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41(4).
摘要:以自然脱叶性状不同的甘蔗栽培品种为材料,测定成熟期甘蔗叶片、叶鞘、叶痕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调查甘蔗自然脱叶率,探讨POD活性与自然脱叶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甘蔗不同成熟阶段,自然易脱叶型品种云蔗03–194的叶片、叶鞘、叶痕的P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难脱叶型品种桂糖02–467和云蔗99–91;在成熟前期、中期和后期,易脱叶型品种云蔗01–1413的叶片、叶鞘的POD活性极显著高于难脱叶型品种桂糖02–467和云蔗99–91;云蔗03–194、云蔗01–1413、桂糖02–467、云蔗99–91的自然脱叶率呈逐渐降低的的趋势;在成熟前期,叶片、叶鞘的POD活性与自然脱叶率呈显著正相关,在成熟中后期,叶片、叶鞘的POD活性与自然脱叶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痕POD的活性与自然脱叶率呈显著正相关。
2015, 41(4).
摘要:通过分子克隆,获得了OmpT蛋白的表达菌株;利用切胶纯化,获得了OmpT蛋白。用OmpT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滴度为1∶1 600,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抗血清特异性较好。采用正交试验,获得OmpT菌株的适宜表达条件为诱导菌液OD600 nm为1.0,IPTG添加终浓度为0.3 mmol/L,诱导时间为8 h,诱导温度32 ℃;适宜培养条件为葡萄糖质量分数0%,转速230 r/min,装液量50 mL。
2015, 41(4).
摘要:测定了薇甘菊提取液对鬼针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提取液处理,非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率为52%,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率为60%,薇甘菊对非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化感影响大于对入侵地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化感影响;薇甘菊对鬼针草幼苗总叶面积、最大量子产额和冠重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非入侵地处理与对照鬼针草幼苗的根重分别为23.50 g和36.92 g,入侵地处理与对照鬼针草幼苗的根重分别为22.19 g和16.53 g,薇甘菊对非入侵地鬼针草幼苗的根重的影响大于对入侵地的;入侵地鬼针草种子及幼苗对薇甘菊具有一定的化感抗性。
2015, 41(4).
摘要:为探索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 PMMoV)的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方法,以感病辣椒叶片为试材,用改良CTAB法从辣椒叶片中提取总核酸,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PMMoV特异片段。以带有PMMoV特异片段的质粒DNA为模板,以用PCR技术制备的地高辛标记PMMoV cDNA探针检测PMMoV。结果表明:1) 干燥叶片、新鲜叶片中提取的总核酸稀释80、640倍(相当于12.5、1.60 μg叶片)后仍可检测到其中的PMMoV;干燥叶片利于保存及长距离转运,利于对大批量样品进行集中检测;2) 采用快速提取法提取叶片总核酸,可从稀释80倍(约12.5 μg叶片)的总核酸样品中检测到PMMoV。该技术体系可基本满足常规检测试验的需要。
2015, 41(4).
摘要:对贵州中烟工业公司在湖南、河南、云南、福建、贵州、四川6省8个基地72个C3F烟样的化学成分、营养元素和感官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烟叶化学成分差异显著,清香型、中偏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浓香型烟叶,而浓香型烟叶两糖比显著高于清香型、中偏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烟叶,但总氮、氮碱比和糖碱比均低于清香型、中偏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烟叶。不同生态区烟叶营养元素差异显著,贵州威宁烟叶铁含量异常高,湖南郴州和福建三明烟叶锌含量异常高,河南平顶山烟叶锰及氯含量异常高,云南保山烟叶铜及氯偏高,使这些产地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下降。采用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表明,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指标关联较大的化学指标是两糖比、氮碱比、烟碱,其次为糖碱比和氯离子。
2015, 41(4).
摘要:以2011—2013年河南7个烟区26个样点的烤烟C3F烟样为材料,研究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区域分布。结果表明:洛阳烟区烤烟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较低(芳樟醇和巨豆三烯酮3除外),棕色化产物含量也较低(2–乙酰基吡咯、5–甲基糠醛除外);许昌烟区烤烟的其他苯丙氨酸类物质含量较高(苯甲醇除外);南阳和三门峡烟区烤烟的茄酮含量显著低于驻马店烟区的,显著高于漯河烟区;各烟区烤烟新植二烯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性致香物质总得分呈现南高北低、西低东高的规律。
2015, 41(4).
