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41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作物学
    • 论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

      2015, 41(1).

      摘要 (578) HTML (0) PDF 104.94 K (1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推广杂交水稻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最有效途径;杂交水稻育种是发展杂交水稻的技术核心;杂交水稻育种方法是决定其选育成效的关键。笔者近年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了总结经验,便于交流,就杂交水稻育种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回顾。探讨杂交水稻育种方向的确定方法和育种目标确定的原则,认为杂交水稻育种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需求,必须符合企业盈利需求,必须符合未来发展需求;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性状选择要做到“全优、中庸、和谐”,即双亲遗传距离适当,绝大部分性状的选择只选中间类型的,且所选性状要求达到与人和谐、与环境和谐以及性状之间相互和谐;高度重视亲本优良性状选择和杂交种性状全优;突出早发性、理想株形、抗倒性、高结实性、后期强功能性、稻米低垩白粒率等性状选择;必须人为创造或利用自然条件对一些重要性状进行增压选择;少种植育种材料和测交F1,多安排品比组合;特别重视品比试验的质量和准确性;注重品种审定规则及标准等。

    • 稻米蛋白组分含量的品种差异及其与米质的关系

      2015, 41(1).

      摘要 (648) HTML (0) PDF 125.80 K (2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45个水稻品种(系),分析其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等4种蛋白质含量和总蛋白含量,及其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与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米质性状指标的关系,获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不同水稻品种(系)的4种蛋白质含量中,谷蛋白的含量最高,其绝对含量平均值为7.84%,相对含量平均值为78.04%,约占总蛋白含量的80%,醇溶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分别占总蛋白含量的10.58%、8.17%和2.76%。2)不同水稻品种(系)的4种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的品种(系)间差异,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球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谷蛋白。3)总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清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60和0.55,总蛋白含量与球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32;不同水稻品种(系)的谷蛋白含量除了与醇溶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外,与其余各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醇溶蛋白含量与清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与球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29);清蛋白含量与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4)。4)不同水稻品种(系)的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对米质性状的影响比较大,而清蛋白、球蛋白含量对各米质性状的影响不大;不同水稻品种谷蛋白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和–0.47),稻米醇溶蛋白含量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和0.58)。

    • 杂交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的配合力

      2015, 41(1).

      摘要 (444) HTML (0) PDF 213.08 K (1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高配合力水稻三系恢复系泸恢8258与扬恢34杂交的F2,通过单粒传法获得1个由140个系组成的F8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NCⅡ设计,每个系及2个亲本(共142个系)分别与3种不同胞质的不育系冈46A(冈型)、泸98A(K型)、Ⅱ–32A(印尼水田谷型)杂交,构建的双列杂交群体分别在四川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阳基地(简称“德阳基地”)和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基地(简称“遂宁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5个产量构成要素的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千粒重外,其余4个性状在2个基地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小于50%(千粒重广义和狭义的遗传力大于70%),表明这些性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各性状配合力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外,其余各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与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5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在2个基地的重组自交系中均呈正态分布,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是数量性状,可以应用QTL定位的方法研究这些性状。

    • 淹涝胁迫对水稻形态的影响

      2015, 41(1).

      摘要 (407) HTML (0) PDF 105.08 K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水稻关键生育期形态特征对淹涝胁迫环境的敏感性,以常规稻湘早籼45为供试材料,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等4个生育期,设计不同淹水深度及淹水持续时间的淹涝胁迫试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淹涝胁迫对湘早籼45的茎、叶等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与淹前相比,淹涝处理后0 d时,2/3淹处理在乳熟期的绿叶数减少最明显,3/3淹处理在分蘖期的减少最不明显,4个生育期均是2/3淹处理较3/3淹处理减少明显;淹后2 d时,各生育期绿叶数变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2) 除乳熟期外的其余3个生育期均存在高位分蘖情况,在拔节期最明显,其次是在抽穗期,且3/3淹处理的高位分蘖率高于2/3淹处理的。3) 除乳熟期外的其余3个生育期均有增茎发生,且在分蘖期增茎最明显。4) 根倒伏主要发生在乳熟期,其余3个生育期在淹涝3 d以后均出现根倒伏、茎倒伏或根茎倒伏并存的现象;气生根仅出现在抽穗期;卷叶现象出现在分蘖期和拔节期。5) 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淹水处理时间越长,叶鞘越长,且3/3淹处理较2/3淹处理的明显。

    • 甘蔗早期选择技术研究 Ⅰ.实生苗成苗数的选择效率分析

      2015, 41(1).

