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9(2):111-120.
摘要:摘 要:利用现有的水稻生物信息资源,共鉴定出了53个水稻dirigent (OsDIR)基因,它们分布在8条水稻染色体上;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有32个OsDIR基因不含内含子,占总数的60.4%;保守功能区域预测表明,OsDIR基因至少含有1个保守的DIR功能域;模块预测显示,水稻DIR蛋白拥有至少10个大小不同的保守模块,且不同模块在基因家族成员中出现的频率有较大的差异;蛋白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家族蛋白保守序列均位于DIR功能域内;蛋白功能预测表明,大多数OsDIR蛋白为稳定的疏水性蛋白,表达于大多数细胞器中,且在细胞壁中表达最为丰富;同源基因分子遗传进化分析表明,OsDIR基因可分为5个亚类,功能域片段与基因的复制特征表明,OsDIR基因可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基因)。
2013, 39(2):121-125.
摘要:测定了作为供体的95份云南稻微核心种质、籼稻轮回亲本滇屯502、粳稻轮回亲本合系35及其籼籼交和粳粳交的95份回交高代糙米的总黄酮、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供体及其回交高代糙米的3种功能成分含量变幅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大小依次为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总黄酮;2)受体糙米的功能成分含量较低,回交高代3种功能成分含量比受体有提高,供体糙米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回交高代,粳稻糙米回交高代的–氨基丁酸含量大于其对应的供体,供体与对应的回交高代糙米抗性淀粉含量均呈双峰分布且遗传稳定,说明抗性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控制。
2013, 39(2):126-130.
摘要: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小孢子发育二核期花药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离,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12个蛋白质点,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另外7个蛋白质点,这些蛋白质分别参与糖类物质的合成及代谢(5个点)、蛋白质生物合成及代谢(3个点)、转录(2个点)、次生代谢产物合成(2个点)、信号转导(1个点)、细胞疾病和死亡(1个点)及未知功能蛋白(5个点)。除1个蛋白酶亚基(点9)仅在不育系中表达外,其他18个蛋白质点在不育系中缺失或表达量降低,因而花粉发育过程中糖类及蛋白质的正常积累受到影响,与花粉不能正常发育密切相关。
2013, 39(2):131-136.
摘要: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水稻种植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用特尔菲法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从气候和地形条件两方面确定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广东省水稻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广东省水稻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图。结果表明,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为双季稻最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2.07%;粤中北内陆地区为双季稻次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2.42%;粤北山区的大部分为双季稻的基本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2.86%;粤西北边境山区为双季稻不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65%。获得的评价结果与早期的广东省水稻区划结果基本吻合。
2013, 39(2):137-140.
摘要:以湖南省株洲市区为例,利用2008年8月19日SPOT5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并借助地面样方监测数据,在实现计算机自动识别的基础上,准确提取出株洲市区的水稻种植面积6 379.4 hm2。精度验证分析表明,研究精度达到95.70%。
2013, 39(2):141-144.
摘要:为克服湘南烟区冬季漂浮育苗受低温寡照影响导致烟苗生长发育不良的障碍,培育抗逆性强的高茎壮苗,研究了采用加盖小棚并加热棚内空气、提高育苗池水温、加盖小棚3种增温方式对烤烟漂浮苗农艺性状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棚内空气、提高水温比对照和加盖小棚处理可缩短育苗期10~20 d;加热棚内空气和提高水温处理的漂浮苗叶宽、茎围、地上部鲜重和根系鲜重均明显大于对照和加盖小棚处理,但茎高小于加盖小棚处理和对照;加热棚内空气和提高水温可明显提高漂浮苗的根系活力;增温方式处理的漂浮苗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提高水温处理的漂浮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和加盖小棚处理,加热棚内空气和提高水温均能有效促进烟苗的生长,提高烤烟壮苗率。
2013, 39(2):145-149.
摘要:以烤烟K326、云烟87和贵烟4号为材料,研究了陕西安康烟区烤烟烘烤特性和适宜采收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K326失水较慢,相对耐烤,但易烤性一般,云烟87和贵烟4号失水较快,易烤,但耐烤性一般;贵烟4号以CM1收缩率最大,K326和云烟87以CM2收缩率最大,CM1最小,但差异不显著;K326分别以XM2、CM2、BM2的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云烟87分别以XM1、CM3、BM2的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K326分别以XM2、CM2、BM2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总体表现最好。
2013, 39(2):150-154.
