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4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作物学
    • 栽培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2014, 40(5).

      摘要 (463) HTML (0) PDF 228.91 K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杂交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材料,研究2011、2012年不同栽培密度(设置13.3 cm×20 cm、16.7 cm×20 cm、20 cm×20 cm、13.3 cm×26 cm共4种栽插密度,分别记作Al、A2、A3、A4)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早稻组合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的产量均呈A2、A1、A3、A4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16.7 cm×20 cm是双季早稻较适宜的栽培密度;晚稻H优159在2年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均以A3处理的最高,而其对照金优207在2年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均以A4处理的最高,说明晚稻适宜的栽培密度受其本身分蘖能力的影响较大,分蘖能力强的组合适合稀插,而分蘖能力较弱的组合不能栽培过稀;早稻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全生育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即呈A1、A2、A4、A3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晚稻H优159齐穗至齐穗后13 d期间,各处理的最大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指数和有效叶面积指数呈A3、A4、A2、A1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适当加大早稻株两优4024的栽插密度有利于提高其叶面积指数,而晚稻H优159适当稀植有利于提高其叶面积指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齐穗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之间,齐穗后13 d的有效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剑叶光合速率与产量之间,成熟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齐穗后保持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和较高的剑叶光合速率是双季稻高产的关键。

    • 天丰A高温复育特性及其杂交组合天优华占制种基地的选择

      2014, 40(5).

      摘要 (413) HTML (0) PDF 309.86 K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杂交稻组合天优华占制种不安全问题,对天丰A高温复育特性及其杂交组合天优华占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进行研究。通过不同生态区分期播种试验,明确母本天丰A的育性特性;利用研制的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系统,通过分析该组合制种“3个安全期”(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扬花安全期、收获成熟安全期)的风险概率,筛选最佳制种地点和时段。结果表明,天丰A高温复育临界温度为27.8 ℃;对全国740个气象站点50年历史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在不同地点和时段进行天优华占制种的安全性差异很大,在海南三亚等基地制种比较适宜。2013年在海南三亚制种基地进行天优华占制种,其单产达3 750 kg/hm2,证实了所筛选到的制种基地和时段是有效的。

    • 钾氮配施对湖南丘陵双季稻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

      2014, 40(5).

      摘要 (308) HTML (0) PDF 132.66 K (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丘陵双季稻区红黄泥田和黄泥田2种土壤4个水平钾肥用量(记为K0、K1、K2、K3)与2个水平氮肥用量(中量氮肥水平N1和高量氮肥水平N2)配施(共6个施肥处理N1K0、N1K1、N1K2、N1K3、N2K0、N2K3)对早、晚稻产量、钾素吸收利用、钾素平衡、土壤钾素含量和钾肥经济效益的影响。早稻K0、K1、K2、K3分别为0、105、150、195 kg/hm2(K2O,下同),晚稻分别为0.0、136.5、195.0、253.5 kg/hm2;早稻N1、N2分别为150、195 kg/hm2(N,下同),晚稻分别为180、234 kg/hm2。结果表明:①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早、晚稻产量,且晚稻的增产效果尤为显著,在中量施氮(N1)水平下,红黄泥田早稻N1K1和晚稻N1K2的产量最高,分别比N1K0增产5.1%和13.9%;黄泥田早稻N1K3和晚稻N1K2的产量最高,分别比N1K0增产12.9%和17.7%。②施用钾肥有利于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提高土壤钾素肥力。在中量施氮(N1)水平下,2种土壤早稻N1K0和N1K1的土壤钾素呈亏缺状态,N1K2和N1K3土壤钾素出现盈余;晚稻N1K0、N1K1和N1K2土壤钾素均呈亏缺状态,N1K3出现钾素盈余。③2种土壤早稻和晚稻收获后N1K2、N1K3和N2K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N1K0、N1K1和N2K0均显著降低。④红黄泥田上施用钾肥对早稻的增收效果不明显,而对晚稻的增收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黄泥田施用钾肥对早、晚稻的增收效果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考虑到钾肥在提高水稻产量、维持土壤钾素肥力和增加收入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湖南省丘陵双季稻生产应重视早稻与晚稻的钾肥合理分配,根据土壤钾素状况和早、晚稻的钾肥增产效应差异,采取“早稻轻,晚稻重”的分配原则

    • 甘蔗实生苗根系性状的遗传分析

      2014, 40(5).