      摘要 (382) HTML (0) PDF 130.25 K (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选用实生苗阶段不同丛有效茎水平品系120份和28个杂交组合不同成苗数实生苗840份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实生苗无性繁殖后出苗率、有效茎、丛有效茎和芽成茎数4个芽成茎指标在品系间和水平间的差异及广义遗传力,以及实生苗成苗数、成茎数和成茎率的广义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无性繁殖后出苗率和有效茎数、丛有效茎数、芽成茎数的品系间和水平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8、0.65、0.84和0.84;实生苗阶段丛有效茎数≥5的品系芽成茎指标总体显著高于4条及以下的品系,且主要为强丛生性品系,占61.29%以上;实生苗成苗数和丛有效茎数组合间的差异极显著,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67和0.76,成苗数和丛有效茎数的遗传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成苗水平实生苗丛有效茎间的差异极显著,丛有效茎数随成苗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成苗数≥7的实生苗仅占30.24%,丛有效茎数≥5的实生苗仅占13.81%。

    • 甘蔗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2015, 41(1).

      摘要 (536) HTML (0) PDF 209.41 K (2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物生长模型在农业生态研究、作物管理、产量预测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甘蔗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与发展进行综述和回顾,对应用最广泛的2个主要模型(澳大利亚APSIM–Sugarcane和南非CANEGRO)的优势及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AUSCANE和QCANE等其他甘蔗模型作了介绍。对甘蔗模型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烟草科学与工程
    • 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2015, 41(1).

      摘要 (429) HTML (0) PDF 140.65 K (1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两大烟区”(南、北烟区)和“五大烟区”(西南烟区、东南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黄淮烟区、北方烟区)2个层面,对1983—2012年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布局变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3—2012年,中国烤烟种植呈现“北烟南移”格局,尤其是向西南地区迁移的趋势明显。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业区位理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进行变量选取、理论假设和模型构建,并利用Eviews软件对影响烤烟主产区区域格局变迁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主产区区域格局的变迁受到土地资源、地理气候、经济、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对于黄淮主产区而言,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人均耕地、农户粮食供给水平、技术进步、国家政策和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对于西南主产区而言,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农户粮食供给水平、技术进步、国家政策和自然灾害状况。

    • 基于地统计学的罗平烟区土壤主要养分丰缺评价

      2015, 41(1).

      摘要 (396) HTML (0) PDF 367.01 K (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GPS定位技术,在云南罗平烟区采集土壤样品362个,运用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和丰缺格局。结果表明:罗平植烟土壤有机质和主要养分指标的块金效应为25%~75%,表现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土壤有机质均值为42.23 g/kg,有52.27%的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40 g/kg;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均值分别为2.02 g/kg 和161.96 mg/kg,分别有51.39%和79.84%的植烟土壤全氮和速效氮超过2 g/kg和150 mg/kg;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值分别为1.63 g/kg 和38.45 mg/kg,分别有11.00%和29.79%的植烟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超过2 g/kg和40 mg/kg;植烟土壤全钾含量均值为13.67 g/kg,有27.13%的植烟土壤全钾含量在12 g/kg以下,偏低;土壤速效钾均值为257.23 mg/kg,有95.87%的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50 mg/kg以上。

    • >生物科学与技术
    • 东亚砂藓类萌发素蛋白基因RjGLP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5, 41(1).