摘要:为了解中国五节芒的形态多样性和分布特点,为五节芒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采集自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苏、江西、浙江等10个省份117份材料的12个与茎杆、叶片、花序相关的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五节芒群体的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80%~73.43%;(2)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75%,其中第1主成分反映叶片特征,第2主成分反映茎杆特征,第3主成分反映花序特征;(3)聚类分析表明,10个群体可以分为3类,第1类为湖南和江西2个群体,第2类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和贵州5个群体,第3类包括安徽、江苏和浙江3个群体。
2013, 39(2):155-159.
摘要:为获得通用的适用于植物花瓣ACO基因克隆与检测的引物,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双子叶木本植物的ACO基因序列,设计1对简并引物,并用其对随机选择的7种植物(紫罗兰、多头菊、冬樱、迎春、云南杜鹃、垂丝海棠、山茶)的花瓣的RNA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从7种植物花瓣中都能扩增出约800 bp的特异片段,登录Genbank发现均未被注册,将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获得7种植物花瓣ACO基因的登录号(JX503067、JX503068、JX503069、JX503070、KC112390、KC112392、KC112393);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发现所克隆的7个ACO基因均与其他植物的ACO基因有一定的序列相似性,其中冬樱ACO基因与千叶桃花ACO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8%,迎春ACO基因与中华猕猴桃ACO6基因的同源性最低,为88%,将7个ACO基因的片段进行多序列比较分析,发现两两之间序列平均相似性为77%。
2013, 39(2):160-166.
摘要:为了满足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 Linn.)适宜生长于酸性土壤的特殊需求,解决越橘组培苗生长慢、不易生根、所用特效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如玉米素)价格昂贵等问题,筛选越橘组织培养的适宜培养基配方,在越橘组培苗生根及移栽培养基中添加木醋,采用Box–Behnken设计探讨木醋对越橘组织培养的作用。结果表明:木醋虽然对越橘叶片和茎段的愈伤组织形成有抑制作用,但对茎段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培养基WPM(woody plant medium) +0.5 mg/L 6–BA+1.0 mg/L ZT为越橘组织培养的适宜基本培养基;木醋对越橘的茎段增殖效应显著,木醋、玉米素和6–BA对越橘茎段增殖无交互作用;试验中所选模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为极显著,该模型与试验实际拟合良好,可以解释96.56%响应值的变化;培养基1/2 WPM+1.0 mg/L NAA+0.5 mg/L IBA+10 ml/L木醋对越橘生根最有利,比不添加木醋处理的生根率提高了66%;木醋能显著提高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木醋质量浓度为20 mL/kg时移栽成活率达93.3%,株高8.1 cm,且苗生长健壮,颜色浓绿;添加木醋可减少玉米素的使用量,能够降低约70%的试剂成本,可将木醋作为植物生长促进物质用于越橘的组织培养。
2013, 39(2):166-172.
摘要:以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地下茎为材料,通过外植体消毒、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建立鱼腥草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链霉素+0.5 g/L青霉素钠浸泡12 h+70%乙醇浸泡30 s+0.1%氯化汞处理12 min+0.1%氯化汞处理10 min的灭菌效果最好;在MS中添加0.5 mg/L NAA和2.0 mg/L 6–BA最适合不定芽的萌发和生长;添加0.5 mg/L NAA和1.0 mg/L 6–BA的MS培养基均能有效促进不定芽的增殖;在MS培养基中添加4~5 mg/L GA3,能促进鱼腥草不定芽的伸长和增殖;NAA促进丛生芽生根的效果好;将再生苗移栽至用栽培土和蛭石配制的基质上,其成活率高达99%,且生长势良好。
2013, 39(2):176-178.
摘要: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的4个鉴别寄主(2 个芜菁甘蓝品种Laurentian和Wilhelmsburger,2 个结球甘蓝品种Jersey Queen和Badger Shipper),于2011—2012年连续2年对采自黑龙江、吉林、辽宁的11个大白菜根肿病主要发病区域的病原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白菜根肿病菌主要种群均为4号生理小种。
2013, 39(2):179-182.
