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44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作物学
    • 木薯与花生间作对产量和养分的影响

      2018, 44(6).

      摘要 (412) HTML (0) PDF 114.51 K (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与花生间作3个处理,研究间作对木薯与花生产量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木薯、单作花生相比,在木薯苗期即花生花针期,间作对木薯和花生的生长影响不大;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即花生结荚期,间作促进花生的生长,但木薯的株高、茎径和生物量被抑制;间作木薯根、茎、叶中氮、磷含量比单作分别降低16.53%~19.64%、9.20%~25.24%,根、茎中的钾含量比单作分别降低31.29%、1.17%;在木薯块根膨大初期即花生收获期,虽然间作花生的荚果产量比单作降低19.25%,但间作中花生偏土地当量比PLER>f,花生表现为间作产量优势,木薯表现为间作产量劣势;在木薯收获期,间作木薯的株高、茎径、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均接近于单作木薯,说明间作木薯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竞争–恢复”现象;共生期,间作木薯根中钙、镁、锌、锰含量比单作分别提高18.62%~42.86%、7.84%~44.44%、12.50%~39.84%、24.00%~58.33%,茎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不同生育期显著增加,说明间作对木薯根、茎中的钙、镁、锌和锰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具有“生物强化”作用。

    • >烟草科学与工程
    • 加糖对白肋烟烘焙过程中致香产物的影响

      2018, 44(6).

      摘要 (189) HTML (0) PDF 582.59 K (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湖北恩施白肋烟C3F为试材,研究施加葡萄糖、果糖、木糖、核糖、转化糖(蔗糖)和果葡糖浆6种糖液及木糖施加量对白肋烟烘焙后致香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过程中,施加糖液能显著促进白肋烟致香产物的生成,果糖及果葡糖浆对提高吡嗪类、呋喃类致香产物含量的效果较佳,尤其是对吡嗪类产物的增加具有显著作用;施加木糖和核糖对增加吡咯类、吡啶类和碳环类致香产物的效果好;木糖施加量为4%时,吡嗪类产物生成量达到最大;木糖施加量6%~8%时,其他类致香产物生成量达到最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1.39%,反映的指标主要有5–甲基–2糠醛、糠醛、2–乙酰呋喃、1–糠基吡咯、3–羟基吡啶等;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5.51%,反映的指标主要有糠醛、5–甲基–2糠醛、2–吡咯甲醛、2–乙酰呋喃、丙酮醇等。

    • 烟叶褐变表观颜色值及其判别函数研究

      2018, 44(6).

      摘要 (169) HTML (0) PDF 165.08 K (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00份陈化的湖北烤烟烟叶样品正反面5种颜色值(亮度值、红度值、黄度值、饱和度值、色调角)为指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不同褐变档次烟叶样品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结果表明:烟叶正面亮度值L、红度值a、饱和度值c和色调角h进入判别函数并建立判别模型。用自身验证法和交互检验法对原样品进行回判,回判准确率为99.0%,对25个验证样品的判别准确率达到100%。

    • >生物科学与技术
    • 鱼腥草幼苗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对不同光质的响应

      2018, 44(6).

      摘要 (291) HTML (0) PDF 186.76 K (6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4种不同光质(红光、蓝光、黄光、绿光)为光源(白光为对照),研究出苗后30 d和60 d的鱼腥草幼苗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对不同光质的响应。结果表明:与CK相比,黄光、蓝光、红光处理下鱼腥草幼苗的叶片厚度及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绿光处理下的却表现为降低;与30 d的幼苗相比,60 d幼苗的叶片厚度在蓝光处理下的增幅最大;蓝光处理下鱼腥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均表现最高,白光处理的次之,绿光处理的最小;在不同光质下,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呈显著性差异;蓝光处理下的光合荧光参数(F0、Fm、qP和NPQ)均大于白光处理的,说明蓝光处理最有利于鱼腥草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的改善。

    • 辣椒Aux/IAA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2018, 44(6).