      摘要 (381) HTML (0) PDF 669.54 K (1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东亚砂藓转录组测序获得的类萌发素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该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RjbZIP。该序列全长为726 bp,包含66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 397.9,等电点(pI )为 6.82,不稳定系数为14.41,为稳定蛋白。序列预测分析表明,该蛋白疏水性强,具有信号肽序列,是一种胞外基质分泌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GLPs家族的典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处理过程中,东亚砂藓RjGLP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生长的材料(CK),被诱导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对干旱胁迫的应答。

    • 橡胶树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HbCP3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2015, 41(1).

      摘要 (522) HTML (0) PDF 675.01 K (1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类重要蛋白水解酶,其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应答。根据EST序列信息设计引物,从橡胶树的根中分离到1条1 056 bp的cDNA。该序列包含1个1 02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13 bp的5' UTR和20 bp的3' UTR。ORF预测编码34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7 350,等电点为5.24,属于液泡定位的分泌型蛋白。该蛋白含有1个Inhibitor_I29和1个Peptidase_C1A结构域,可归为木瓜蛋白酶C1家族。该蛋白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和杨树(Populus trichocarpa)中同源蛋白的相似性都在80%以上,将基因命名为HbCP3。表达分析显示,在橡胶树的根、树皮、木质部、芽、叶片、叶柄和乳管等组织中,基因仅在根中表达。

    • 一种构建载体的新方法:一步式混合胶回收连接法

      2015, 41(1).

      摘要 (424) HTML (0) PDF 267.27 K (1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G4FPAGB1为例,介绍了一种新的载体构建方法。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G4毒株基因组上的Ha–FP–A片段用Hin d Ⅲ和Eco RⅤ双酶切,Ha–FP–B片段用XhoⅠ和Bam HⅠ双酶切,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片段用Eco RⅤ和XhoⅠ双酶切,载体质粒pBluescript SK (+)用Hin d Ⅲ和Bam HⅠ双酶切。酶切产物经电泳检测后,将所有含目的片段的胶块切下,放在同一个离心管中进行DNA回收,得到的混合DNA产物直接加入连接酶进行连接、转化。结果表明,3个目的片段均成功连接到载体质粒上。本方法可高效、简单地构建包含多个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

    • 一种基于树的蛋白质功能预测算法:KDE–CSSA

      2015, 41(1).

      摘要 (556) HTML (0) PDF 224.13 K (3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在每个标签类上直接学习分类模型计算代价高和树层次中低层结点训练数据扭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树层次的蛋白质功能预测算法:核依赖估计–压缩排序选择算法(KDE–CSSA)。该算法先将标签向量投影到标签核的主成分上,仅仅学习少量的回归模型,然后将预测的数值向量投影回原来标签向量空间,利用压缩排序和选择算法获取满足树属性的0,1标签向量。在12个基因组数据集上使用精确率和召回率作为评测标准的实验结果表明,KDE–CSSA算法性能优于目前优秀的CLUS–HMC算法。

    • >植物保护
    • 玉米新组合对茎腐病的抗性鉴定

      2015, 41(1).

      摘要 (404) HTML (0) PDF 97.17 K (1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人工土壤埋接法,测定了18份玉米新组合对禾谷镰孢菌茎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玉米组合接种禾谷镰孢菌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茎腐病发生。经鉴定,抗性组合为2个,占鉴定组合总数的11.1%;中抗组合为4个,占22.2%;感病组合为2个,占11.1%;高感组合为10个,占55.6%,其中B36和B38的田间发病率为8.3%,对茎腐病达到抗性水平。分析比较各个组合未接种和接种的产量,B36和B38组合未接种时的产量分别为8 691.0和8 362.5 kg/hm2,接种后的产量分别为6 760.5和7 012.5 kg/ hm2,是较好的抗茎腐病高产、稳产组合。

    • >畜牧·兽医·水产
    • 植酸酶对肉鸭饲用原料钙与磷及其养分真利用率的影响

      2015, 41(1).