      摘要 (367) HTML (0) PDF 204.84 K (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桶栽方式,研究甘蔗实生苗根系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根长、根交叉数受母本、父本和组合的影响显著,根表面积受母本和父本的影响显著,根系干重受组合的影响显著;亲本及组合的选配方式对根系遗传力大小的贡献率表现为母本、组合、父本依次减小;9个根系性状中,根交叉数、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干重、根体积的遗传力均大于60%;在所选用的亲本中,用新台糖22号、桂糖92–66作母本,用CP72–1210、川糖89–103作父本,其后代的根系性状表现较好;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可作为甘蔗根系育种的选择指标。

    • 橡胶RRIM600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2014, 40(5).

      摘要 (373) HTML (0) PDF 247.04 K (1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发挥巴西橡胶品种RRIM600的增产潜力,利用相关、通径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割龄(9、15、17、18、19、20、21、23、29、33年)下,RRIM600作为长期作物栽培的割株数、每割次株产干胶量、割胶刀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RIM600 不同割龄的干胶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17年割龄的产量为最高,达1 273.94 kg/hm2,18年的产量最低,仅为471.06 kg/hm2;5个产量性状中,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由大到小的性状依次为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存树率、年割胶刀数、在割率,提高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可最有效提高RRIM600的产量,其次是提高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不同割龄间,每公顷有效割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5.71%),其次为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的(23.45%),年割胶刀数的变异系数最小(9.67%)。综合上述结果,海南省植胶地区应在适宜的年割胶刀数基础上,以增加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和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为突破口,充分协调三者的关系,力争实现产量和效益最大化。

    • >生物科学与技术
    • 苎麻木质素合成酶CAD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4, 40(5).

      摘要 (381) HTML (0) PDF 458.66 K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苎麻栽培种湘苎3号CAD基因全长cDNA序列;再运用qRT–PCR技术对木质素含量不同的代表性苎麻品种湘苎1号、湘苎3号、湘潭大叶白和城步青麻的CAD基因在其茎秆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使用1%间苯三酚和25%盐酸对4种苎麻茎横切片进行特异染色,观察品种间木质素染色度。结果表明,获得的苎麻CAD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 378 bp(GenBank 登录号,KF758396),编码359个氨基酸,推导为苎麻肉桂醇脱氢酶(BnCAD)。该推导蛋白质与已报道的几种植物木质素合成酶CAD的同源性均达90%以上,其中与蒺藜苜蓿的同源性达97%。运用qRT–PCR方法对BnCAD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苎麻CAD基因在湘苎1号和湘苎3号的韧皮部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木质部的表达水平,而在城步青麻木质部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韧皮部的表达水平,该基因在湘潭大叶白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表达量接近。4种苎麻茎横切片的木质素染色结果表明,品种间木质素染色度与CAD基因在其韧皮部的表达量成正相关。

    • 羽衣甘蓝MADS–box基因BoaAGL6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4, 40(5).

      摘要 (322) HTML (0) PDF 329.34 K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野生型及其在选育过程中发现的2种花瓣数量变化的突变体品种为试材,通过RACE方法克隆了AGL6基因的同源基因,命名为BoaAGL6,并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BoaAGL6在3种不同花型的羽衣甘蓝各类花器官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克隆的BoaAGL6基因长999 bp(GenBank登录号为KC984301),开放阅读框长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oaAGL6基因属于AGL6–like进化系;半定量RT–PCR和实时定量RT–PCR 结果表明,BoaAGL6基因具有较宽泛的表达区域,在不同花型的花瓣中的表达有所区别,在多瓣花型的花瓣中高丰度表达,有别于在其他2种花型中的中等水平。说明该基因在调控羽衣甘蓝花器官特征属性及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用DGGE法初步解析茯砖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结构

      2014, 40(5).

