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芝,覃丽,何长征,潘妃,谢洁,陈慧,罗江龙,丁旭,熊兴耀
2017, 43(1).
摘要:以3个常规马铃薯栽培品种费乌瑞它、紫玉、冀张薯12号为材料,进行非全程45%遮光、全程45%遮光、非全程70%遮光、全程70%遮光处理,比较分析马铃薯的植株生长势、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受光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生长、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等都呈现出对照、非全程45%遮光、全程45%遮光、非全程70%遮光、全程70%遮光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遮光条件下马铃薯株高显著增加,但费乌瑞它的株高随遮光程度增加变化不大;紫玉的主茎数对光照不敏感,费乌瑞它和冀张薯12的主茎数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少;冀张薯12植株的干物质量受遮光影响最大;马铃薯单株薯质量和商品薯质量受遮光影响最大,单薯质量受遮光影响最小,非全程45%遮光处理只对费乌瑞它和紫玉单株薯质量产生显著影响,相同条件下冀张薯12的商品薯质量也显著下降;全程45%遮光处理下紫玉、费乌瑞它的单株块茎数,费乌瑞它、紫玉、冀张薯12的单株薯质量和紫玉的商品薯重都显著降低,遮光程度达到70%时(非全程、全程)所有结薯性状因子都显著下降;费乌瑞它在遮光为45%条件下减产41.6%~44.5%,非全程70%遮光下减产67.8%,而全程遮光条件下的减产86.6%,全程遮光和非全程遮光之间差异不明显;冀张薯12和紫玉在非全程45%遮光下减产都在30%以内,冀张薯12在全程45%遮光条件下减产57.4%,紫玉减产41.1%,全程70%遮光下冀张薯12减产达87.5%,紫玉减产78.8%。综合试验结果,费乌瑞它和紫玉前期耐弱光,产量构成性状受光照影响较小,生育期短,较适宜中国南方冬作栽培。
2017, 43(1).
摘要:以7种豆科绿肥作物(绿豆、小豆、乌豇豆、大猪屎豆、合萌、望江南、决明)为材料,采用大田种植和盆栽种植法,记载7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征,测定其根瘤量、产量和干物质积累效率,测定各作物在盛花期的光合特征参数和氮、磷、钾、铁、锌养分含量,筛选适宜安徽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高效良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属半灌木状草本,茎秆直立,呈圆形、多棱角或纵向小沟纹;根属直根系,主根不发达;合萌为偶数羽状复叶,望江南为偶数长椭圆形叶,大猪屎豆和决明为倒披针状叶,其他为披针状叶;大猪屎豆叶互生,其他叶对生;总状花序,浅黄色蝶形花;除大猪屎豆小花有20~30朵,无限结荚,其他供试作物的小花数有10~15朵,有限结荚;各种豆科作物的根瘤量占地下部总质量的17.5%~32.5%;乌豇豆叶片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积累效率最高,分别为23.1 μmol/(m2?s)和57.0 kg/(hm2?d);望江南鲜草、干草和种子的产量最高,分别为22 248、5 028、2 366 kg/hm2;固氮和富集磷、铁能力最强的是望江南,而富集钾能力最强的是大猪屎豆,富集锌能力最强的是合萌。从光合效率、产量、养分富集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初步认为乌豇豆、望江南、大猪屎豆和合萌4种豆科作物适宜在安徽种植推广。
刘碧荣,马均,祖朝龙,程昌合,王剑,张林,张勇刚,沈嘉,张绍文
2017, 43(1).
摘要:为探索四川盐源高海拔(2 000~2 400 m)烟区二次去叶对烤烟等级结构、部位结构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在打顶时单株常规留叶20片的基础上,再次去除1~3片下脚叶和1~4片顶部叶,进行小区试验,考察烤后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部位构成、主要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二次去叶,会导致产量、产值下降,但可提高均价、上等烟比例及中部叶比例;去除3片上部叶,有利于提高均价、中部叶比例和上部叶感官品质;延迟二次去叶,中部叶比例更高,弃采则上等烟比例更高。盐源高海拔烟区单株采取打顶时去除1片脚叶,15 d后去除或弃采3片顶叶的措施,优化烤烟结构效果较好。
毛辉,吴志科,卿湘涛,滕羿和,谭军,向德明,张黎明,黎娟 李强
2017, 43(1).
