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学者风采——刘建丰

      2008, 34(1).

      摘要 (256) HTML (0) PDF 0.00 Byte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刘建丰,男,汉族,1963生,湖南新化县人。1983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邵阳分院农学专业1993年7月于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工作;1998年师从袁隆平院士攻读作物遗传育种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获农学博士学位。

    •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Y两优599和两用核不育系龙S

      2008, 34(1).

      摘要 (232) HTML (0)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Y两优599是以刘建丰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育成的两系法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以下特点:1)丰产性和稳产性好。2006年湖南省区试平均产量7.89t/hm^2,比对照威优46增产5.07%,。2007年续试平均产量7.10t/hm^2。比对照增产3.25%,稳产性优于对照。

    • 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对棉株光合特性的影响

      2008, 34(1):1-5.

      摘要 (242) HTML (0) PDF 0.00 Byte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湘杂棉3号F1为对象,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PEAT)诱导下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等指标.结果表明,PEAT诱导可以提高棉花生长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等,延缓叶片的衰老和光合功能衰退,延长了叶片的光合功能期,使光合速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 四川及重庆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2008, 34(1):6-12.

      摘要 (234) HTML (0) PDF 0.00 Byte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对分别来自四川和重庆的各15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2对SSR引物在供试玉米品种中分别检测到多态性位点数256和248个,其位点数平均分别为6.1和5.9个,平均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76和0.73.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矩阵作出的树状图,分别将四川和重庆的品种群体划分成4类和3类,四川品种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低于重庆,表明了前者较高的遗传分化程度.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重庆;四川和重庆玉米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均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品种群体的遗传变异均以群体内遗传变异为主.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不仅揭示出四川和重庆玉米地方品种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对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7Li离子束辐照对大豆种子活力的影响

      2008, 34(1):13-17.

      摘要 (195) HTML (0) PDF 0.00 Byte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2种能量5种剂量的7Li离子束处理2个不同类型的春大豆品系,研究各处理对大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种子下胚轴伸长、田间出苗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种子活力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不同能量与剂量的7Li离子束辐照对大豆种子活力影响不尽相同,不同的种质材料对各处理的反应亦有较大差异;各处理发芽率在83.33%~100%,多数处理的田间成苗率在70%左右;4.24 MeV 60 Gy 7Li离子束辐照处理大豆种子,可显著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

    • 低温胁迫下龙须草越冬伤害与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2008, 34(1):18-21.

      摘要 (291) HTML (0)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龙须草田间越冬存活率、低温半致死温度、2 ℃和7 ℃下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活性的研究,探讨龙须草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12月至翌年1月刈割龙须草的安全越冬率不低于95%,显著高于11月刈割的;3~10 cm的刈割高度对龙须草越冬没有影响;龙须草叶片细胞膜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低温半致死临界温度约为-3.5 ℃;与常温相比,叶绿素含量在7 ℃下变化不明显,2 ℃处理48 h后显著下降,减少了53.0%.2 ℃处理24 h的龙须草叶片POD和CAT活性最大,分别高于对照69.9%和90.3%%,而SOD活性变化不大.3种酶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大小顺序为CAT,POD,SOD.复温10 d后7 ℃低温时龙须草和对照无生长差异,2 ℃低温下的龙须草叶色发黄.

    • 重组毕赤酵母产木聚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2008, 34(1):22-24.

      摘要 (207) HTML (0) PDF 0.00 Byte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DNS法对基因工程菌毕赤酵母所产的木聚糖酶进行测定,研究其最适反应pH,最适反应温度,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等酶学性质,采用薄层层析TLC 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该酶的酶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木聚糖酶的最适pH值为4.5,在pH3.5~6.0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55 ℃,耐热稳定性良好;Mg2 ,Zn2 ,Ca2 对木聚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Cu2 ,Ba2 ,Fe3 等对木聚糖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TLC,HPLC测定结果显示,木聚糖酶酶解产物主要以木二糖、木四糖等低聚糖为主,而木糖含量很低;该木聚糖酶是相对单一的内切木聚糖酶.