      摘要 (335) HTML (0) PDF 413.22 K (1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真菌群落的结构和种类,对茯砖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不同时间段黑毛茶样品中真菌群落的18S rDNA 高变区进行扩增,对真菌18S 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脉(DGGE)图谱中的条带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茯砖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真菌类型丰富,有好干性酵母(Wallemia sebi)、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路德酵母(Lodderomyces sp.)、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sp.)、牧草红酵母(Rhodotorula graminis)、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米赫根毛霉(Rhizomucor miehei)、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白地霉(Galactomyces geotrichum)、安大略假单胞菌(Candida ontarioensis)、真皮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dermatis)、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曲霉(Aspergillus penicillioides)等真菌存在;以渥堆24 h为分界点,真菌群落结构在分界点前后变化较大;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渥堆0~16 h呈升高趋势,>16~24 h略有降低,>24 h后继续升高,在渥堆后 40 h上升到最高水平2.348,而渥堆>40~48 h 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整个渥堆过程中,优势菌路德酵母、汉逊德巴利酵母和次优势菌阿姆斯特丹散囊菌均有出现,在渥堆后期出现了次优势菌好干性酵母、汉逊德巴利酵母和酿酒酵母;比对结果表明,渥堆过程中同时存在3株好干性酵母菌和7株阿姆斯特丹散囊菌,说明在渥堆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种存在多样性。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GGE指纹图谱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茯砖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变化。

    • >植物保护
    • 水稻对白背飞虱取食胁迫的生理反应

      2014, 40(5).

      摘要 (326) HTML (0) PDF 184.60 K (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水稻应对白背飞虱取食胁迫的生理基础,分析了3个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R9810–T和丰源优272)在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不同时间(0、3、6、12、18、24、30和36 h)的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下,水稻Rathu Heenati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小,R9810–T和丰源优272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3个水稻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Rathu Heenati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小,R9810–T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丰源优272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下降后稍回升;3个品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变化小。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下,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比R9810–T和丰源优272受到的氧化伤害少。

    • 橘小实蝇成虫发生量与环境因子协同监测网络的设计

      2014, 40(5).

      摘要 (346) HTML (0) PDF 319.36 K (1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信息感知和传输的载体,设计和开发了橘小实蝇成虫发生量及环境因子协同监测系统,并在广州地区选择挂果期和成熟期柑橘园,开展了近6个月的橘小实蝇成虫发生量及其发生区域环境因子协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8月上旬至10月上旬,气温分布在22.5~36.5 ℃,且处于柑橘挂果期,橘小实蝇成虫发生量猛增并达到最大,周虫量516~893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处于柑橘成熟期,天气干燥,气温分布在16.4~30.1 ℃,橘小实蝇成虫发生量开始呈波动性回落,周虫量108~293头;12月上旬至翌年1月中旬,降水量少,气温分布在10.5~27.5 ℃,由于缺乏维持营养的果实,橘小实蝇成虫数量很少,周虫量0~18头;对各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判别和因子主成分荷载分析表明,温光因素和降水对橘小实蝇成虫发生量的作用明显,其中,温光因素作用最大,空气和土壤温度是其主要因子,相应的成分荷载分别为0.960和0.961;降水作用次之,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是其主要因子,相应的成分荷载分别为0.712和0.809。

    • 1株广谱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成分分析

      2014, 40(5).