摘要:应用GPS 定位技术在湖南省龙山县采集具代表性植烟土壤300份,分析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和钙镁比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龙山县植烟土壤交换性钙平均含量为7.95 cmol/kg,变幅为0.25~25.62 cmol/kg,有30.14%的土样在适宜范围(6.00~10.00 cmol/kg);交换性镁平均含量为1.68 cmol/kg,变幅为0.02~5.74 cmol/kg,仅有15.38%的土样在适宜范围(1.00~1.50 cmol/kg);钙镁比平均值为7.63,变幅为1.99~84.76,有25.34%的土样在适宜范围(5~10)。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受海拔高度、pH、土壤母质和质地影响极显著,受地形影响显著;交换性镁含量受海拔高度、pH、地形、土壤母质和质地极显著影响;钙镁比受海拔高度影响极显著,受地形显著影响。
2017, 43(1).
摘要:以脐橙为试材,用白薇复合提取液(白薇乙醇提取液和壳聚糖混合液)、壳聚糖涂抹果皮,以不作处理为对照,通过测定果实品质及采后生理生化指标考察白薇复合涂膜对脐橙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个涂膜处理均可以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V–C及总糖(TSC)含量;有效抑制果实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和降低果实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保持果实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极显著(P?0.01)降低果实失重率;至贮藏结束时,白薇复合涂膜组果实腐烂率为4.67%,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果实腐烂率(7.33%),且复合涂膜组果实总糖含量为12.13%,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白薇提取液复合涂膜对脐橙冷藏保鲜的效果较好。
2017, 43(1).
摘要:选用辣椒自交系‘6421’作为构建突变体库的试验材料,分析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EMS诱变浓度,在此基础上构建辣椒突变体库,并对突变体库中突变群体的表型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MS质量分数为1.0%时,辣椒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分别为41.01%和49.32%,接近半致死剂量,且该浓度下辣椒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达最大值,分别为246.45 U/g、33.99 U/g和158.10 U/(g?min),丙二醛(MDA)含量为对照的1.85倍;初步构建了含有562个家系辣椒突变体库,突变类型可归纳为叶、茎秆、果实、育性、生育期等5个类别,突变植株数分别占总突变植株数的12.73%、21.56%、6.92%、45.33%和13.46%。
2017, 43(1).
摘要:以神农香菊(Dendranthema indicum var. aromaticum)为材料,用紫外光UV–B对其进行辐射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0(CK)、1、3、5、7 d,研究其对叶片表皮毛形态、密度和叶片表面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处理后的头状腺毛中部出现不规则凹陷,甚至扭曲;“T”形非腺毛出现顶细胞破裂、脱落现象;头状腺毛和“T”形非腺毛的密度均随处理天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两者均在处理1 d时达最大,此时叶尖、叶中、叶基的头状腺毛密度每视野分别为16.00、13.67、18.67根,叶片下表皮的“T”形非腺毛密度每视野达43.84根;叶片表面分泌物中α–蒎烯、α–荜澄茄油烯的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而杜松萜烯、1–石竹烯的相对含量变化较大,均在处理3 d时相对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9.45%和14.71%;樟脑类物质和醇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第1天或第3天达到最大值,第7天降到最低。
2017, 43(1).
摘要:选择22个玉米品种,在苗期采用注射法人工接种玉米黑粉菌,对玉米瘤黑粉病发病时间、发病率、病情指数进行统计分析,以鉴定玉米品种对瘤黑粉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接种8 d后,玉米品种陆续开始发病,第13天进入发病增速期,第16天达到发病高峰期,第18天后病情基本稳定;玉米品种间对瘤黑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LD901、太平洋891表现为高抗,京科665、金糯628表现为中抗,耐斯1号、京单38、南美1号等12个品种表现为抗病,糯2000、太平洋98、Golden Bautam、中彩甜糯8号、15H–09、绿色先锋F1表现为感病。
2017, 43(1).
