内接种,采用室内苗瘟鉴定和田间病圃鉴定的方法,明确Pigm基因供体亲本谷梅4号和受体亲本湘晚籼13号的稻瘟病抗性表现及抗菌谱;根据Pigm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和筛选高效多态分子标记T9E4;利用获选分子标记,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连续回交育种实践,培育高抗病株系。结果表明:Pigm基因供体亲本谷梅4号和受体亲本湘晚籼13号的抗性反应及抗菌谱存在明显差异,抗性频率分别为95.2%和61.9%。大田病圃稻瘟病抗性鉴定表明,谷梅4号高抗苗瘟和穗瘟,而湘晚籼13号高感苗瘟和穗瘟。T9E4标记引物在谷梅4号和湘晚籼13号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1条约750 bp和1条约1 800 bp的稳定明亮条带,且PCR产物可以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快速检测,标记辅助选择效率达100%。通过连续回交、自交及分子选择,培育出1个含有Pigm纯合等位基因、高抗苗瘟和穗瘟,且主要农艺性状与湘晚籼13号高度相似的BC5F3株系,实现了定向改良目标。

    • 稻瘟菌无毒基因AvrPii编码蛋白分子特性及转基因水稻的构建

      2019, 45(2).

      摘要 (336) HTML (0) PDF 1.25 M (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稻瘟菌无毒基因AvrPii在水稻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诱导的免疫反应(PTI)抗病分子信号调控中的功能,对AvrPii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结构特性进行分析,构建了AvrPii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AvrPii蛋白由70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 500,等电点为6.0,总平均亲水性值为–0.159;AvrPii蛋白包含1个信号肽、1个跨膜结构域和2个基序为LxAR 和CxxCxxxxxxxxxxxH的保守结构域;利用农杆菌侵染转化法,获得AvrPii基因全长序列和不含信号肽AvrPiinsp的转基因株系13个,PCR扩增和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结果表明,AvrPii和AvrPiinsp基因已成功转入受体品种日本晴并得到稳定表达。

    • 外源耐镉菌对水稻镉吸收和积累及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19, 45(2).

      摘要 (276) HTML (0) PDF 378.96 K (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水稻品种黄华占为试材,大棚盆栽水培水稻,添加耐镉内生细菌R3(Pantoea sp.)和R5(Stentrophomonas sp.)菌悬液(未施内生细菌菌悬液的为CK),研究外源耐镉菌对水稻植株Cd吸收和积累的影响,并利用16S rDNA测序研究水稻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水稻分蘖盛期,R5菌株和R3菌株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水稻植株各部位的Cd含量;R5菌株和R3菌株处理后的水稻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水稻地上部内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增加,根部内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Escherichia/Shigella和Acinetobacter属在水稻植株内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R5菌株能够成功定殖到水稻的地上部。

    •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洞庭湖区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2019, 45(2).

      摘要 (346) HTML (0) PDF 202.41 K (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完善洞庭湖区机收夏玉米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2个宜机收玉米品种(郑单958、湘农玉2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桃源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150、225、300 kg/hm2)与种植密度(60 000、75 000、90 000株/hm2)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全生育期随施氮量增加延长2~4 d,适当早播可以缩短夏玉米全生育期;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无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品种和种植密度互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宜随种植密度增大适当减少;郑单958在90 000 株/hm2与150 kg /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湘农玉27号在90 000 株/hm2与225 kg /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施氮量、种植密度及两者的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吸收效率与氮肥利用效率影响显著;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降低与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均适应密植机收,适当控制施氮量、增大种植密度,有利于夏玉米氮肥高效吸收与利用。

    • >烟草科学与工程
    • 云南产卷烟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

      2019, 45(2).