摘要:以中部和上部茄衣为材料,研究了海南茄衣JH–1在成熟过程中叶片内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茄衣在成熟过程中,中部烟叶叶绿素含量下降31.8%,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8.5%;上部烟叶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了31.6%和24%,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先升后降,中、上部烟叶分别在打顶后32 d和44 d采收最高;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中,含量较高的是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和法尼基丙酮,中部叶类胡萝卜素主要降解产物含量均以打顶后32 d最高,上部烟叶除β–大马酮和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含量在打顶后50 d采收最高外,均在打顶后44 d采收最高。
2015, 41(4).
摘要:以马铃薯原始栽培种Yan (S. tuberosum subsp. andigena var. yanacochense)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得到1条800 bp 的cDNA片段。该cDNA片段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65 个氨基酸长度的蛋白质,定位在马铃薯10号染色体上。在线氨基酸序列分析、原生质体转化核定位分析和定量PCR表达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与番茄SlCMYB1、茄子SmMYB的同源性达99%,与拟南芥AtMYB113的同源性在70% 以上;该蛋白含有2个DNA–结合结构域,是2个串联的myb–功能域,属于R2R3类MYB转录因子,命名为StR2R3–MYB1。StR2R3–MYB1基因的调控区域存在G–Box、Box4、BoxⅡ、I–Box、MNF1等光相关元件和脱落酸诱导相关元件ABRE、生物钟相关元件Circadian、茉莉酸甲酯相关元件CGTCA。StR2R3–MYB1氨基酸序列没有跨膜信号,不存在卷曲螺旋,其N端存在蛋白信号肽,具有明显的亲水区域;StR2R3–MYB1基因在细胞核内表达;StR2R3–MYB1在根、茎、叶中的表达量依次升高,同时受白光、远红光和蓝光的诱导表达。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StR2R3–MYB1基因是1个光响应MYB类转录因子。
2015, 41(4).
摘要:以‘米良一号’猕猴桃为试材,用CPPU(12.50 mg/L)和6–BA、NAA、GA3(各设质量浓度50,100,200 mg/L)处理花后2周幼果,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检测成熟猕猴桃单果重、果形指数、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矿质元素等指标。结果表明: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以促进果实的增大,除6–BA的增重效果不显著外,其他处理与对照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但果实的水分含量并无显著增加;CPPU处理对果形指数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和V–C含量,显著增加Ca、P和Mg含量,显著减少B含量;施用6–BA能提高果形指数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蛋白质和V–C含量随着6–BA浓度的递增而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6–BA处理能显著增加Ca和Mg的含量,降低K含量;100、200 mg/L NAA处理可使果形指数明显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与NAA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且显著高于对照,而V–C含量与NAA浓度呈负相关关系,NAA处理可提高Ca、Mg含量,降低K含量。施用GA3可显著提高蛋白质、V–C、Ca和P的含量,促进Mg的积累,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和K的含量,而对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2015, 41(4).
摘要:为了解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受精及胚发育过程,采用荧光显微、整染透明及石蜡切片法观察菠萝蜜的花粉萌发和胚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 菠萝蜜授粉6 h后,花粉粒开始萌发;授粉12 h后,花粉管开始进入花柱;授粉72 h后,花粉管通过花柱进入子房;2) 谢花后第9天,胚乳先于合子分裂;谢花后第16、18和21天,胚依次发育至球形胚、心形胚和子叶胚,胚乳为细胞型胚乳;3) 菠萝蜜不形成种子的主要原因有胚囊败育、胚珠败育及胚囊未受精。
2015, 41(4).