      摘要 (388) HTML (0) PDF 178.08 K (1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18种常用肉鸭饲料原料中添加750 U/kg的植酸酶,通过鸭的强饲代谢试验来探究植酸酶对钙、磷及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等真利用率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与加酶前比较,加酶后供试原料的总磷真利用率的提高幅度为0.92%~17.29%,其中,对次粉2、麦麸、米糠、玉米总磷的提高幅度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分别为11.79%(P<0.05)、8.46%(P<0.05)、17.29%(P<0.05)、16.33%(P<0.01),其余原料的总磷真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钙真利用率的提高幅度为2.74%~22.12%,其中,对碎米(早)、玉米皮、小麦、麦麸、棉粕的钙真利用率的提高作用显著 (P<0.05),分别为16.37%、17.12%、30.75%、21.40%、22.12%,对糙米(晚)的提高幅度最小,仅为2.74%,对其余原料的提高幅度均在5%以上;加酶后供试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真利用率的提高幅度分别为0.03%~14.60%,0.71%~27.05%,2.00%~37.69%、0.17%~10.07%;植酸酶对原料有效磷的改进值范围为0.02~2.60 g/kg。综合分析,在肉鸭饲料原料中添加750 U/kg的植酸酶,对钙、磷及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真利用率的改善效果较明显。

    • 二硫代磷酸酯类对尼罗罗非鱼和鲮体内AChE酶活性的影响

      2015, 41(1).

      摘要 (417) HTML (0) PDF 204.49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二硫代磷酸酯类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特异性毒性机理,以尼罗罗非鱼和土鲮(Cirrhinus molitorella )为试验对象,研究暴露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0.05、0.1 mg/L)和不同时间下2种鱼的生存状况以及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及清水恢复的整个过程中,暴露在0.05、0.1 mg/L药液中的尼罗罗非鱼和鲮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0;尼罗罗非鱼和鲮的脑及肝脏中的AChE酶活性呈现出随药物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趋势,但尼罗罗非鱼体内AChE酶活性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鲮(P < 0.05),且呈现不可逆的趋势;在10 d清水恢复后,暴露在0.05、0.1 mg/L药液中的鲮脑中的AChE酶活性复原度高达96.25%、79.33%。由此得出,低剂量的二硫代磷酸酯类对尼罗罗非鱼具有高毒性,而对鲮的毒害作用较小,其特异性的毒杀机制可能源于2种鱼体内AChE酶活性对二硫代磷酸酯类敏感性的显著性差异。

    • >农业资源利用(含土壤肥料、植物营养和环境科学)
    • 潍坊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及其碳足迹变化

      2015, 41(1).

      摘要 (428) HTML (0) PDF 187.11 K (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山东省潍坊市为研究区,以种植面积、农作物产量及农业投入等相关数据为基础,定量测算2003—2012年潍坊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分析期间碳足迹的变化。结果表明:1) 2003—2012年,潍坊市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小于碳排放总量,二者的比例为1∶7.4,碳排放强度增长率从0.055%减少到0.048%,碳吸收强度增长率从1.18%增加到1.98%。10年间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和碳排放量分别增长了10.69%和7.02%,碳吸收增长率高于碳排放增长率,农田系统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2) 蔬菜是主要的碳汇,占比为73.31%,6种碳排放途径中,农田灌溉是主要的碳源,占比为87.32%。3) 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从2003年的38.990万hm2减少到2012年38.769万hm2,碳足迹平均占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1.456%,比例较低。10年间碳足迹强度均值为0.14 hm2/万元,2003—2012年潍坊市农田生态系统每增加1万元的产值可以制造0.14 hm2的碳足迹。

    • >农业工程(含机械设计与制造)
    • 基于物联网的果园实蝇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5, 41(1).