      摘要 (304) HTML (0) PDF 247.84 K (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云南产卷烟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特征,分析了40份云南产卷烟样品中的19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云南产卷烟的脯氨酸含量最高,达2 270.55 μg/g,天冬氨酸含量为220.98 μg/g,苯丙氨酸含量为144.03 μg/g;谷氨酰胺、缬氨酸、色氨酸、组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胱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含量为10.59~81.37 μg/g,异亮氨酸、亮氨酸、天冬酰胺和甘氨酸含量均低于10 μg/g。除赖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不相关外,其余氨基酸之间均存在中等程度或高度相关性。对卷烟品质贡献较大的有酪氨酸、组氨酸、丝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天冬酰胺、缬氨酸和脯氨酸。40份卷烟样品可聚为3类,聚类结果与样品实际品质较为吻合。

    • >生物科学与技术
    • 双交换同源重组法构建Thermus thermophilus基因无痕敲除突变体

      2019, 45(2).

      摘要 (568) HTML (0) PDF 386.30 K (1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在噬热栖热菌(Thermus thermophilus)中开发无需筛选标记的基于双交换同源重组的基因无痕敲除手段,以大质粒及染色体上的TTP0042与TTC0340_0341为靶基因,构建含有其两侧同源臂的基因敲除载体并转化T. thermophilus HB27细胞,将转化混合物涂布于不含筛选物质的培养基上,通过PCR及Southern杂交检验转化子的基因型。结果表明,采用线状的TTP0042基因敲除载体进行转化,获取表观Δ0042突变体的概率为10–4,而使用闭合环状载体,该概率可达10–3;基因型及表现型分析显示,这些表观Δ0042均为TTP0042无痕敲除型突变体。该敲除手段在染色体上的基因TTC0340_0341中得到验证,从300个单菌落中成功鉴定出了1个Δ0340_0341突变株。

    • 基于II型毒素–抗毒素系统构建ε–聚赖氨酸合成酶的链霉菌稳定表达载体

      2019, 45(2).

      摘要 (274) HTML (0) PDF 381.70 K (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鉴于ε–聚赖氨酸发酵过程对抗生素压力条件的依赖,尝试基于II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elBE2sca)构建无选择压力下稳定表达ε–聚赖氨酸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表达系统:将抗毒素基因relB2sca与ε–聚赖氨酸合成酶基因pls克隆至表达载体,并导入淀粉酶产色链霉菌pls缺失突变株,将毒素基因relE2sca整合至淀粉酶产色链霉菌的染色体(突变株YY3),获得包含ε–聚赖氨酸稳定表达的突变株YY1。经过多次传代,相比对照组,在不含抗生素压力条件下,突变株YY1依然能够稳定地合成ε–聚赖氨酸。毒素蛋白RelE2sca的表达会导致变铅青链霉菌、阿维链霉菌和链霉菌FR–008等常用链霉菌异源表达宿主的死亡,提示基于II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elBE2sca)可作为一种通用的遗传标记。

    • >农业资源利用(含土壤肥料、植物营养和环境科学)
    • 巨菌草的重金属富集特性及对土壤的修复效果

      2019, 45(2).