      摘要 (376) HTML (0) PDF 274.89 K (1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烟–稻–(油)多年轮作的耕地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广谱拮抗菌HMI–23,对水稻立枯丝核菌、油菜核盘菌、青枯雷尔氏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经过16S rDNA的序列比对,初步认为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对温度、紫外线和蛋白酶K不敏感,基因组中含有多个已知脂肽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脂肽粗提物亦对立枯丝核菌、核盘菌、雷尔氏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该粗提取物中可能含有多种已知的脂肽,如伊枯草菌素A、抗霉枯草菌素B、杆菌霉素D、丰原素B等。

    • >园艺学林学(含果树、茶学)
    • 短梗大参扦插生根特性及相关生理生化分析

      2014, 40(5).

      摘要 (363) HTML (0) PDF 163.32 K (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3年生短梗大参(Macropanax rosthornii)硬枝为插穗,分别用清水浸泡(对照)和500 mg/L IBA溶液浸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扦插于黄土基质中,分析其生根特性,并测定生根过程中插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以1年生嫩枝为材料,探寻短梗大参插穗生根的解剖学机理。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在扦插生根过程中不产生愈伤组织,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型,对照的扦插生根率高达97%;插穗的可溶性糖含量在根诱导和表达阶段均比扦插前降低,最大降幅达64.75%,而在根生长阶段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根诱导阶段比扦插前明显下降,最大降幅达69.18%,而在表达和生长阶段均比扦插前上升,最大增幅为55.51%;PPO活性在根诱导阶段比扦插前增加,最大增幅达515.85%,在表达阶段下降至最低,在生长阶段又上升,与扦插前相比,最大增幅达590.24%;POD活性在根诱导阶段和生长阶段均增加,与扦插前相比,最大增幅为59.20%;IAAO活性在根诱导阶段逐渐升高,在表达阶段达到峰值,比扦插前增加了14.84%,生长阶段则下降至扦插前水平。与对照相比,IBA处理可提高插穗不定根数量及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但PPO、POD和IAAO活性几乎不受外源IBA的影响。

    • >畜牧·兽医·水产
    • 育肥猪血清中猪细小病毒16WS株的分离与鉴定

      2014, 40(5).

      摘要 (410) HTML (0) PDF 297.29 K (1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一育肥猪早、中期生产状况差的猪场收集猪血清214份,采用猪细小病毒(PPV)特异性检测引物进行PCR检测,选取1份阳性血清接种猪睾丸细胞(ST)进行PPV分离、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PPV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15、16、17、18、22周龄猪血清中均检测到PP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40%、20%、15.4%、9%,而从2~14及24周龄的猪血清中没有检测到PPV;病毒分离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血清中分离的PPV在ST细胞上传到第5代能够出现较稳定的细胞病变(CPE),病毒血凝效价为28;PPV部分基因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PPV毒株序列同源性在98%以上,其中与201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时乐[1]分离的YL毒株同源性高达99.1%。以上结果证实本研究分离到PPV,且说明PPV在采样猪场的保育后期和育肥前、中期猪血清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

    • 大鲵热应激同源蛋白70基因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4, 40(5).

      摘要 (414) HTML (0) PDF 987.84 K (1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大鲵热应激同源蛋白70基因(hsc70) cDNA序列全长,通过半定量PCR方法分析其在大鲵肾脏、脑、肺、皮肤、肝脏、肾脏、脾脏、心脏、肌肉和垂体组织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大鲵hsc70基因cDNA全长为2 284 bp(GenBank登录号为HM998289),其中3′端和5′端非翻译区分别为87 bp(1~87)和253 bp(2 032~2 284),中间序列即编码区长为1 944 bp(88~2 031),编码647个氨基酸(AA);其核苷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相似性最高达83.5%,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则相对保守,与钝口螈的相似性达94%;根据其编码的AA序列构建进化树,结果大鲵hsc70首先与两栖类物种聚为一类,不同来源的hsc70基因与分类地位相似的物种分别聚类;半定量PCR结果表明,hsc70基因在大鲵的10种组织中都以较高的水平表达,但存在组织差异,在肾脏、脑、肺、皮肤、肝脏、胃、脾脏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在心脏中表达量次之,在肌肉和垂体中表达较低。

    • >农业工程(含机械设计与制造)
    • 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油菜排种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2014, 40(5).