    • 农杆菌介导几丁质酶基因对草莓转化条件的建立

      2008, 34(1):25-28.

      摘要 (325) HTML (0) PDF 0.00 Byte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得到优良的草莓抗病植株,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几丁质酶基因(chit42)对草莓叶片的转化,对转化过程中的一些因素进行研究,并得到了转化最优方案:乙酰丁香酮AS浓度80~120 μmol/L,10~20 min侵染,3 d共培养.经PCR检测初步鉴定外源基因已经导入.

    • 烤烟烟气粒相组分与评吸质量的关系

      2008, 34(1):29-32.

      摘要 (205) HTML (0)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集湖南主产烟区B2F,C3 F,X2F 3个等级烟叶样本197份,测定了单料烟烟叶的粒相组分,并对评吸质量进行了量化评定,采用简单相关、典型相关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烟气粒相组分与烟叶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烟气粒相组分与浓度、香气量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烟气粒相组分与香气质、杂气、劲头、刺激性、余味分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烟气水分与灰色分值呈显著负相关;烟气粒相组分中的焦油与评吸质量评价指标中的浓度、香气量、刺激性呈极显著典型相关;烟气粒相组分对评吸质量评价指标中浓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香气量.

    • 烟草漂浮苗烟草花叶病毒带毒率检测

      2008, 34(1):33-38.

      摘要 (208) HTML (0)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培育无病毒壮苗,研究了烟草漂浮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带毒率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三抗体夹心法(TAS-ELISA)和试纸条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TMV病叶汁液10-6和10-4;苗期常用农药和消毒剂的药害不会引起TAS-ELISA和试纸条检测假阳性;TAS-ELISA和试纸条可检出烟苗无症带毒,在发现烟苗现症时,同盘烟苗带毒率高于发病率;在允许存在低漏检率的情况下,采用2株或3株苗样本混合检测可扩大检测覆盖面;烟苗带毒是大田普通花叶病毒病的一个主要但非惟一初侵染源.

    • 同部位不同等级烤烟的色泽和化学成分及其关系

      2008, 34(1):39-43.

      摘要 (183) HTML (0)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同部位不同等级烤烟的色泽和化学成分差异及其相关关系,以中部三级柠檬黄(C3L)和桔黄(C3F)烤烟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它们的色泽指标、常规化学成分和主要色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烟叶的色度和光泽存在本质差异,其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柠檬黄烟叶中总糖和叶黄素含量高于桔黄烟叶,但其总碱、总氮和β-胡萝卜素含量低于桔黄烟叶.色度和光泽部分指标与烟叶化学成分有一定相关性,甚至达到极显著水平.

    • 温度对烟草愈伤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2008, 34(1):44-46.

      摘要 (175) HTML (0)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热激处理烟草愈伤组织诱导细胞凋亡的产生,通过对处理烟草基因组的DNA电泳分析,力求找出促进凋亡产生的最佳温度及时间,以期为深入研究逆境条件下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提供一理想模型.结果表明:在53 ℃下处理烟草细胞2.25 h后,再经25 ℃恢复培养10 h能观察到较清晰的DNA梯状条带,此时烟草细胞进入凋亡状态.

    • 宁乡猪种质特性研究

      2008, 34(1):47-51.

      摘要 (286)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实地调查、自然生态、历史资料、饲养试验、屠宰测定等,分析和比较了宁乡猪的体貌特征、体重体尺、繁殖性能、生长肥育和肉质性能.相比1980年的调查结果,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分别提高27.67%,8.03%,7.26%,6.97%,卧系率降低92.2%;产仔数、初生体重、20日龄窝重、60日龄窝重和60日龄育成率分别提高了11.62%,17.44% ,78.97%,66.04%和6.28%;生长肥育期日增重提高2.11%,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分别降低25.47%和提高8.5%,2.68%.肉质测定结果表明,肌内脂肪高达5.37%,必需氨基酸122.4%,风味氨基酸220.5%,油酸(18:1) 51.0%,亚油酸(18:2) 7.74 %,饱和脂肪酸59.6%.这表明宁乡猪种质优良、可塑性强,在保护猪遗传资源多样性的工作中,尤其应重视宁乡猪高肌内脂肪、高油酸及其他丰富的营养性和风味性成分的种质独特性.

