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37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作物学
    • 开花期低温胁迫对水稻剑叶保护酶活性和膜透性的影响

      2011, 37(6):581-585. DOI: 10.3724/SP.J.1238.2011.00581

      摘要 (453) HTML (0) PDF 0.00 Byte (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耐冷水稻品系996和冷敏感水稻品系4628为材料,在抽穗开花期采用人工气候室进行连续7 d低温(06:00—08:00,19 ℃;08:00—10:00,21 ℃;10:00—16:00,23 ℃;16:00—19:00,21 ℃;19:00—23:00,19 ℃;23:00—06:00,17 ℃)和适温(06:00—08:00,24 ℃;08:00—10:00,26 ℃;10:00—16:00,30 ℃;16:00—19:00,26 ℃;19:00—23:00,24 ℃;23:00—06:00,22℃)处理,研究低温胁迫对水稻剑叶保护酶活性和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水稻剑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X)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膜脂过氧化产物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和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含量迅速上升,膜透性增加;品系996在低温胁迫下其剑叶中保护酶类活性显著高于品系4628,而O2•、H2O2和MDA含量和膜透性却显著低于品系4628;低温胁迫下水稻剑叶保护类酶维持较高的活性,降低O2•、H2O2、TBARS含量和膜透性,是品系996耐低温的生理基础。

    •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油菜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2011, 37(6):586-591.

      摘要 (373) HTML (0) PDF 0.00 Byte (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湘杂油763氮磷钾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高施肥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低施肥处理,且4个施肥水平间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施肥而种植密度小和低施肥而种植密度大的处理产量相对较高。所设的24个处理中,产量最高为2 696.15 kg/hm2(施N肥180 kg/hm2、施P肥90 kg/hm2、施K肥158 kg/hm2、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施肥量高的处理氮磷钾积累量相对较高,其变化趋势和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盛花期和收获期氮素和磷素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差异不明显,但远大于越冬期,而钾素含量的变化却很小。

    • 不同供氮水平下油菜根系的反应差异

      2011, 37(6):592-597.

      摘要 (368) HTML (0) PDF 0.00 Byte (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3个油菜品系(231、H29、bin270)在5个施氮水平(0.6、3、6、12、15 mmol/L) 下的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根重、根体积、根长、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随供氮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苗期231的根系活力随供氮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H29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后又降低,bin270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盛花期H29根系活力随供氮水平提高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bin270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后又降低,231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同一施氮水平下,bin270的根重、根体积、根长、根系活跃吸收面积(6 mmol/L除外)和根系总吸收面积(6 mmol/L除外)均最大,231的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总吸收面积最小,但籽粒产量最大;油菜苗期和盛花期的籽粒产量与根系各项指标呈正相关,根重、根体积、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对油菜籽粒产量的贡献大于根长、一级侧根数和根系活力。

    • 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的核型分析及进化关系

      2011, 37(6):598-602.

      摘要 (552) HTML (0) PDF 0.00 Byte (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084株系的核型公式为2n=6x=42=36m(4SAT)+6sm,核型为1A,为极对称核型,属于原始类型;野生二粒小麦、二倍体野燕麦及084株系的进化指数分别为1、4和1,表明084株系的进化程度与野生二粒小麦一致,低于二倍体野燕麦;084株系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较亲本大,且其平均臂比、核型不对称系数及臂比大于1.7的染色体比例均在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之间,说明远缘杂交在一定程度上对加速小麦属的进化有重要意义;084株系染色体臂比与母本的相近,且存在4对染色体与父本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极为相近,核型分析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杂交后代的真实性。

    • 不同产地烤烟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与烟叶质量的相关性

      2011, 37(6):603-609.

      摘要 (535) HTML (0) PDF 0.00 Byte (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四川会理、重庆武隆、湖北保康、河南汝阳、山东诸城5个烤烟产地的C3F烟叶为材料,对烤烟中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含量、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占致香物质总量的比例及其与评吸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烟叶中致香物质总量、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叶绿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均随产地纬度的增高而呈下降的趋势,其中以四川会理和重庆武隆的含量最高,以山东诸城的含量最低;新植二烯、巨豆三烯酮、金合欢基丙酮、β–大马酮、植醇、β–紫罗兰酮含量在致香物质中所占比例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含量和在致香物质中所占比例与评吸指标呈正相关,但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金合欢基丙酮B含量与评吸指标呈负相关,巨豆三烯酮、香叶基丙酮等降解产物可能是彰显烟叶特色的表征物质;烟叶致香物质与评吸质量之间的关系较复杂,其内在品质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 烘烤过程中基于图像处理的烤烟形态特征分析

      2011, 37(6):610-614.