      摘要 (410) HTML (0) PDF 206.14 K (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BYD–6型油菜浅耕直播施肥联合播种机上采用的偏心轮型孔轮式排种器,设计制作了变量播种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主要由排量检测系统和排量调控系统两部分组成。排量检测系统借助压力传感器直接检测排种箱的质量变化,实现油菜排种量的检测;排量调控系统依据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转变为电信号,由单片机控制驱动排种轴电机转速来实现排量调控,达到所需的排种量。台架试验表明: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检测排种器单位时间的排种量,实现变量播种;对油菜排种量检测每分钟积累误差可控制在3.5%以下,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低于7%。

    • 智能烟苗剪叶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2014, 40(5).

      摘要 (386) HTML (0) PDF 1.11 M (1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现有烟苗剪叶机操作复杂、成本高、效率低、自动化水平低等不足,设计了YJY–ZD桥式烟苗剪叶机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执行元件、信息采集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控制电路等组成,可实现烟苗剪叶机一键启动,自动完成往复机构横向往复运动与整机纵向行走自动交互变换,运用往复运动控制算法控制往复机构往复运动,实现往复机构换向时无冲击、残余动能回收。试验测得的剪苗机作业漏剪率为0.55%,伤苗率为0.4%,漏拾率为0.4%,平均工作效率可达692 m2/h。

    • 果园升降平台调平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2014, 40(5).

      摘要 (365) HTML (0) PDF 324.76 K (1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设计的果园升降平台设计了1种“方向+角度”的调平装置,以改善升降平台的稳定性。调平装置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工作平台旋转,对工作平台横轴方向进行调节;通过液压缸伸缩调节工作平台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实现对工作平台的调平。调试结果表明,该调平装置调平误差在±1°,能适应0~15°的调平要求。

    • 基于双向追溯模式的黑茶防伪溯源系统的构建

      2014, 40(5).

      摘要 (356) HTML (0) PDF 94.14 K (1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黑茶生产和销售中的防伪和溯源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Hash函数对产品号加密来简化防伪过程的二维码防伪方法,应用其设计了双向溯源模式。该模式向上追溯进行防伪溯源,向下逆向追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为生产商、各级经销商经营提供决策信息。

    • 基于多重分形的油菜病虫害叶片图像分割

      2014, 40(5).

      摘要 (401) HTML (0) PDF 417.02 K (1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多重分形理论中的基于sum容量测度、max容量测度和min容量测度的多重分形谱分割方法,分别对油菜菌核病害、白斑病害、油菜潜叶蝇虫害叶片图像进行识别与分割。结果表明: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油菜病虫害叶片图像分割优于传统的阈值分割,基于C均值聚类的分割以及传统区域分割,主要在于能够清晰地分割出病虫害叶片边缘轮廓,准确定位病虫斑区域,同时还能保留较多细节,具有局部性强、准确性高的特点。相比而言,基于max和min容量测度的分割优于基于sum容量测度的分割。

    • 梨果实与叶片特征关联的分形研究

      2014, 40(5).

      摘要 (340) HTML (0) PDF 128.02 K (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揭示梨果实的大小、形状、果重与叶片的大小及形状特征间的相关性,采用总体抽样方法,复选20个果实与20片叶为试验样本,8个果实与8片叶为检验样本。采集试验样本果实与叶片的图像,并裁剪转化成二值化图像。以梨果实和叶片区域细化后的边界像素数和区域内像素数分别为果实和叶片的周长和面积,结合分形理论中周长与面积的关联模型,得到梨果实的周长与面积的拟合模型y=1.034 2x+0.109 8;叶片周长与面积的拟合模型为y=1.480 7x+1.245 5;叶片周长与果实周长的拟合函数y=0.795 5x+0.778 7;叶片面积与梨果实面积的拟合函数y=0.526 1x+1.433 1;叶片面积与果重的拟合函数y=1.930x+2.718。通过样本检验,各模型拟合精度达90%。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