摘要:通过同源克隆,结合RACE技术,从黄鳝肝脏cDNA中分离得到了MHC Iα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黄鳝MHC Iα基因cDNA全长1 731 bp,5′UTR长78 bp,3′UTR长600 bp,编码1条350个氨基酸的多肽;与其他鱼类不同,黄鳝Iα基因只具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二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MHC Iα基因的典型特征和保守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黄鳝MHC Iα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的差别较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感染可显著影响黄鳝肝脏、肾脏和脾脏MHC Iα基因的表达。对42个个体MHC Iα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测定结果表明,42个个体共分离到50个等位基因,每个个体包含1~6个等位基因,推测黄鳝具有至少3个Iα基因座位;等位基因PBR位点和非PBR位点的dN值均显著大于dS(P<0.05),提示黄鳝Iα基因曾经历过强烈的正选择作用。
2015, 41(4).
摘要:应用组织化学与电镜技术对欧鳗脾脏和肾脏中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MCs)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脾脏和肾脏中均存在MMCs,它们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脾脏MMCs有邻血管分布的特点,而肾脏MMCs的分布无此特点;脾脏和肾脏中的MMCs均含有铁血黄素、黑色素及脂褐质3种色素,但脾脏MMCs以铁血黄素为主,肾脏以黑色素和脂褐质为主;脾脏MMCs中存在色素颗粒和细胞碎片。初步推测,欧鳗脾脏MMCs与肾脏MMCs的功能有可能是不相同的。
2015, 41(4).
摘要:为提高异樟叶精油及其主成分的利用率,确定最佳采收期,对不同生长月份的异樟叶精油及其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和动态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月份间的异樟叶平均含油量差异极显著,变化规律为 3—9月逐渐增加,9月异樟叶平均含油量最高,9月后至下一个生长期到来之前的1月,异樟叶平均含油量呈下降的趋势,9月为最佳采收期;叶精油9种主成分中匙叶桉油烯醇和石竹烯氧化物2种主成分相对含量在不同月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异–橙花叔醇、1,8–桉叶油醇、α–松油醇、甲基丁香酚、异丁香酚甲醚、桧稀和三甲基–2–丁烯酸环丁酯7种主成分相对含量不同月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若分别以这7种主成分相对含量为目标对采收期进行选择,异–橙花叔醇的采收期为5—7月,三甲基–2–丁烯酸环丁酯的采收期为11月,1,8–桉叶油醇的采收期为1月,异丁香酚甲醚的采收期为3月,α–松油醇的采收期为5月,甲基丁香酚和桧烯的采收期分别为1月和3月。
2015, 41(4).
摘要:采用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鼠曲草提取物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了鼠曲草提取物及其中3个组分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鼠曲草提取物中分离出7个组分,并鉴定出3个组分,分别为3,5–O–咖啡酰基奎宁酸,3,4–O–咖啡酰基奎宁酸,2′,4,4′–三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4′–O–β–D–葡萄糖;当α–淀粉酶质量浓度达到1.67 mg/mL时,鼠曲草提取物、3,5–O–咖啡酰基奎宁酸、3,4–O–咖啡酰基奎宁酸、2′,4,4′–三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4′–O–β–D–葡萄糖的抑制率分别为32.37%、84.53%、63.07%、71.22%,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71、0.90、1.28、1.16 mg/mL;对2′,4,4′–三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4′–O–β–D–葡萄糖进行动力学分析的结果显示,2′,4,4′–三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4′–O–β–D–葡萄糖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类型。
2015, 41(4).
摘要:以蛹虫草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分别运用酸热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酸热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酸热微波提取法、丙酮提取法提取类胡萝卜素,比较6种方法的提取得率,得出酸热超声提取法是较好的提取方法。采用酸热超声提取法,设盐酸浓度、酸浸时间、沸水浴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等6个单因素试验,结合L27(313)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得出酸热超声提取法最优提取条件为盐酸浓度2.25 mol/L,酸浸时间30 min,沸水浴时间6 min,超声功率400 W,超声温度25 ℃,超声时间25 min,类胡萝卜素提取得率可达1 134.88 μg/g;影响提取得率大小的因素依次为超声功率、酸浸时间、盐酸浓度、沸水浴时间、超声温度、超声时间。
2015, 41(4).