      摘要 (444) HTML (0) PDF 0.00 Byte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寻求烘烤过程中烟叶图像的数字化特征指标,以云烟97上、中、下3个部位鲜样、烤后样及关键温度点稳温结束的360张烟叶图像为材料,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其形状、颜色、纹理特征值,进行数值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烟叶形状特征变化表现为变黄期缓慢、定色期剧烈、干筋期减缓的趋势,颜色特征变化表现为变黄期剧烈、定色和干筋期较缓的趋势,纹理特征变化表现为变黄期较缓、定色期较剧烈的趋势;不同部位烟叶形状特征以下部叶变化最为剧烈,中部叶次之;红分量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绿分量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蓝分量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不同部位烟叶纹理特征值变化无明显规律。

    • >生物科学与技术
    • 湘西北长果安息香种群数量与分布格局

      2011, 37(6):615-620.

      摘要 (426) HTML (0) PDF 234.76 K (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湖南石门壶瓶山景关门、桑植龙潭坪茅垭村样地的长果安息香(Changiostyrax raxdolichocarpa)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果安息香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个体数量主要集中在小树(IV龄段),幼龄级株数和老龄级株数匮乏;长果安息香种群在进入生理死亡年龄前有2个死亡高峰,第1个峰值产生于幼树(II、III龄段),主要原因是种内和种间竞争(主要是光照),第2个峰值产生于中树长成大树阶段(V、VI龄段),除种内、种间对环境的竞争外,生长地土层浅薄、大树倒伏及人为砍伐亦加剧了该峰值的产生;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类型,小树向中树、大树变化过程表现出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导致长果安息香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率极低、种群竞争能力较差以及人为干扰等。

    • 商陆钾离子吸收特性研究

      2011, 37(6):621-623.

      摘要 (448) HTML (0) PDF 0.00 Byte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K+浓度分别为50、200和800 µmol/L的Hoagland营养液培养商陆和水稻,观测商陆的形态和生理指标,比较商陆和水稻的K+吸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最大吸收速率(Imax)和钾离子吸收最低临界浓度值(Cmin)。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商陆能正常生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株高和根冠比等的差异不显著;在低钾(50 µmol/L)条件下,商陆的Km小于水稻,Imax大于水稻,说明商陆比水稻更具耐低钾特性,对钾的亲和力更强。

    • 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的自化感作用

      2011, 37(6):624-626.

      摘要 (399) HTML (0) PDF 0.00 Byte (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根、茎、叶水浸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0.25和0.50 g/mL时的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研究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的自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对自身幼苗根的伸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苗高的影响则呈现低促高抑的双重化感效应;水浸液浓度较大时对鲜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园艺学林学(含果树、茶学)
    •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对马铃薯幼苗生长与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2011, 37(6):627-631.

      摘要 (471) HTML (0) PDF 0.00 Byte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马铃薯的抗旱机理,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对8个马铃薯品种进行5%、10%、15%、20%、25%、30%的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马铃薯的茎叶发生、根系生长与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EG胁迫的加深,所有材料的叶片变小,除湘马铃薯1号外的其余7种材料的叶片数在10%~30%PEG胁迫下均显著少于对照;马铃薯株高对PEG胁迫最敏感,在5%~30%PEG胁迫下,8个马铃薯品种的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在10% PEG胁迫下,除S.chacoense–1号外的其余7种材料的茎节数均显著少于对照,各材料的茎节生长开始受到影响;根系的伸长生长对干旱胁迫的敏感度高于根系数量,湘马铃薯1号在15%PEG胁迫下即表现出发根困难,中薯3号、东农303、费乌瑞它、金山薯的发根限制浓度为25%,而大西洋、中薯5号和S.chacoense1号在胁迫浓度达30%时仍能正常发出根系,只是生长变缓;在5%~30%PEG胁迫下,随PEG胁迫的加深,8个马铃薯品种的细胞膜相对透性(电导率)均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不同,表现出的规律与其幼苗形态表型基本相似。

    • 红花檵木花粉单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培养

      2011, 37(6):632-636.