      摘要 (460) HTML (0) PDF 198.97 K (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重度Cd污染农田建立巨菌草土壤修复长期观测点,研究巨菌草吸收、积累重金属的特性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在Cd和Hg复合污染的酸性土壤中进行巨菌草植物修复试验,设置巨菌草和巨菌草加纳米重金属富集剂2个处理。结果表明:巨菌草根、茎、叶中Cd含量依次降低,Pb、Cr、Hg含量在根中最高,茎中最低,叶、根、茎中As含量依次降低;茎中Cd积累量大于叶,叶中Cr积累量大于茎,Pb、As和Hg为叶积累型,80%以上积累在叶片中;Cd的初级迁移系数分别是Pb、Cr、As的4.2、7.2、2.4倍,Cd由根向茎的迁移能力最强;Pb、As和Hg的次级迁移系数分别为Cd的8.4、8.8、12.7倍,由茎向叶的迁移能力大于Cd;Cr在巨菌草植株中的移动性最差;巨菌草地上部Cd富集量为82.96 g/hm2,Cd的生物富集量系数达38 231 kg/hm2,土壤Cd提取效率为1.699%;修复土壤Cd含量较背景值降低2.90%;添加纳米重金属富集剂的巨菌草的Cd、Pb、Cr、As的转运量系数分别提高5.09%、30.88%、4.48%、49.72%,次级迁移系数分别提高11.39%、45.25%、59.52%、53.58%,可见,纳米重金属富集剂促进重金属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迁移。在Cd单一污染的酸性土壤中进行巨菌草植物修复试验,设置巨菌草和空白对照2个处理。结果表明:巨菌草修复土壤As、Hg、Cd、Pb、Cr含量比CK的分别下降6.16%、4.75%、4.91%、2.77%、2.42%,其中Pb、Cr、As、Hg的含量与CK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空白对照土壤Cd、Pb、Cr、As、Hg的含量较背景值分别增长3.89%、1.98%、8.10%、0.74%、20.36%,说明大气沉降等环境因素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具有重要影响。

    • 湘西9种中药材富硒能力及根际土壤硒形态研究

      2019, 45(2).

      摘要 (336) HTML (0) PDF 189.88 K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对湘西9种中药材药用部位中硒含量及其根际土壤硒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不同中药材药用部位生物富集系数来探讨其富硒能力。结果表明:以根茎入药的金荞麦、贝母、大黄、玉竹、黄精中硒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1.01、0.35、0.25、0.24、0.20 mg/kg;以全草入药的小米草、赶山鞭、见血清、虎耳草中硒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1.29、1.17、0.90、0.54 mg/kg。供试中药材硒含量均属于富硒及高硒中药材,金荞麦和小米草具有较好的硒富集能力,适合发展富硒中药材的种植栽培。中药材根际土壤总硒含量平均为1.42 mg/kg,达到富硒土壤标准。湘西中药材根际土壤硒形态主要为残渣态和有机硫结合态,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溶态和可交换态占比较小。

    • 广西桉树碳氮磷分配格局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19, 45(2).

      摘要 (305) HTML (0) PDF 196.97 K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广西幼龄林(1 a)、中龄林(2 a)、近熟林(3 a)、成熟林(5 a)、过熟林(8 a)桉树人工林的叶、枝、干、根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分配格局进行研究,并探讨两者随林龄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桉树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机碳含量随林龄变化不显著;叶片中N、P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各器官N/P随着林龄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较于其他器官,桉树叶表现出较高的C/P和较低的C/N、N/P;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桉树叶片N/P均小于14,表明桉树在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生长过程受到N的限制。

    • 基于水体指数的镜泊湖叶绿素a质量浓度反演研究

      2019, 45(2).

      摘要 (365) HTML (0) PDF 299.40 K (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2015年9月镜泊湖30个有效采样点的实测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同步Landsat 8 OLI数据,通过分析叶绿素a的光谱特征,在Landsat 8 OLI数据11个波段中,选择前7个波段(B1、B2、B3、B4、B5、B6、B7)单独或组合建立叶绿素a质量浓度反演模型。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分析发现,波段组合B5/B3、(B3+B4)/B5、B3/(B1+B5) 模型精度较好,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54 1、0.774 3、0.739 6。作为对比,另外选取典型的水体指数建立叶绿素a质量浓度反演模型;其中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增强型水体指数(EWI)模型较好,R2均大于0.7,分别为0.747 6、0.726 7、0.763 5。选取上述6种模型,利用剩余采样点进行精度检验,结果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为0.071 1~0.809 4,其中,NDWI模型反演R2值为0.761 4,平均相对误差为13.0%,最大相对误差为22.4%,最小相对误差为1.4%;均方根误差为0.20 μg/L。与波段组合模型相比,水体指数模型虽然精度没有较大的提高,但其模型摆脱了波段的随机组合,更适合用来作为镜泊湖叶绿素a常用的监测方法。通过NDWI模型对镜泊湖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反演,发现镜泊湖叶绿素a质量浓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大体趋势为靠近岸边的浅水区叶绿素a质量浓度高于湖心的深水区,有河流注入的来水区高于其他湖区。

    • >畜牧·兽医·水产
    • 乌鲁木齐市冬春两季宠物源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比较

      2019, 45(2).