      摘要 (398) HTML (0) PDF 880.95 K (1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大范围和准确监测果园实蝇的发生,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果园实蝇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智能捕虫器、监测终端、远程终端及移动终端组成,安装在果园的多个智能捕虫器和监测终端构成星形短程无线通信网,监测终端将收集的实蝇信息通过GSM/GPRS服务发送至远程终端及移动终端。智能捕虫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支架、捕虫器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光电检测电路、微处理器、短程无线通信模块、锂电池充电电路等功能电路,采用成本较低且稳定性较高的红外光电对管检测进入捕虫器的果园实蝇;监测终端包括微处理器、短程无线通信模块和GSM/GPRS模块。基于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设计了智能捕虫器和监测终端的应用软件。系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智能捕虫器平均工作电流为97 mA,监测终端在GSM/GPRS模块休眠和工作时的电流分别为60 mA和328 mA,2种设备的工作电流消耗均低于各自电池的供电能力,实蝇监测准确率可达94.23%。

    • 全膜双垄沟播直插式玉米播种装置双面凸轮的设计

      2015, 41(1).

      摘要 (323) HTML (0) PDF 480.55 K (1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全膜双垄沟播直插式玉米播种装置的核心部件单面凸轮控制的穴播杆水平位移不精确、振动较大等问题,设计采用双面凸轮代替。在沟播机虚拟样机基础上,生成双面凸轮内外接触轨迹曲线,由于生成的双面凸轮轨迹在奇点处过渡急剧,会造成凸轮与顶杆运动过程中冲击过大而无法实现设定的运动,甚至卡死,对轨迹过渡奇点段进行了圆弧过渡优化,对优化前后的凸轮在x、y方向位移曲线进行了对比,相应位移量较小。经沟播机虚拟样机仿真,双面凸轮驱动下的成穴器在入土前不会与地面发生干涉;对双面凸轮进行的冲击力和拉力作用下最大形变和应力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双面凸轮在受到最大冲击力和拉力时最大变形量为0.092 mm,且其最大Von–Mises应力均远低于67 MPa,应能满足直插式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机作业需求。

    • 一种可变形履带行走装置的设计

      2015, 41(1).

      摘要 (402) HTML (0) PDF 411.48 K (1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微型履带车辆在丘陵山区崎岖路面和坡地作业时存在稳定性减弱、爬坡性能变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三连杆运动变形机构,由固定在行走架上的液压缸驱动变形机构变形,使得行走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处于水平的可变形履带行走装置设计方案。通过对变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和可变形履带行走装置的数学建模,分析了平衡状态下变形杆件的受力情况和机构的变形性能,确定了变形角度与构件之间的相对关系,以及坡地行驶过程中,变形与未变形状态下履带车辆的垂直越障和爬坡性能。结果表明:可变形履带行走装置可实现28°以下坡度自适应;变形后,能够提升车辆在坡地作业时3°左右的爬坡性能,但减弱了垂直越障能力。

    • 施肥机有限元模态分析与结构优化

      2015, 41(1).

      摘要 (358) HTML (0) PDF 1.21 M (1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所设计的2SF–0.6型施肥机,利用Simulation软件对其关键部件进行静态有限元分析与优化,得到了肥料箱箱体壁厚取值为1 mm、输送转轴上的搅拌器直径6 mm、机架的矩形钢管厚度2 mm;对施肥机进行模态分析表明,输送文献转轴与抛撒转轴的转速取值应避开975.84~1 463.76 r/min,优化后整机的10阶模态频率均远离外部激励振源的回转振动频率20.33 Hz,可以有效避免共振的产生。

    • 三七种子的物理机械特性试验

      2015, 41(1).

      摘要 (400) HTML (0) PDF 166.48 K (1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了不同含水率的三七种子的三轴尺寸、密度、内摩擦角、休止角以及与不同材料间的静、动滑动摩擦角和漂浮速度。结果表明:三七种子长、宽、高范围分别为5.2~7.2 mm、4.8~6.8 mm和4.0~6.0 mm;平均直径为5.62 mm,球度为90.86%,近似球体;三七种子的密度随含水率的下降逐渐减小,且与含水率呈线性相关;种子内摩擦角、休止角、滑动摩擦角皆随含水率下降呈先减小,再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种子平均漂浮速度为5.77~8.96 m/s,平均漂浮速度与种子含水率呈正相关。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