      摘要 (547) HTML (0) PDF 0.00 Byte (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通过红花檵木单倍体愈伤组织获得红花檵木全基因组序列,在红花檵木‘细叶玫红’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进程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明确了与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相对应的花蕾外部特征,筛选出‘细叶玫红’单核靠边期花粉进行花药愈伤组织培养。诱导培养基以SNG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5 mg/L NAA +0.5 mg/L 6–BA+30 g/L蔗糖;花粉愈伤组织培养的最优培养基为B5培养基,添加物同诱导培养基;花药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为B5液体培养基,添加物同诱导培养基,转速为110 r/min,培养温度为25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红花檵木花粉愈伤组织最大吸收峰值约为叶片愈伤组织的50%;用染色体压片计数法观察到叶片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花粉愈伤组织为12条,单倍体细胞占63.1%,表明红花檵木‘细叶玫红’花粉经诱导培养出的愈伤组织为单倍体愈伤组织。

    • >植物保护
    • 1株烟草青枯病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2011, 37(6):637-640.

      摘要 (435) HTML (0) PDF 0.00 Byte (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筛选具有生防价值的拮抗烟草青枯雷尔氏菌的内生细菌,从湖南长沙、永州、郴州烟草青枯病发病区的健康烟株采集茎秆,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获得150个内生菌株。抑菌结果表明,21个内生菌株对烟草青枯雷尔氏菌2316菌株有拮抗效果,占总菌株数的14.0%。拮抗菌株中,F1菌株24 h对烟草青枯雷尔氏菌株2316抑菌圈直径达6.5 mm,其抗菌谱研究表明,该菌株对辣椒白绢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等5种病原细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F1菌株为莫哈韦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 贵州仁怀斯氏蜜蜂茧蜂研究

      2011, 37(6):641-644.

      摘要 (497) HTML (0) PDF 0.00 Byte (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调查发现,在贵州仁怀野外常有斯氏蜜蜂茧蜂快速攻击野生和家养中蜂,并在中蜂体内产卵,中蜂返巢后,体内已有斯氏蜜蜂茧蜂的卵。观察发现,斯氏蜜蜂茧蜂可在野生和家养中蜂巢内完成世代发育。对贵州仁怀斯氏蜜蜂茧蜂(标本)与印度产斯氏蜜蜂茧蜂(电镜照片)形态进行比较,发现并无形态上的差异。由于中蜂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估计印度北部的斯氏蜜蜂茧蜂是随着中蜂携带进入或从中国西部自然传入。

    • >畜牧·兽医·水产
    • 信阳水牛PR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2011, 37(6):645-649.

      摘要 (516) HTML (0) PDF 0.00 Byte (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50头信阳水牛为材料,以GenBank公布的牛PRL基因序列(NC_007324)作为参照序列,设计PCR引物,对PRL基因的第2、4、5外显子进行变异检测,并将其多态性与部分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牛群体中,每一外显子的PCR扩增产物经SSCP分析均出现不同带型;试验牛PRL基因第2、4、5外显子各存在1处SNP(2974G>A,7581 G>A,8558 G >)。PRL基因第2外显子BB型个体坐骨端宽显著宽于AA型个体(P<0.05)。

    • Anti-oxidative ability and Hsp70 gene expression in heat-stressed mice

      2011, 37(6):650-653.

      摘要 (492) HTML (0) PDF 0.00 Byte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急性热应激后小鼠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肝脏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的表达规律,选取5~6周龄健康昆明雄性小鼠56只,平均分成7组(1个对照组和6个急性高温处理组)。6个急性高温处理组小鼠分别为41 ℃、急性高温处理2 h后再置于25℃环境中0、2、6、12、24、48 h的小鼠。分别测定各处理小鼠的脏器指数、血清和肝脏中抗氧化酶的活性,用RTPCR方法检测肝脏中Hsp701,Hsp703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急性热应激处理后,小鼠脏器指数在48 h内没有明显变化。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其中,0 h组和6 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组和48 h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6 h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各应急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SOD活性6 h组和24 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8 h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MDA含量0 h组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24、48 h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GSH含量0 h组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Hsp701的表达丰度0、2、6、12、24 h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8 h组(P<0.05),48 h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Hsp703的表达丰度0、2、6、12 h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4 h组、48 h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高温处理可引起小鼠血清和肝脏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升高,以及肝脏中Hsp70的高表达,且不同时间的表达量不同,但其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以及Hsp70表达丰度均在热应激后48 h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 利用线粒体序列分析野生唇鱼骨群体的遗传结构

      2011, 37(6):654-658.