      摘要 (310) HTML (0) PDF 226.47 K (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从乌鲁木齐市部分宠物医院冬季和春季分离鉴定的154株宠物源葡萄球菌(冬季75株、春季79株)对临床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克林霉素、硫酸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四环素、利福平、恩诺沙星、青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供试菌耐药性差异;采用PCR方法,检测葡萄球菌的5类9种耐药基因。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结果显示:冬季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90.0%,对头孢噻呋和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50.0%;春季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达92.4%,对苯唑西林和氟苯尼考耐药率高于80.0%。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冬季葡萄球菌仅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春季葡萄球菌(P<0.05);春季葡萄球菌对氟苯尼考、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冬季葡萄球菌(P<0.05)。多药耐药差异性结果显示:冬季葡萄球菌多药耐药集中在1~3耐;春季葡萄球菌多药耐药集中在4、6、9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冬季葡萄球菌主要检出的基因有ermB(40.0%,30/75)和fexA(22.7%,17/75);春季葡萄球菌主要检出的基因有fexA(39.3%,31/79)和femA(20.3%,16/79),冬、春季葡萄球菌均未检出cfr、fexB和tetA基因。

    • 血根碱对中华鳖生长和体组成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2019, 45(2).

      摘要 (374) HTML (0) PDF 265.46 K (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480只中华鳖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对照(对照)或分别添加含50、100、150 mg/kg的血根碱制剂的试验饲料,试验期75 d,研究血根碱对中华鳖生长、体成分和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血根碱添加量为50、100 mg/kg的中华鳖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添加量为150 mg/kg和对照的;添加量为50、100 mg/kg的中华鳖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的;添加量为50 mg/kg的中华鳖的肌肉中鲜味氨基酸总量比对照的提高1.7 mg/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饲料中血根碱的添加量增加,中华鳖体组成中粗蛋白的占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添加量为50 mg/kg的中华鳖体组成中粗蛋白的占比显著高于添加量为150 mg/kg和对照的;随着饲料中血根碱的添加量增加,中华鳖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添加量为50、100 mg/kg的中华鳖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添加量为150 mg/kg和对照的;添加量为50 mg/kg的中华鳖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添加量为50、100 mg/kg的中华鳖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的。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基础饲料中添加50~100 mg/kg血根碱较为适宜。

    • >农业工程(含机械设计与制造)
    •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

      2019, 45(2).

      摘要 (249) HTML (0) PDF 180.93 K (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47份南方籼稻品种或组合的稻米为供试材料,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不同波长和不同预处方式建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全谱段(950~1 650 nm)建模效果最好,其相关系数(R)、预测标准差(SEP)、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947 7,1.162 3、0.700 2;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法(MSC)法对全谱图进行预处理的效果较好,优化后的模型相关系数(R)、预测标准差(SEP)、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981 9、0.100 9、0.683 1,其相对分析误差(PRD)为3.6;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值与化学值进行配对T检验,P=0.356>0.05(置信区间为95%),表明近红外光谱法与化学分析法得到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即应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可行的。

    • 天麻主要活性成分分离和鉴定及产地初加工方法对其含量的影响

      2019, 45(2).