    • 不同植酸酶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2008, 34(1):52-56.

      摘要 (227) HTML (0) PDF 0.00 Byte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144头,研究不同植酸酶替代日粮中部分无机磷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粪磷、氮排泄的影响.试验猪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Ⅰ组饲喂低磷 植酸酶Ⅰ的日粮,试验Ⅱ组饲喂低磷 植酸酶Ⅱ的日粮.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后提高了生长猪的日增重(P<0.05),降低了料肉比(P<0.05),提高了采食量,但影响不显著(P>0.05);提高了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钙、磷、总能的表观消化率(P<0.05),同时降低了粪磷、氮的排泄量(P<0.05);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钙的浓度提高(P<0.05),尿素氮的浓度降低(P<0.05),白蛋白、磷的浓度,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但差异不显著.植酸酶Ⅰ与植酸酶Ⅱ在生长猪中的应用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

    • 移植时间对小鼠卵巢卵母细胞在雄性体内生长发育的影响

      2008, 34(1):56-60.

      摘要 (217) HTML (0)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1日龄小鼠卵巢移植入成年雄鼠肾囊下,分别于移植后21,28和35 d回收移植卵巢,对移植体的大小形态、回收率、回收卵母细胞数及其大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时间段回收的移植体均生长增大,有腔卵泡明显,回收率达87.5%~92.9%,差异不显著;35 d移植体平均直径达(2 574.7±785.9) μm,显著大于21 d(2 075.3±329.8) μm和28 d(2 088.9±297.7) μm 移植体(P<0.01);回收移植体均能分离到卵母细胞,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回收卵母细胞数下降,其中21 d移植体回收卵母细胞最多,为(40.5±29.8)个,与35 d移植体回收卵母细胞数(11.1±7.6)个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28 d移植体回收卵母细胞数(28.4±21.1)个,与前二者差异均不显著;回收卵母细胞形态正常,达到GV期,平均直径达(74.2±2.1)~(75.0±5.9) μm,组间差异不显著;28 d移植体中回收到MⅡ期卵母细胞.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移植体增大,回收卵母细胞数减少.说明在卵巢异位移植中要获得丰富而又充分生长的卵母细胞应根据卵巢卵泡发育规律选择合理的移植时间.

    • 用免疫荧光技术快速诊断仔猪大肠杆菌病

      2008, 34(1):61-63.

      摘要 (182) HTML (0) PDF 0.00 Byte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仔猪大肠杆菌病诊断方法,从某猪场腹泻病死的小猪采取病料,经处理后取处理病料腹腔注射12只小白鼠,同时以灭菌生理盐水作对照.24 h内,注入病料的小白鼠全部死亡.采取死亡小白鼠的肝脏,充分研磨后加灭菌生理盐水作1∶5稀释,向稀释液中加入适量大肠杆菌兔血清抗体,混匀后分别于5,10,30 min时取病料涂片,用荧光标记的抗兔IgG抗体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从死亡小白鼠病料涂片中能检测出大肠杆菌,其形态与标准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形态一致.接种生理盐水小鼠未出现死亡,处死后取病料,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测,未检测出大肠杆菌.

    • 史密斯桉组织培养技术及褐变问题研究

      2008, 34(1):64-67.

      摘要 (203) HTML (0) PDF 0.00 Byte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史密斯桉(Eucalyptus smithii)的组织培养和褐变控制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初接种采用MS BA 0.2 mg/L IBA 1 mg/L培养基,芽诱导率为40%;继代采用MS BA 0.2 mg/L IBA 0.8 mg/L培养基,增殖系数可达4,芽抽茎成苗率30.1%;生根采用MS IBA 2 mg/L培养基,根诱导率36.7%,平均生根2.4条.培养基中BA 质量浓度为0.2~1.0 mg/L,有利于芽的生长,但超过1.0 mg/L时反而抑制芽的生长.不同培养基添加物减轻褐变的效果不同,而同种添加物不同浓度的效果也不一样,加入50 mg/L PVP或100 mg/L V-C能显著减轻褐变,褐变率分别降低10%和8.3%.暗培养法虽能有效控制褐变,但严重影响愈伤组织和芽的生长,不宜采用.

