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3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作物学
    •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Ⅱ.滇蔗茅F1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2012, 38(2):121-124.

      摘要 (508) HTML (0) PDF 0.00 Byte (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热带种路打士(Saccharum officinarum)与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云南95–19属间远缘杂交F1群体的6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相关、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其单茎重、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度、小区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单茎重、株高、茎径、节间长度在后代群体中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有效茎平均表型值高于母本,小区产量平均表型值低于母本;有效茎、节间长度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48.9%、3.4%的变异信息;单茎重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32.3%的变异信息;株高、茎径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小区产量,有效茎、单茎重、节间长度更适于作为该群体后代材料高产潜力的选择指标。

    • 烘烤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颜色值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2012, 38(2):125-130.

      摘要 (564) HTML (0) PDF 0.00 Byte (8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优化烤烟密集烘烤技术,实现烟叶烘烤进程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控制,以中烟100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彩度值(C*)、色相角(H)与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密集烘烤过程中3个部位的烟叶各颜色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开始烘烤至42 ℃变化最为显著,但上部叶各颜色值变化较中部叶和下部叶滞后;不同部位烟叶颜色值与主要化学成分相关性差异较大,其中总酚含量与各颜色值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还原糖和色素类物质与各颜色值的相关性较好;中部叶还原糖含量与L*值和a*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b*值和C*值呈显著正相关,与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下部叶和中部叶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量、中部叶叶绿素b含量与b*值和C*值呈显著相关,与a*值和H值呈极显著相关;上部叶叶绿素类物质含量只与a*值和H值极显著相关;下部叶和上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中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则与a*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中部和上部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下部叶的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只有中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

    • 半晾半烤对上部烟叶淀粉降解和相关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

      2012, 38(2):131-134.

      摘要 (587) HTML (0) PDF 0.00 Byte (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烤烟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上部叶为材料,研究不同晾黄时间(48、60、72 h)对烟叶烘烤过程中淀粉降解及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规烘烤)相比,晾制处理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提前12 h达到第1次高峰,适当延长了淀粉酶的有效活性时间;与对照相比,烘烤前期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有所降低,在烘烤后期下降不明显,其中,晾黄60 h后烘烤烟叶的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淀粉降解量均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低,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各种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上部烟叶的可用性较高。

    • 湖南烤烟适宜移栽期分析

      2012, 38(2):135-138.

      摘要 (567) HTML (0) PDF 0.00 Byte (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湖南省97个气象站1961—2005年3—4月逐日气温和地形高程数据,采用农业气候统计方法分析各气象站稳定通过5、8、10 ℃的初日;采用GIS小网格技术,得到湖南500 m×500 m植烟区域适宜移栽的初日地域分布。结果表明:稳定通过5 ℃的80%保证率初日以江永县、江华县出现最早,为2月19—22日,湘西高海拔地区及浏阳市东部出现在3月13日以后,其他烟区出现在2月23—3月13日;稳定通过8 ℃的80%保证率初日湘南大部分烟区在3月23—26日,湘西中海拔地区及桃源县、临澧县、浏阳市东部大多出现在3月26日—4月1日,湘西高海拔地区为4月7日以后;稳定通过10 ℃的80%保证率初日湘中以南烟区为3月30日—4月1日,湘西低海拔地区以及邵阳市、郴州市中部等地在4月1—5日,湘西中高海拔地区出现在4月7日以后。

    • >生物科学与技术
    •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群的构建及其生物多样性分析

      2012, 38(2):139-145.

      摘要 (583) HTML (0) PDF 0.00 Byte (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红树林植物根际富含生物质的土壤为材料,经过多代淘汰,筛选构建了1组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群SYF。30 ℃静置培养10 d后,复合菌群对木榄、滤纸、红海榄的分解率分别为83.6%、71.5%和67.3%,纤维素酶活分别为102.2、126.3和110.7 U/mL。利用平板法分离得到了8个属的好氧性细菌和3个属的真菌,利用16S rDNA文库共检测到6个已知属和2个未知种类细菌,同时通过ITS文库共发现5个属真菌。仅有3个属的微生物可通过平板法和克隆文库构建法共同检测。

    • 5′UTR序列对DR5GUS基因瞬时表达的影响

      2012, 38(2):146-149.