      摘要 (298) HTML (0) PDF 1.33 M (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共鉴定出22个辣椒Aux/IAA基因,经聚类分析,将其分为A、B、C、D、E、F、G 7个亚族。这些基因非均匀地分布在辣椒7条染色体上,其中第3条染色体上分布最多,有8个Aux/IAA基因。这些基因在辣椒的根、茎、叶、花、花蕾以及果实各个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显示:Capana03g000310在每个组织的各个发育时期都能检测到表达,且表达量较高,呈现出明显的组成型表达模式。Capana00g002758只在根和茎中检测到表达,Capana03g000311和Capana06g001465只在花和果实中检测到有较高表达量,呈现出明显的特异型表达模式。以辣椒6421高世代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用30 μmol/L脱落酸处理幼叶,采用qRT–PCR 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辣椒Capana00g002644和Capana01g001423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而Capana09g001096、Capana06g001308、Capana03g004455、Capana00g000845、Capana03g004568、Capana03g000244和Capana03g000310 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说明脱落酸胁迫可以对辣椒Aux/IAA部分基因产生明显的正向或负向诱导。

    • 黄花蒿悬浮培养细胞系的建立及遗传转化

      2018, 44(6).

      摘要 (271) HTML (0) PDF 353.57 K (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稳定的黄花蒿悬浮细胞系,以黄花蒿428–A植株的子叶、茎、腋芽和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采用3因素(6–BA、NAA、2,4–D)4水平的L16(43)正交试验,优化黄花蒿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分析不同质量浓度(0、5、10、15、20、25、30 mg/L)潮霉素对黄花蒿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比较羧苄青霉素(0、100、150、200、250、300 mg/L)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并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对黄花蒿悬浮细胞进行GUS报告基因及色氨酸单加氧酶iaaM基因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黄花蒿叶片愈伤诱导率较高,叶片愈伤组织较优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出愈率可达99.33%;潮霉素最适筛选质量浓度为30 mg/L,羧苄青霉素最适抑菌质量浓度为200 mg/L;转基因抗性愈伤GUS组织化学染色及PCR鉴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iaaM已导入并整合至黄花蒿基因组中。

    • >植物保护
    • 湖南省稻水象甲的遗传多样性及入侵扩散特点

      2018, 44(6).

      摘要 (308) HTML (0) PDF 276.12 K (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全面了解湖南省稻水象甲的入侵扩散特点,运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方法及对比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信息,探讨全省17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扩散模式。结果表明:湖南省稻水象甲种群COⅠ基因、ITS2片段的序列非常保守,不能提供有效的多态性位点信息,而ISSR的多态性信息非常丰富,其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可达93.24%;基于ISSR的数据分析发现,湖南省稻水象甲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3 0,各地理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414 3,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湖南省稻水象甲地理种群分化不符合地理隔离模式,以人为因素导致的扩散为主,自然扩散为辅。

    • 氧化钙对西瓜枯萎病及根际细菌群落的调控

      2018, 44(6).

      摘要 (281) HTML (0) PDF 155.37 K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连作5年和施加氧化钙的西瓜植株定植40 d后的枯萎病发生率,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土壤进行16S rDNA测序,比较施加氧化钙后西瓜根际土壤的细菌种群特征。结果显示:连作5年土壤的西瓜枯萎病发病率为87.5%,施加氧化钙的发病率为35.4%,氧化钙对西瓜枯萎病的相对防效达59.5%;施加氧化钙的连作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和细菌丰富度都大于连作的;连作与施加氧化钙都使得土壤的优势菌群发生变化;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排名前30的土壤细菌中,与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Mizugakiibacter、Crenotalea、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dibacter)、戴氏菌属(Dyella)和Bryobacter,呈显著负相关的有黄色土源菌属(Flavisolibacter)、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出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丰收神菌属(Opitutus)、德沃斯氏菌属(Devosia)。

    • >农业资源利用(含土壤肥料、植物营养和环境科学)
    • 施用钢渣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2018, 44(6).

      摘要 (561) HTML (0) PDF 86.40 K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5—2017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等量氮、磷、钾施用水平下,研究不同用量(0、900、1 200、1 500 kg/hm2)钢渣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pH、CEC、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硅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增施钢渣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3年产量平均增长7.89%,且钢渣用量1 200 kg/hm2的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显著提高红壤旱地土壤总孔隙度、pH、CEC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硅含量;土壤和大豆籽粒中重金属Hg、Pb、Cr、Cd、As含量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 2762—2012)。

    • 6套格点数据中洞庭湖流域旱涝特征分析

      2018, 44(6).