    • 农杆菌介导phyB基因转化枳壳研究

      2008, 34(1):68-72.

      摘要 (231)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枳壳(Poncirus trifoliate (L. ) Raf.)实生苗上胚轴为试材,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光敏色素基因phyB导入其中,建立了枳壳实生苗的遗传转化体系,共获得27株抗性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有5株扩增出phyB基因的特异目的带;RT-PCR分析结果表明 phyB基因在phyB3,phyB4株系枳壳基因组中能表达;Li-6400光合测定仪对转基因枳壳进行的光合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枳壳光合效率高于对照;转phyB基因枳壳植株在形态上与对照也存在差异,表现出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面积变小.

    • 野生葡萄扦插研究

      2008, 34(1):73-76.

      摘要 (193) HTML (0)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湖南永州境内几种野生葡萄的扦插生根特性,分别于2004年2月和2005年1月剪取野生状态的华东葡萄(有东安1号、2号、3号,冷水滩1号、2号,道县1号,芝山1号等7种不同株系)、腺枝葡萄、蘡奥葡萄、复叶葡萄、蛇葡萄5种野生葡萄和欧美杂种巨峰葡萄(对照)的枝条进行插扦试验.结果表明:1)5种野生葡萄的扦插成活率均极显著低于巨峰(80.0%).5种野生葡萄的扦插成活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蛇葡萄(60.0%)、腺枝葡萄(32.5%)、华东葡萄(22.5%)、蘡奥葡萄(17.5%)、复叶葡萄(12.5%).华东葡萄不同株系间扦插成活率不同,东安3号成活率最高(60.0%),极显著高于其他株系,东安2号和冷水滩2号成活率最低,均为7.5%.2)不同浓度NAA对腺枝葡萄生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生根率达50.0%,以质量浓度100 mg/L较为合适),而对华东葡萄和蘡奥葡萄作用不明显.3)在相同管理条件下,华东葡萄和腺枝葡萄生长势较好,华东葡萄枝蔓长但不粗壮,腺枝葡萄枝蔓的长度和粗度适中;蘡奥葡萄和复叶葡萄生长势较弱,蘡奥葡萄须根特别发达,但枝蔓很细弱,复叶葡萄侧根数少,枝蔓又细又短.

    • 紫芽品种茶树芽叶多酚类物质组成特征

      2008, 34(1):77-79.

      摘要 (248) HTML (0)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测定茶树特异性紫芽品种芽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及其各组分、黄酮类、花青素的含量,探讨紫芽品种芽叶中多酚类物质组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关系密切,芽叶紫色程度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深紫品种的花青素含量约为浅紫品种的5倍,常规品种紫色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为其正常黄绿色芽叶的2.46倍. 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茶多酚总量、黄酮类、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均无直接关系.同一常规品种的紫色芽叶中的茶多酚总量、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均比正常黄绿色的芽叶高,而黄酮类、简单儿茶素总量较低.

    • 不同气流条件下做青过程青叶的呼吸作用

      2008, 34(1):80-83.

      摘要 (198) HTML (0)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不同气流条件对乌龙茶毛茶品质影响的内在生理机制,以毛蟹品种鲜叶为研究对象,在春季和暑季均分别设计恒温、恒风(处理Ⅰ)、恒温、无风(处理Ⅱ)和自然开放(处理Ⅲ)3种环境做青,观测做青过程中青叶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春茶做青过程中3个处理青叶的呼吸速率在三摇前均呈上升趋势,三摇后开始下降.暑茶做青过程中,处理Ⅰ和处理Ⅱ的青叶呼吸速率均在每次摇前下降,摇后上升,处理Ⅲ则在二摇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从春、暑茶做青全过程的平均值来看,均以处理Ⅰ的呼吸速率最大,处理Ⅱ的最小,而暑季各处理青叶的呼吸速率总体上高于春季.处理Ⅰ所制毛茶春茶品质最佳,处理Ⅲ最差,暑茶品质处理Ⅰ最佳,处理Ⅱ最差.