      摘要 (482) HTML (0) PDF 0.00 Byte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8个野生唇鱼骨群体线粒体ATP6和ND4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共获得1 629 bp序列,序列变异率为4.97%,核酸多样性为0.007 5,表明野生唇鱼骨群体保持了较好的遗传多样性;在8个野生唇鱼骨群体中共检测出21个单倍型,其中HQ1和HT2单倍型共包含了45.24%的个体,且单倍型网络图均以HQ1和HT2向四周发散,说明HQ1和HT2为祖先单倍型,其他群体再演化过程中形成特有的单倍型;AMOVA、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及遗传距离分析显示不同水系群体的遗传分化达到了显著水平;单倍型聚类图显示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地理群体大部分单倍型能够聚在一起,鸭绿江流域地理群体聚为1支,长江流域和黑龙江嘉荫群体聚为1支。

    • 草鱼呼肠孤病毒外衣壳蛋白VP7重组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力评价

      2011, 37(6):659-664.

      摘要 (484) HTML (0) PDF 0.00 Byte (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呼肠孤病毒(GCRV)外衣壳蛋白VP7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产生的抗体效价水平和免疫保护力,用RTPCR方法,从GCRV中扩增到VP7基因片段,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VP7,酶切鉴定后,将pETVP7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产生的重组蛋白经变性和复性后,按0.5、1.0、2.0 mg/尾的注射剂量分为3个免疫组,以等体积的氢氧化铝为佐剂进行注射。经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了相对分子质量为34 000的蛋白表达带;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性;间接凝集试验结果表明,3个免疫组均有抗体产生;攻毒试验结果表明,0.5、1.0、2.0 mg/尾重组蛋白剂量组的保护率分别为90%、85%、90%,对照组为0,表明所构建的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作用。

    • >农业资源利用(含土壤肥料、植物营养和环境科学)
    • 三元复混肥和鸡粪肥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与评价

      2011, 37(6):665-668.

      摘要 (521) HTML (0) PDF 0.00 Byte (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施肥对山东寿光市设施蔬菜土壤重金属输入的影响,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寿光市收集了10个氮磷钾三元复混肥和21个鸡粪肥样品,测定了肥料中重金属Cu、Zn、Cd、Pb的含量。结果表明:鸡粪肥中Cu、Zn、Cd、Pb含量高于氮磷钾三元复混肥,但与中国有机无机复混肥标准(GB18877—2002)相比,鸡粪肥中Cd未超标;2种类型肥料中的Pb均处于较低水平;每年通过施肥输入寿光设施蔬菜土壤的Cu、Zn、Cd、Pb量分别为3 516.282、23 731.500、19.473和69.011 g/hm2,其中鸡粪肥输入的量占肥料总输入量的79%~97%。

    • 产朊假丝酵母和DCDHCHO联合工艺处理皂素废水

      2011, 37(6):669-673.

      摘要 (411) HTML (0) PDF 0.00 Byte (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预处理和DCDHCHO絮凝剂再处理的联合工艺处理皂素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分析和确定联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 产朊假丝酵母法预处理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 ℃、pH5.5、接种率10%、发酵时间3 d;2) DCDHCHO絮凝剂法再处理的最适条件为pH值7、DCDHCHO投加量4 mL/L、搅拌时间3 min;3) 在联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下,废水的COD总去除率和色度总去除率分别为94.61%、96.87%,出水的COD及色度均能达到《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5—2006)的排放要求。

    • >农业工程(含机械设计与制造)
    • 油菜机械化生产中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2011, 37(6):674-677.

      摘要 (361) HTML (0) PDF 0.00 Byte (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油菜生产中农艺措施与农机操作脱节、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探索使农艺措施与农机操作紧密结合的油菜机械化生产模式,经过8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机播机收,适度管理”的生产模式,开发出3种符合农艺要求的农业机械,选育出适应农业机械作业的油菜早熟品种,研发了油菜催熟剂、油菜专用控释肥,并制定农艺规程,实施了“重点示范、连片推广、区域辐射”的应用推广模式。实践表明,推行“机播机收,适度管理”的油菜生产模式,可以节省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抢住农时和降低成本。仅机械直播环节,成本为人工开沟直播的20%,为人工开沟移栽的10%。采用机械化收获,农户可减少支出 900~1 050元/ hm2。

    • 油菜茎秆连接力的测定

      2011, 37(6):678-680.