      摘要 (1052) HTML (0) PDF 0.00 Byte (4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生长素响应原件(DR5)构建了DR5::GUS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在载体构建时,对GUS的5′UTR序列进行2种设计:一种是利用载体GUS基因原有的5′UTR构建成pBI121–DR5::GUS;另一种采用植物增强表达的常用原件烟草花叶病毒(TMV)的5′端序列(Ω′)替换GUS基因原有的5′UTR序列,构建成pBI121–DR5(Ω′)::GUS。将2种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后,采用烟草叶片注射浸染的瞬时表达检测法对2个载体的植物表达效果进行检测,2种载体分别转化烟草叶片2 d后,对浸染的叶盘进行GUS染色分析,pBI121–DR5::GUS的转化叶片有明显的GUS反应,而pBI121–DR5(Ω′)::GUS的转化叶片则无GUS反应。分离注射浸染部位叶盘RNA后,对GUS特异引物进行RT–PCR分析,2种转化的基因都已有效转录出RNA,但前者能翻译出相应的–葡萄糖苷酸酶,后者则不能完成翻译过程,说明序列的引入并未有效提高GUS基因的表达,反而抑制了mRNA的翻译。

    • 抗菌肽理化性质的研究进展

      2012, 38(2):150-155.

      摘要 (809) HTML (0) PDF 0.00 Byte (1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是生物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核糖体或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合成,可协助宿主有效应对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病毒等病原生物的胁迫。AMPs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两亲性结构和携带正电荷等理化性质。综述抗菌肽构象、电荷及阳离子度、疏水性与疏水力矩、两亲性及其他属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利用基因芯片研究植物非生物逆境响应基因表达的进展

      2012, 38(2):156-161.

      摘要 (543) HTML (0) PDF 0.00 Byte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极端温度、干旱和高盐等逆境胁迫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会导致作物大幅度减产。分子遗传和基因组学研究表明,大量基因受到逆境胁迫的诱导,包含转录因子在内的许多信号因子参与了逆境响应。基因芯片能够进行整个基因组范围的基因表达分析,利用基因表达谱分析,结合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已在阐明植物抗逆机制和发掘植物逆境胁迫响应相关基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综述利用基因芯片对植物在极端温度、干旱和高盐等非生物逆境胁迫下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 >园艺学林学(含果树、茶学)
    • 辣椒多态性ESTSSR标记开发及连锁图谱构建

      2012, 38(2):162-167.

      摘要 (543) HTML (0) PDF 0.00 Byte (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SSR检索程序,从辣椒 221 037条unigenes中筛选到17 319个SSR位点,设计了10 468对引物,并对其进行EPCR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1 538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其中554条辣椒EST序列能匹配到番茄基因组上,构成了12条辣椒ESTSSR连锁群,平均每条连锁群含45.75个ESTSSR。对匹配到番茄基因组上的ESTSSR进行GO(gene ontology)分类,结果有481条EST序列被分类,其中以初生代谢、细胞代谢、生物合成过程为主,分别占34.13%、28.35%、25.82%。在KEGG map中,91条EST序列共涉及到76条代谢途径(KEGG),约67条序列参与新陈代谢途径,32条序列参与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

    • 铅污染对茶条槭和五角槭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2012, 38(2):168-172.