      摘要 (343) HTML (0) PDF 227.00 K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天麻水提取液经过NKA–9大孔吸附树脂与制备型液相色谱联用方法分离,获得6个主要活性成分,通过质谱仪和核磁共振仪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初加工样品中这些活性成分的含量,杀青后干燥与不杀青直接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杀青样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显著高于杀青样中的含量,其他活性成分含量则显著低于杀青样中的含量;蒸、煮2种杀青方法中6个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煮法、蒸法、不杀青处理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切片与整块干燥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切片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高于整块干燥的含量;不同干燥温度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60、50 ℃温度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新鲜天麻煮法杀青,切片,在70 ℃干燥下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为较好的初加工方法。

    • 黄芩抑菌物的提取工艺及抑菌稳定性

      2019, 45(2).

      摘要 (255) HTML (0) PDF 211.12 K (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黄芩提取物对葡萄座腔菌抑菌圈直径为衡量指标,筛选黄芩的提取工艺条件,对活性物质抑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8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黄芩提取物具有较强抑菌效果,在料液比1∶27.5、超声提取2.5 h、提取温度72.5 ℃、超声功率850 W条件下,抑菌圈直径达到31.8 mm,相比以丙酮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在40 ℃、700 W超声波提取2.0 h条件下的抑菌能力提高了28.69%。紫外光照射10 h以上、偏碱性环境、Ag+、Fe3+、Cu2+金属离子对提取物活性均产生抑制作用,其中pH值为12时的抑菌圈直径比pH值为5时降低了44.10%;低于25 ℃储存40 d左右,对提取物活性的影响较小。

    • 可调间隙脱粒分离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2019, 45(2).

      摘要 (393) HTML (0) PDF 460.63 K (1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联合收割机田间收获时喂入量不稳定导致收获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通过调节脱粒间隙以适应不同喂入量工况的解决方案。为实现脱粒间隙可调节,基于4LZ–1.0型小型联合收割机,设计了一种直径可调的脱粒滚筒。滚筒由主轴、齿杆、间隙调节机构、间隙控制机构等部件组成。通过间隙控制机构驱动间隙调节机构,改变脱粒滚筒直径,实现脱粒间隙调节,间隙调节范围为10~40 mm。以喂入量、滚筒转速、脱粒间隙为影响因素,以未脱净率、夹带损失率、含杂率为评价指标进行脱粒性能试验。通过回归分析,分析了各因素对装置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并根据综合评价回归方程分析得出了不同喂入量下的较优滚筒转速及脱粒间隙。喂入量小于0.876 kg/s时,滚筒转速应匹配700 r/min的低速档,喂入量大于0.876 kg/s时,应匹配1 300 r/min的高速档。

    • 基于图像融合特征的番茄叶部病害的识别

      2019, 45(2).

      摘要 (392) HTML (0) PDF 197.37 K (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基于数字图像识别番茄叶部病害的准确率,适应不同分辨率条件下的应用需求,并满足实践拍摄条件的不确定性,以番茄晚疫病、花叶病、早疫病叶片图像为研究对象,选择HSV模型中的4维H分量等量分割波段作为颜色特征,基于灰度差分统计的均值、对比度和熵3维特征作为纹理特征,融合7维特征向量作为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的输入,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SVM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融合灰度差分统计与H分量4维特征的病害识别模型准确率可达90%。

    • 基于电子鼻多传感器融合的茶叶存储时间识别

      2019, 45(2).

      摘要 (268) HTML (0) PDF 253.95 K (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助电子鼻检测存储60、120、180、240、300、360 d的黄山毛峰茶香气信息,根据电子鼻各传感器响应曲线变化特点,选取出1组能够表征不同香气信息的基本特征变量,分别采用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BP神经网络(BPNN)方法,建立茶叶存储时间的预测模型。测试样本集对3种预测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PCR、PLS、BPNN模型的预测标准误差分别为10.05、6.04、3.21 d;最大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1.03%、7.02%、5.89%;平均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6.73%、4.74%、3.62%;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62、0.896、0.987。3种模型都能较好地对茶叶存储时间进行预测,相比较而言,BPNN模型性能最优,PLS模型性能优于PCR模型。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