      摘要 (399) HTML (0) PDF 0.00 Byte (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降低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油菜籽粒损失率和脱出物的含杂率,以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湘杂油1613号油菜为试验对象,研究收获前10 d油菜植株主茎秆与各级分枝、各级茎秆与角果的连接力随生长时间和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油菜主茎秆与各分枝的连接应力值为4.154~9.156 N/mm2 ;主茎秆与角果的连接枝应力值为6.747~15.821 N/mm2;各级分枝与角果连接应力值为4.842~15.400 N/mm2。第1、2分枝与角果连接应力值沿植株的生长方向呈下降趋势,第3分枝与角果的连接应力下降趋势不明显。沿植株的生长方向主茎秆与角果连接应力值有明显的变小趋势;至成熟期,主茎秆及分枝与角果连接应力值趋于稳定。

    • 芒草茎秆弯曲特性试验

      2011, 37(6):681-685.

      摘要 (630) HTML (0) PDF 0.00 Byte (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湘杂芒2号、芒/南荻杂交种、2年生南荻无性繁殖苗和3年生南荻种子苗为试验对象,测量、计算芒草不同节间含水率、外径、原始截面面积、茎秆截面惯性矩、最大荷载、弹性模量、抗弯刚度等,研究芒草茎秆的弯曲特性。结果表明,湘杂芒2号、芒/南荻杂交种、2年生南荻无性繁殖苗和3年生南荻种子苗的茎秆最大弹性模量分别为6 377.07、5 162.36、1 694.72和1 364.92 MPa,最大应力分别为88.37、103.48、39.07和38.25 MPa。4种芒草的弯曲性能差异大,在设计切割、粉碎、夹持机构时,需根据最大值来确定设计参数;芒/南荻杂交种第8茎秆部位置的应力103.48 MPa可取为粉碎设计参数。

    • >农产品加工(含食品科学)
    • 姬松茸60Co辐射诱变菌株J5与原菌株J1蛋白质

      2011, 37(6):686-688.

      摘要 (361) HTML (0) PDF 0.00 Byte (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非生物学评价法对姬松茸60Co辐射诱变菌株J5和其原菌株J1不同潮次菇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J5子实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化学评分和氨基酸评分分别比J1高1.02%、2.26%、2.93%、11.72%、9.35%和5.13%;以上6项蛋白质评价指标中,J5 第1、第2、第3、第4潮菇分别有4、5、5、6项指标高于J1,表明J5子实体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于J1。

    • 紫苏粕中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

      2011, 37(6):689-692.

      摘要 (532) HTML (0) PDF 0.00 Byte (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紫苏粕的综合利用率,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紫苏粕中的天然类胡萝卜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适宜的提取溶剂种类、丙酮与甲醇的体积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比(紫苏粕质量与混合液体积的比),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有机溶剂提取紫苏粕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丙酮与甲醇体积比为2∶1,提取温度为50 ℃,提取时间为8 h,固液比为1∶50。该浸提条件下类胡萝卜素提取率为4.0 mg/(100 g)。 Organic solvent method was optimized here to extract carotenoids from Perilla frutescens meal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Perilla frutescens meal. Through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raction solvent, the ratio of acetone to methanol, th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the extraction time and the ratio of liquid to perilla meal respectively on the yield of carotenoids were studied. Orthogonal test indicated under the temperature of 50 ℃ and 8 h of extraction the optimum ratios of acetone to methanol(V/V) and solid to liquid(W/V) were 2∶1 and 1∶50 respectively.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yield of carotenoids from Perilla frutescens meal reached 4.0 mg/(100 g).

    • >农业基础科学(含化学、气象、农业信息、生物信息)
    • 新烟碱类化合物几何构型优化方法的选择

      2011, 37(6):693-670.

      摘要 (462) HTML (0) PDF 0.00 Byte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具有晶体结构实测数据的2种新烟碱类化合物吡虫啉和吡虫啉的N3位甲基取代物分子构型为基点,采用多种方法/基组对其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比较AM1、RHF/631G、RHF/631G(d)和B3LYP/631G、B3LYP/631G(d)等方法/基组优化得到的优势构型参数与试验所测定的晶体结构数据,并结合单点能、红外光谱特征峰值和优化所耗CPU时间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M1、RHF/631G和B3LYP/631G 3种方法/基组优化2种目标化合物的所需CPU时间较短,但优化效果较差;RHF/631G(d)和B3LYP/631G(d) 方法/基组所得结果均与晶体构型十分吻合,其中B3LYP/631G(d)方法所得结果最接近试验值,且2种化合物优化所需CPU时间比RHF/631G(d)法分别少31.1%和25.1%;3种方法相比较,B3LYP/631G(d)方法为新烟碱类化合物量子化学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最合适的方法。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