      摘要 (529) HTML (0) PDF 0.00 Byte (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北方阔叶树种茶条槭(Acer ginnala)和五角槭(Acer mono )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土壤和风化砂混合物作为盆栽基质,设置 0(CK)、100、500、1 000、2 000 mg/kg 5种土壤Pb2+质量浓度,研究土壤铅污染对苗木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趋势上,随着土壤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茶条槭的光合速率(Pn)逐渐下降,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 )先升后降;五角槭的光合速率先升后降,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逐渐下降,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随着土壤Pb2+质量浓度的增加,两树种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先升后降,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逐渐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茶条槭表现为先升后降;在土壤Pb2+质量浓度大于500 mg/kg时,茶条槭光合速率的下降是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五角槭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两树种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光合速率均无显著相关;在土壤Pb2+质量浓度低于1 000 mg/kg时,铅污染对两树种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两树种均可作为目前城市中铅污染区域的绿化树种。

    • >植物保护
    •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2012, 38(2):173-176.

      摘要 (617) HTML (0) PDF 0.00 Byte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机理,以巴西香蕉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Foc4)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oc4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B)影响不大,但显著提高了真菌数量(F)及其在整个微生物中的比例,显著降低了放线菌数量(A)及其在整个微生物中的比例;B/F及A/F显著降低;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升高;Foc4侵染改变了香蕉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导致其种群结构失衡,这可能是导致香蕉枯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Foc4侵染后香蕉根际土壤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这可能是香蕉通过改善其根际微环境来应对病菌侵染的重要自我保护机制。

    • 蔬菜根际细菌R2–2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2012, 38(2):177-180.

      摘要 (646) HTML (0) PDF 0.00 Byte (10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云南昆明市郊蔬菜根际分离细菌,经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1株抑菌能力较强的菌株R2–2,通过对其进行形态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对R2–2与植物病原细菌(甘蓝黑腐病菌、魔芋细菌性软腐病菌、海棠斑点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病原真菌(疫霉菌、尖镰孢菌、茄镰孢菌、立枯丝核菌)进行对峙试验,结果显示,R2–2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条斑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达6.83 cm和7.03 cm。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JN648098。

    • >畜牧·兽医·水产
    • 夏秋用家蚕品种7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2012, 38(2):181-186.

      摘要 (673) HTML (0) PDF 0.00 Byte (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8×8不完全双列杂交法(NCⅡ),对来自不同生态区域的8个中系与8个日系夏秋用家蚕品种及其相应的64个杂交组合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死笼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7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7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达到了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它们的遗传由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但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死笼率、虫蛹统一生命率、万蚕收茧量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茧层量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茧层率、茧层量与全茧量属于遗传力高的性状,它们可在早期世代进行定向选择,死笼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则因其遗传力低,宜在前期选择的基础上在中后期进一步加大选择压;中系品种C5与日系品种日3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其组合日3×C5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也较高,是家蚕育种中理想的亲本材料。

    • 海南地方猪POU1F1基因多态性与体质量的相关性

      2012, 38(2):187-191.

      摘要 (480) HTML (0) PDF 0.00 Byte (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PCR–SSCP、PCR–RFLP技术,对海南五指山猪封闭群及其近交系、海南黑猪2个品系(临高猪、屯昌猪)的POU1F1基因外显子4、外显子5、外显子6、内含子3的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猪POU1F1基因外显子5、外显子6不存在多态性,内含子3、外显子4存在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外显子4基因座上,五指山猪、临高猪、屯昌猪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五指山猪近交系呈不平衡状态,4个猪种群的遗传多态性均处于中度多态(0.250.5);利用SPSS软件分析五指山猪POUIF1基因内含子3和外显子4基因的多态性与其3个生长阶段体质量的相关性,发现引物P1与P4不同基因型个体体质量的差异均不显著。

    • 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形体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2, 38(2):192-197.