摘要:月季黑斑病是由蔷薇双壳菌及细极链格孢侵染引发的一类严重影响月季观赏价值和生物产量的病害。综述了月季黑斑病的发生与危害及抗性育种的研究进展。
2017, 43(1).
摘要:为比较草鱼和赤眼鳟正交(草鱼(♀)×赤眼鳟(♂))的子一代F1(下文中简称“正交F1”)与同龄草鱼、赤眼鳟的肌肉营养特性,评价正交F1肌肉的营养价值,选取18月龄的健康正交F1、草鱼及赤眼鳟各12尾,采用生化方法分析3种鱼背肌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并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正交F1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显著低于赤眼鳟的(P<0.05);正交F1肌肉中的总氨基酸(AA)含量、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分别为156.45、62.81、61.32 mg/g,其中AA含量和DAA含量均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且低于赤眼鳟的(P>0.05);对试验结果进行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分析,发现赖氨酸为3种试验鱼共有的评分最高的氨基酸;正交F1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脂肪酸的67.67%,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其ω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族的比值为5.88。结果表明,正交F1较草鱼具有更好的肌肉营养品质。
2017, 43(1).
摘要:采用水族箱试验,研究不同营养物质组合的复合生物营养剂对水体环境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组,CK组为空白对照组,A、B、C组为施用复合生物营养剂组,其有机营养物质、无机盐和微量营养物质质量比的比例分别为16∶78∶6、32∶62∶6和48∶46∶6。结果表明:C组的溶解氧(DO)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A组的有害物质含量最高,其氨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CK组和B组,但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亚硝酸氮(NO2–N)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A组和B组的营养效果较好,其水体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高于其余各组;各营养剂处理组水体中芽孢杆菌(Bacillus)的数量显著高于CK组,而气单胞菌(Aeromonas)的数量则显著低于CK组;相对于CK组,各营养剂处理组浮游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B组最明显;TN含量和TP含量是影响原核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而DO含量和NH3–N含量是影响真核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营养物质、无机盐、微量营养物质质量比为32∶62∶6的复合生物营养剂具有较好的改善水体环境的作用。
2017, 43(1).
摘要:根据GenBank中细菌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的保守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及相应TaqMan探针,以重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耐药基因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临床菌株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定量范围为1×101~1×108拷贝/反应时,其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灵敏度高(3个基因的最低质粒检测限均可达到10拷贝/反应)、特异性强(与其他病原菌及病毒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均小于2%);对临床菌株的检测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的符合率达94.2%,且整个检测过程可在2 h内完成。所建立的可同时检测Sul1、Sul2和Sul3基因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临床检测细菌的磺胺类耐药基因。
2017, 43(1).
摘要:以盐渍辣椒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脱盐盐渍辣椒发酵工艺,用HS–SPME–GC–MS方法测定脱盐盐渍辣椒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盐渍辣椒脱盐后,其氯化钠、总糖、总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脱盐盐渍辣椒发酵的适宜工艺为接种6%的植物乳杆菌菌液,添加4%蔗糖,发酵5 d;脱盐盐渍辣椒接种发酵后,其酯类、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较发酵前增加了24%、448%,醇类、烯烃类相对含量分别降低了18%、31%,接种发酵使辣椒中的酯类和醛类物质增加。
2017, 43(1).
摘要:为探明面筋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污染途径和微生物群落,从生产线、大型超市和零售小卖部多地取样,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霉菌酵母数、耐热菌和大肠菌群数,用划线法和点接法将优势菌分离,通过形态观察和理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和18S rDNA的ITS区域序列进行优势菌鉴定。结果显示:小卖部样品的细菌总数达8×104 CFU/g,酵母霉菌数达1.20×103 CFU/g,都大大超过地方标准上限的数倍,其他样品的微生物数量均在地方标准之内,说明挤压熟化工艺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后期生产销售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径;分离优势菌得2类细菌12株,3类霉菌8株;2类细菌的代表菌为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faecalis)、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3类霉菌的代表菌为溜曲霉(Asperqillus tamarii)、灰黄青霉(penicilium griseofulvum)和黑曲霉(Asperqillus niger)。
2017, 43(1).