      摘要 (228) HTML (0) PDF 785.37 K (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1979—2015年洞庭湖流域27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水数据(CMD),采用降水Z指数、小波分析和线性倾向估计等研究方法,比较了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的再分析降水数据(CFSR)和融合降水数据(CMAP)、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据(ERA–Interim)、全球降水气候学项目数据(GPCP)、英国East Anglia大学气候研究中心降水数据(CRU)和全球陆地降水重建数据(PREC/L) 6套格点降水数据中洞庭湖流域的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洞庭湖流域的旱涝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GPCP的总体再现能力较强;洞庭湖流域整体呈变旱趋势,ERA–Interim中旱涝趋势与CMD的较为一致;流域旱涝具有明显的准18年、准3年和准5年的周期变化,GPCP中旱涝变化周期与CMD的较为接近;洞庭湖流域旱涝频率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区域差异,格点数据中,仅部分区域的旱涝频率和变化趋势与CMD的一致。总体上,GPCP对洞庭湖流域旱涝特征的再现较好。

    • >畜牧·兽医·水产
    •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小熊猫胃肠道菌群

      2018, 44(6).

      摘要 (280) HTML (0) PDF 258.50 K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1只临床死亡小熊猫胃肠道13种菌群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检测的13种菌群在小熊猫不同肠段的数量有差异,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在各肠段的菌群丰度差异显著(P<0.05),其菌群丰度在空肠高达9.35;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的数量在直肠最多,菌群丰度分别达5.29 和3.91;其他菌群的数量均在结肠最多,其中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埃氏巨球形菌(Megasphaera elsdenii)和梭菌类群IV(Clostridium cluster IV)的数量在结肠中较高,菌群丰度分别为9.03、6.06和9.13;与胃相比,菌群丰度在小熊猫空肠、结肠和直肠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小熊猫的空肠、结肠和直肠对其健康生长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肠杆菌科的细菌数量最多且在不同肠段差异显著,是今后小熊猫胃肠道菌群研究值得关注的菌群之一。

    • 3周龄蛋鸡体质量性连锁遗传效应分析

      2018, 44(6).

      摘要 (314) HTML (0) PDF 184.78 K (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白莱航鸡、绿壳蛋鸡为亲本,构建F2资源群体,进行蛋鸡早期体质量遗传评估。结果表明:Z染色体基因对蛋鸡早期体质量加性遗传方差有贡献;遗传模型固定效应包括品种、世代及近交系数;蛋鸡F2分离群体3周龄体质量遗传力为0.52±0.03,其中Z染色体遗传力为0.07±0.02。蛋鸡早期体质量遗传评估时应考虑性染色体连锁遗传效应的影响;3周龄蛋鸡体质量属于中等偏高遗传力性状,可通过个体选育获取遗传进展。

    • 湖南鱼类新记录种——长鳍异华鲮

      2018, 44(6).

      摘要 (236) HTML (0) PDF 220.76 K (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6年8月,于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黄龙洞捕获一种鱼类,对其10尾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测量与计数,确定为野鲮亚科异华鲮属鱼类。采用PCR技术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扩增,测定其基因序列,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对比,发现其与长鳍异华鲮(Parasinilabeo longiventralis)、长体异华鲮(Parasinilabeo longicorpus)、异华鲮(Parasinilabeo assimilis)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1.6%~1.8%、1.9%;将其形态数据与以上3种鱼的形态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其与长鳍异华鲮在形态学上最接近,但其个体偏小,大部分数据交叉,各鳍条数少1~2个。初步确定该鱼类为长鳍异华鲮,是湖南省的新记录种。对该种鱼的分布区域、生存环境的初步分析认为,长鳍异华鲮是栖息在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的喀斯特地区的季节性洞穴鱼类。

    • 2种饲料对褐菖鲉生长和消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

      2018, 44(6).