      摘要 (527) HTML (0) PDF 0.00 Byte (8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基础料中分别添加4%的鱼油、豆油、猪油、花生油和混合油(鱼油、豆油、猪油质量比为3∶4∶3),制成5种等氮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6.04±0.05) g的异育银鲫60 d,以考察5种脂肪源对异育银鲫形体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猪油组的肝体指数与脏体指数均最高,猪油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鱼油组,猪油组脏体指数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各试验组鱼体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总蛋白(TP)含量和白蛋白(ALB)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为鱼油组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均为猪油组显著高于鱼油组 (P<0.05),其余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鱼油组甘油三酯(TG)含量最低,豆油组其次,均显著低于混合油组(P<0.05);鱼油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最高,花生油组其次,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各试验组球蛋白(GLB)、胆固醇(CHO)、葡萄糖(BGLU)、低密度脂蛋白(LDL–C)、皮质醇、胰高血糖素(Glu)和胰岛素(Ins)的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5种脂肪源中,鱼油对异育银鲫形体与血液生化指标的作用效果最好,豆油、花生油和混合油其次,猪油最差。

    • >农业资源利用(含土壤肥料、植物营养和环境科学)
    • 污水处理后的陶粒废料改良土壤的机理及农用效果

      2012, 38(2):198-202.

      摘要 (637) HTML (0) PDF 0.00 Byte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陶粒废料的农业资源化处置途径,对污水处理后的陶粒废料进行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X射线扫描(XRD)分析,并将陶粒废料(350 g)和土壤(1.2 kg)混合,用于华农2008糯玉米(T1处理)和珍甜1号甜玉米(T2处理)盆栽试验,与未施加陶粒废料的空白对照组CK1、CK2进行比较,对陶粒废料改良土壤的效果、原理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后的陶粒废料含有碱性物质,表面附着有一定量的磷酸钙水合物、三斜磷钙石和磷酸氢钙钠等含磷矿物;施加陶粒废料能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显著增加有效磷和全磷含量,其中,T1处理土壤的有效磷含量比CK1提高27.9%,T2处理较CK2提高了27.3%;T1处理土壤的全磷含量较CK1提高了17.7%,T2处理的较CK2提高了14.3%;T1处理玉米的株高比CK1提高14.5%,茎粗增大16.2%,叶面积扩大75.9%,根长增长17.2%;T2处理玉米的株高比CK2提高23.6%,茎粗增大24.5%,叶面积扩大64.6%,根长增长24.1%,且更能促进植株的干物质积累。

    • 磷与镉对不同类型耕型红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2012, 38(2):203-207.

      摘要 (422) HTML (0) PDF 0.00 Byte (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室内培养,设磷处理浓度为0、0.1、0.3和0.5 g/kg,镉处理浓度为0、0.5和1.0 mg/kg,研究磷、镉单独处理及磷、镉共同处理对湖南省4种典型母质(第四纪红土、花岗岩风化物、石灰岩风化物和板岩风化物)发育的耕型红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2~8周的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氮矿化量均值随磷添加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且在添加0.1 g/kg磷时土壤的氮矿化量最大,其余红壤氮矿化量均随磷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镉对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和耕型石灰岩红壤氮矿化有抑制作用,最大降幅分别为4.98 mg/kg和6.53 mg/kg;磷、镉共同处理,除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外,对其余红壤氮矿化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且不同红壤氮矿化量存在差异;添加0.3 g/kg和0.5 g/kg 磷对轻度镉污染红壤的有机氮矿化效果最好。

    • 洞庭湖立体养殖生态系统底泥总氮与总磷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叶绿素a的关系

      2012, 38(2):208-211.

      摘要 (558) HTML (0) PDF 0.00 Byte (1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2010—2011年夏、冬季对洞庭湖屈原管理区荞麦湖约500 hm2淡水珍珠养殖场底泥中总氮(TN)、总磷(TP)含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与水体中叶绿素a 含量的关系及其在水稻修复下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场底泥中TN、TP的分布整体呈从南向北减少的趋势;随季节变化,底泥TN含量无明显变化,TP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为1.64 mg/g,最低值出现在冬季,为0.26 mg/g;底泥TN、TP含量与叶绿素a含量呈正相关;养殖场内水稻作用下的底泥与养殖场中区底泥相比TN含量减少31.6%,TP含量减少45.1%,表明立体养殖生态系统和水稻种植对底泥的TN、TP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 >农业工程(含机械设计与制造)
    • CNCM–2.5Y型多功能加热炉的二次进风研究

      2012, 38(2):212-213.