摘要:以洋葱、芹菜、韭菜、菠菜、卷心菜和番茄为材料,采用福林酚试剂法和铝离子显色法分别测定经爆炒、焯、煮、微波4种方式处理后不同蔬菜中的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并以转移率、保存率和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考察。结果显示:煮处理后,蔬菜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明显下降,番茄中总多酚损失率高达42.14%,韭菜和菠菜的总黄酮损失率均超过40%;微波和焯处理后,蔬菜中多酚和黄酮向汤中的转移量较多,其中,微波处理后黄酮的转移率均超过35%;爆炒后蔬菜中的总多酚保存率相对较高,洋葱、韭菜、菠菜中总多酚损失率均低于10%。热烹调处理使蔬菜中部分黄酮和多酚发生降解,爆炒处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蔬菜中的多酚和黄酮。
2017, 43(1).
摘要:以油菜秸秆为材料,采用60Co–γ辐照,设6个辐照剂量处理,分别为 0(CK)、400、600、800、1 000、1 200 kGy,考察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后油菜秸秆3大主要组分降解率的变化,并采用气质联用法对辐照后全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剂量的增大,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辐照剂量为1 200 kGy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达到69.06%、42.57%和4.99%;未辐照油菜秸秆水提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别检测到脂肪酸类物质22种、芳香类物质5种,未检测到呋喃类物质,而从不同剂量辐照后样品中分别检测到脂肪酸类物质25种、芳香类物质17种,呋喃类物质5种,且各类产物的种类与含量变化呈现出不同规律。
2017, 43(1).
摘要: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大豆秸秆的剪切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以大豆秸秆含水率、剪切角度和刀刃角作为影响因素,采用隶属度的综合评分法对抗剪强度和比能综合评分,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用响应面法对剪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剪切角度对大豆秸秆剪切效果的影响程度最大,刀刃角的影响最小,大豆秸秆剪切的最佳条件为秸秆含水率25%、剪切角度60°、刀刃角45°,在该条件下对大豆秸秆进行剪切,得到最大综合分为0.969。
胡古月,汪小旵,鲁伟,李雪,Morice O. ODHIAMBO
2017, 43(1).
摘要:基于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设计了害虫自动计数和远程发布预警系统。系统主要由杀虫灯、采集卡、变压器、PC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路由器等硬件设备组成,运行时,杀虫灯高压网端的电压信号经变压器降压,采集卡采集降压后的杀虫网电压,采集卡通过USB口与PC机相连,PLC通过串口与PC机相连。用LabVIEW软件作为平台,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Hilbert变换,得到信号的瞬时幅值,当瞬时幅值小于设定值时,通过串口给PLC发送Modbus指令,PLC接收到指令后对相应寄存器进行计数。利用PLC和MySCADA组态软件对PLC寄存器数据进行远程发布,手机端、远程桌面端都可监测现场害虫计数值。对采集到的714只害虫触网扰动信号进行分析,从中任意选4组共7个扰动信号进行演示,结果系统能准确识别7个扰动区,并通过手机端和远程桌面端显示。
2017, 43(1).
摘要:提取辣椒叶片的25个叶绿素荧光图像的特征参数,其中18个特征参数与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主要特征参数,将其结果作为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和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的输入变量,分别建立辣椒叶片氮含量的预测模型,建模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 2、0.963 3、0.943 5,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4 5、0.821 3、0.774 1。
2017, 43(1).
摘要:为高效检测玉米果穗性状,建立了基于HSV(色调、饱和度、明度值)空间的玉米果穗性状的检测方法:使用机器视觉技术采集绿色背景玉米果穗图像,用HSV直方图阈值算法去除绿色背景,用FFT滤波器去除尖锐边缘和噪声,运用粒子滤波分离单一图像中的多个玉米果穗图像,并采用形态学腐蚀方法,经过4次迭代腐蚀,得到玉米果穗中间3行;检测玉米果穗的大小、形状、纹理和颜色4个特征的性状。随机检测67张玉米果穗样本图像的结果表明,果穗大小和形状特征检测的准确率为100%,果穗颜色和纹理特征检测的准确率分别为98.55%和96.25%,平均每果穗检测时间为0.1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