摘要:在不同浓度硝酸银条件下的富集和驯化,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土壤中驯化和分离出1株能还原制备纳米银的细菌菌株zxw01。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特性等分析结果,该菌与解淀粉酶芽孢杆菌属是一个族群,同源性达99%以上,为解淀粉酶芽孢杆菌(Bacillus amyqueciens)。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表明,用含硝酸银的菌株zxw01的培养液成功制备了纳米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呈球形或近球形,粒径为2~18 nm,镉纳米银产率为80.6%。
2015, 41(4).
摘要:为了解野生羊肚菌的生境,研究其菌塘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与多样性,运用PCR–DGGE技术,对采集于凉山州冕宁县野生羊肚菌发生地的8个羊肚菌菌塘土样和2个非菌塘土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羊肚菌菌塘土壤与非菌塘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差异和多样性差异较大;菌塘土壤的多样性指数(H)和丰度(S)比非菌塘土壤的高;菌塘土壤中Thermosporotrichaceae、Myxococcaceae和Rhodospirillaceae等3科细菌在羊肚菌菌塘土壤中占据优势地位;羊肚菌菌塘土壤细菌多样性程度总体优于非菌塘土壤。
2015, 41(4).
摘要:为适应南方丘陵山区的作业环境,提高水稻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和效率,研制了4LZ–0.8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对收割机行走装置、脱分系统、清选系统、二次切割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对整机性能检测试验结果显示,该机型生产率为0.116 hm2/h,清选含杂率为1.8%,破碎率为0.2%,总损失率为2.0%,均达到或优于GB/T 8892—2008《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 试验方法》及DG/T 014—2009《谷物联合收割机》中规定的标准。
2015, 41(4).
摘要:利用JSP–12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分别检测2BQ系列玉米播种机的气吸式排种器播种杜玉一号、龙单38、先玉335和鑫鑫6号玉米种子的合格率,利用回归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拟合预测。结果表明:在播种机前进速度为6.0 ~12 km/h时,气吸式排种器播种4个品种玉米种子的播种合格率分别为86%~96%、71%~94%、79%~92%、78%~96%; BP神经网络模型对气吸式玉米排种器合格率有较好的拟合能力。
2015, 41(4).
摘要:为解决油菜机械割晒中出现的铺放不整齐、不利于捡拾等问题,设计了输送带与输送链相结合的后铺式油菜割晒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拨禾轮、切割装置、输送装置、分离器和导向挡板等组成。确定了拨禾轮、输送装置、分离器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并对割晒装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后铺式割晒装置能顺利完成油菜的切割、输送、铺放。当拨禾轮转速为15 r/min,输送速度为1.05 m/s,前进速度为0.65 m/s时,测得铺条的平均铺放角度为24.4°,平均铺放厚度为53.5 cm,平均铺条宽度为95.4 cm。
2015, 41(4).
摘要:针对4YBG–1型烟草拔秆机在南方烟区作业过程中出现烟秆拔取输送不畅、切蔸不稳及操作不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前置挂接在手扶式拖拉机上的拔秆切蔸装置。以HZ07–11烟秆为试材,对影响烟秆拔断率、漏拔率及切蔸率的双排夹持输送链速度、拖拉机前进速度、夹持间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双排夹持输送链速度为0.8~1.1 m/s,拖拉机前进速度为0.5~0.6 m/s,夹持间隙9~15 mm时,可完成烟秆拔秆切蔸作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烟秆拔断率、漏拔率和切蔸率的因素大小依次为夹持间隙、双排夹持输送链速度、拖拉机前进速度,双排夹持输送链速度为0.8 m/s、拖拉机前进速度为0.6 m/s、夹持间隙为12 mm,是实现拔秆切蔸作业的较优组合,此时烟秆拔断率、漏拔率、切蔸率分别为0、5%、95%。
2015, 41(4).
摘要:选取长势、色泽差异较小的9个茶树品种,使用ASD FieldSpec HandHeld 2光谱分析仪采集茶树冠层的光谱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噪音干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茶树冠层特征波段520、765、821、940 nm,提取特征波段的反射率值,运用多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光谱反射率与茶鲜叶茶多酚含量关系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99;另选23个样品对模型进行验证,真实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7,相对误差为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