      摘要 (510) HTML (0) PDF 0.00 Byte (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CNCM–2.5Y型多功能加热炉进行工业热态试验,测试在室内风速为0.5 m/s时二次风率变化的排烟热损失和烟气中CO、CO2、 NOx、SO2等组分的排放。结果表明,二次风率的大小对排烟温度及烟气组分排放有明显影响,在一次风量不变时,随着二次进风量的增大,排烟温度和烟气中CO、NOx、SO2含量呈下降趋势;通过精确控制二次进风的变化,发现二次风率为20% 时,排烟热损失为8.5%,CO排放量为1 055 mg/m3,NOx排放量为52.0 mg/m3,SO2排放量为96.0 mg/m3,CO2排放量为8.2%,此时的二次风率与其他工况相比排烟热损失低,烟气污染物排放少。

    • 茶园风力除虫机通风管道三维数值模拟

      2012, 38(2):214-216.

      摘要 (506) HTML (0) PDF 0.00 Byte (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进和优化茶园风力除虫机通风管道的结构,结合流体力学雷诺时均N–S方程、 Simple流场求解算法、к–ε湍流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茶园风力除虫机通风管道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风量为16 m3/min的中亚风机在空载状态下通风管道内部流场的特征。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两进风口由相距400 mm缩短至280 mm时,出风口风速分布较均匀。

    • >农产品加工(含食品科学)
    • 酶解制备鸭肉香精前体物的工艺优化

      2012, 38(2):217-220.

      摘要 (490) HTML (0) PDF 0.00 Byte (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获得制备鸭肉香精较优的反应基料,采用蛋白酶对鸭肉蛋白进行酶解。结果表明:复合风味蛋白酶和肉类水解专用酶对鸭肉蛋白的水解效果优于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前二者复配使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 ℃,酶底物比(酶活性与底物蛋白质质量的比)1 500 U/g,初始pH 8.0,酶比(蛋白酶酶活性的比)为3∶1(复合风味蛋白酶与肉类水解专用酶的酶比);在该条件下水解3 h得到的酶解液水解度约达36%;用水解度约36%的酶解液参与美拉德反应的产物风味较佳。

    • 真空包装草鱼片低温贮藏后微观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变化

      2012, 38(2):221-224.

      摘要 (465) HTML (0) PDF 0.00 Byte (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真空包装草鱼片在低温条件下的变化,将真空包装草鱼片分别于-18、0、4、10 ℃贮藏15 d,以贮藏期间K值(ATP分解指数)的变化来评价其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在0、4、10 ℃下贮藏15 d后,草鱼肌纤维间的空隙变大,由于鱼肉内水的结晶,在-18 ℃下肌纤维间的空隙达到最大(约100 µm);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鱼片的持水能力显著下降,-18 ℃下贮藏鱼片的持水能力最低,0、4 ℃贮藏鱼片的持水能力高于10 ℃贮藏鱼片;于较高温度(0、4、10 ℃)贮藏后,鱼肉的亮度值(L*)、红绿值(a*)和黄蓝值(b*)均较高,在-18 ℃低温贮藏后鱼肉的亮度值增加;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鱼片颜色(色差仪分析结果)趋向于红色值和黄色值增大;在-18 ℃贮藏15 d后,鱼片仍然新鲜,但质构变差。

    • >农业基础科学(含化学、气象、农业信息、生物信息)
    • 水杨酸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2012, 38(2):225-228.

      摘要 (454) HTML (0) PDF 0.00 Byte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紫外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水杨酸(SA)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结果表明,SA与DNA的相互作用为嵌插方式。在pH 5.8的NaH2PO4–Na2HPO4缓冲液中对SA进行循环伏安扫描,SA在玻碳电极上于1.070 V(Ag/ AgCl参比电极)有1个阳极氧化峰,随着DNA 的加入,氧化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进一步表明SA嵌插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中,二者相互作用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复合物。通过电化学方法可计算出 SA与DNA复合物的结合比为3∶1,结合常数β为2.53×1012。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