摘要:为确定影响中华鳖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指标,对100日龄和300日龄中华鳖的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及体高与体重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相关分析表明,中华鳖的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及体高与其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1),100日龄中华鳖腹甲长、背甲长、体高及背甲宽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0.651、0.907、0.671;300日龄中华鳖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及体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4、0.606、0.625、0.424。通径分析及决定系数分析表明,100日龄中华鳖腹甲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R=0.541),其次为背甲长(R=0.469),腹甲长与背甲长对体重的决定程度为0.909;300日龄中华鳖体高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R=0.711),其次为背甲长(R=0.402),体高与背甲长对体重的决定程度为0.785。
胡云霏 , 钱幸 , 王淑琴 , 余兴龙 , 刘晓波 , 罗璋
2013, 39(2):183-187.
摘要:为了获得纯度高、特异性好的抗猪丹毒丝菌特异性IgG,采用抗原反向吸附结合重组葡萄球菌蛋白A(SPA)亲和层析法对猪丹毒丝菌阳性血清进行纯化。结果表明,血清用量对IgG的纯化结果影响不大,而细菌的用量则与IgG的获得量成正比;用猪丹毒丝菌与阳性血清吸附,初步纯化出的猪丹毒丝菌特异性IgG,再用SPA亲和层析法特异性的浓缩和纯化IgG,获得的抗体含量为240 μg/mL,即从8 mL阳性血清中获得360 μg猪丹毒丝菌特异性IgG,其纯度接近100%,可用于噬菌体展示的靶分子。 关 键 词:猪丹毒丝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猪血清;IgG纯化;纯度;重组葡萄球菌蛋白A凝胶(SP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2013, 39(2):194-199.
摘要: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的材料处理、配制、理化性状、配方筛选、营养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施肥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3, 39(2):200-203.
摘要:以生态沟渠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 versicolor)为材料,采用便携式CID–340光合仪,在晴朗天气测定花叶芦竹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叶温(Tl)、叶周围气温(Ta)和蒸腾速率(Tr)等影响因子,对花叶芦竹光合特性日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花叶芦竹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峰值为19.76 μmol/(m2•s),峰值出现在15:00左右;②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主要受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叶温和气温的影响;③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也是影响花叶芦竹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且胞间CO2浓度的影响比蒸腾速率的影响大。
2013, 39(2):204-208.
摘要:利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发酵芹菜汁制备发酵母液,对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和鲁氏酵母3种菌的混合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分析碳、氮源种类及比例、培养温度、pH、接种比例及接种量对3种菌在芹菜汁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较优培养条件为发酵母液的起始pH 6.5,发酵母液中添加乳糖与酵母膏的质量比5∶1,培养温度30 ℃,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和鲁氏酵母按三角瓶液态培养的纯菌种体积比2∶2∶1,接种量7%。在此条件下,乳酸菌活菌数可达1.78×108 cfu/mL,酵母菌活菌数可达1.22×108 cfu/mL。
2013, 39(2):209-212.
摘要:对影响茶园物理除虫机除虫率的出风角度、风速、行走速度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出风角度为5°、风速18 m/s、行走速度0.7 m/s时,除虫率可达81.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除虫机除虫率影响大小依次为风速、出风角度、行走速度;极差分析的最好组合为出风角度5°、风速18 m/s、行走速度0.9 m/s,除虫率为80.5%。对2个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分析,认为单因素最佳参数组合的除虫效果最好。
2013, 39(2):213-216.
摘要:为了解影响烟秆切割力大小的因素,自制夹具,在万能试验机上对烟秆试样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切割力测试。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无论采用光刀片还是锯齿形刀片,以滑切方式切割的切割力最小;光刀片和锯齿形刀片滑切的切割力都与切割速度呈负相关,与切割角度和试样直径呈正相关。多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烟秆切割力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切割速度、切割方式、切割角度、试样直径、切割刀片形式;最佳切割方案为滑切,切割速度为300 mm/s,切割刀片为光刀,切割角度为0°,试样直径为26.5 mm。
2013, 39(2):217-221.
摘要:为了减少棉苗机械移栽过程中对棉苗的伤根伤苗,对漂浮育棉苗取苗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建立拔苗力学模型。分析和计算发现,拔苗角度与夹持位置是影响拔苗力大小、断根长度及基质脱落量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拔苗角度α=0°、夹持位置位移s=0为拔苗最佳状态,此时棉苗所受拔苗力、断根长度及基质脱落质量最小,即对棉苗的损伤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