      摘要 (215) HTML (0) PDF 230.73 K (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用软性颗粒饲料(Ⅰ组)和膨化颗粒饲料(Ⅱ组)喂养褐菖鲉幼鱼8周,比较2种饲料对褐菖鲉幼鱼生长、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Ⅰ组的相对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145.67%和1.77)都显著高于Ⅱ组(分别为110.73%和1.67);Ⅱ组的蛋白质效率(130.90%)显著高于Ⅰ组(119.41%);2组鱼的肥满度和成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组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5.68%和2.37%)均显著高于Ⅰ组(分别为75.41%和2.05%),而灰分和粗蛋白含量的结果相反;Ⅰ组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Ⅱ组,Ⅱ组肝和胃的胃蛋白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高于Ⅰ组,且差异极显著。软性颗粒饲料对褐菖鲉幼鱼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膨化颗粒饲料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蛋白质效率以及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两者对肌肉营养成分都有一定影响。

    • >农业工程(含机械设计与制造)
    • 外槽轮排肥器排肥离散元仿真及排肥舌参数优化

      2018, 44(6).

      摘要 (276) HTML (0) PDF 367.56 K (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通过优化外槽轮排肥器排肥舌结构,以提升其排肥均匀性,利用EDEM建立外槽轮排肥器的离散元仿真模型,对其排肥作业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通过肥料颗粒运动状态仿真结果验证肥料颗粒流动特性。应用虚拟试验方法,分析排肥舌倒角结构参数变化对肥料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排肥流量变异系数随着排肥舌倒角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两者间呈负抛物线型二次函数关系,且在排肥舌倒角弧长与单个凹槽弧长比值为0.85时,外槽轮排肥器排肥质量波动最小,排肥均匀性最佳。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配装最优结构排肥舌的外槽轮排肥器排肥流量变异系数最小,具有最佳的排肥均匀性,比传统平端排肥舌排肥流量均匀性提高了49.9%。

    • 钵体苗活动苗盘的结构设计

      2018, 44(6).

      摘要 (254) HTML (0) PDF 237.55 K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钵苗基质与钵盘间因接触面积大而导致其黏附力大、取苗时钵苗基质破损率高的问题,将现有油菜钵体苗育苗盘设计成由齿形侧板、矩形侧板、扭力弹簧和支撑轴等组成的钵穴形状可变的活动苗盘。借助Admas软件模拟仿真活动苗盘的开启过程及侧板上的受力情况,得到开启矩形侧板、齿形侧板的作用力峰值分别为4.28和9.22 N,作用力峰值出现时的位移间隔为25 mm。在万能材料力学试验机上对活动苗盘开启过程及侧板上的受力进行检测,得到开启矩形侧板、齿形侧板的作用力峰值分别为4.72和9.96 N,其作用力峰值出现时的位移间隔为24.3 mm,位移误差为2.8%。结果表明,活动苗盘的开启过程中作用力峰值变化趋势一致,所设计的活动苗盘开启过程各侧板开启位置及开启时间与设计目标一致,能实现有序打开。

    • 基于机器视觉的小粒咖啡豆的检测技术

      2018, 44(6).

      摘要 (403) HTML (0) PDF 312.01 K (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搭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小粒咖啡豆检测分级系统,系统由进料部、匀料筛分部、色选部、气动部、收料部以及电控箱组成。开发了基于OpenCV和visual studio的系统分析与控制软件,实现咖啡豆果径宽度和烘焙程度的检测分级。基于Blob分析方法对小粒咖啡生豆进行图像分割,利用最小外接矩形方法对果径宽度进行特征提取,采用HSV颜色空间模型提取小粒咖啡豆的颜色特征值,最终将小粒咖啡生豆分为5个等级,将烘焙程度分为浅度、中度、深度3个程度。系统运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对小粒咖啡生豆的果径宽度检测的平均误差为1.275%,烘焙程度检测的准确率为88.9%。

    • 干燥工艺对宜红茶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18, 44(6).

      摘要 (242) HTML (0) PDF 178.47 K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福鼎大白鲜叶为原料,比较热风干燥和滚炒干燥处理对宜红茶感官品质、理化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处理的宜红茶感官得分较高,茶汤的色相值(a、b)以及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滚炒干燥,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极显著高于滚炒干燥处理,但滚炒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热风干燥处理;热风干燥处理宜红茶的甜香型香气成分如苯乙醛、癸醛、芳樟醇、反–2–辛烯–1–醇、1–庚醇和水杨酸甲酯含量相对较多;热风干燥处理的茶汤对DPPH的抗氧化能力优于滚炒干燥处理。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