    • 茶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研究

      2008, 34(1):84-86.

      摘要 (198) HTML (0) PDF 0.00 Byte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 5.6)匀浆浸提法和硫酸铵沉淀法,从茶鲜叶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通过分光光度法研究pH,温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茶多酚氧化酶PPO的最适pH为5.6,最适温度为50 ℃,亚硫酸钠、半胱氨酸和V-C为PPO的抑制剂.

    • 湖南省松褐天牛风险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2008, 34(1):87-90.

      摘要 (212)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松褐天牛不仅是松林常见的重要蛀干害虫,而且也是松材线虫最主要的传播媒介.近年来,该虫在湖南省扩散很快,有的地方发生严重.为加强对湖南省松褐天牛的治理,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进一步扩散蔓延,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对湖南省松褐天牛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湖南松褐天牛危险性R值为1.88, 属中度危险有害生物,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 八氯二丙醚的研究进展

      2008, 34(1):91-94.

      摘要 (169)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八氯二丙醚一直以来被作为增效剂广泛添加到杀虫剂中,它可以明显提高杀虫剂的杀虫效果.综述对八氯二丙醚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实际运用、增效谱、毒理学性质、合成、环境行为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 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008, 34(1):95-99.

      摘要 (232) HTML (0)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常规栽培和优化栽培模式下,分别选用施氮量折合成纯氮0,105,142.5,180 kg/hm2的4个缓释氮肥处理,研究了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栽培模式下,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利用率、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以施纯氮142.5 kg/hm2的处理最合理;常规栽培模式下,以施纯氮180 kg/hm2的处理最优.相关性分析表明,优化栽培模式下,生物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籽粒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常规栽培模式下,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农学利用率均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表明生物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关系密切,因此,生物产量可作为评价超级杂交早稻氮肥利用率的指标.

    • 不同施氮水平下油菜地上部生理特性研究

      2008, 34(1):100-104.

      摘要 (191) HTML (0)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给氮高效品种油菜的选育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培试验,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3个油菜品种(742,湘油15和汇油50)的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茎叶硝酸盐含量和累积量及有机氮再利用能力等地上部生理特性与氮效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对地上部生理特性有显著的影响,施氮条件下所有地上部生理特性指标均比不施氮条件下高;在施氮条件下,油菜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茎叶硝酸盐含量和累积量以及有机氮再利用能力与油菜氮效率密切相关,是油菜氮素高效利用的可能机理;在不施氮条件下,油菜硝酸还原酶活性、茎叶硝酸盐累积量和有机氮再利用能力与油菜氮效率密切相关,是油菜氮素高效利用的可能机理,而油菜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茎叶硝酸盐含量对氮效率影响较小.

    • 多种群差分进化算法及在柔性车间作业调度中的应用

      2008, 34(1):105-108.

      摘要 (208) HTML (0)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柔性车间作业调度问题,在深入分析差分进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种群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基于DE/rand/2/bin变异方式全局搜索能力强,鲁棒性好,和DE/best/2/bin变异方式局部搜索能力强,收敛速度快;包含若干个普通种群和一个精英种群,普通种群采用DE/rand/2/bin变异方式,精英种群采用DE/best/2/bin变异方式,普通种群和精英种群及普通种群之间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优秀个体迁移,以实现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之间的平衡,并从现实生产实际出发,建立了双目标柔性车间作业调度数学模型.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一个调度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行有效.

    • 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的改进及试验

      2008, 34(1):109-111.

      摘要 (229) HTML (0) PDF 0.00 Byte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第3代2BYF-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进行改进设计,并进行田间生产试验,改进后的播种机由底盘、开沟覆土部件、排种排肥系统、传动系统、仿形机构和监控系统六大部分组成,部件紧凑,质量减轻,能够实现在稻板田上一次完成油菜的播种、施肥、开排水沟、覆土四道工序.在湖南安乡、澧县,鼎城和沅江等多个地区进行生产试验,结果工作可靠、故障率低、生产效率提高约40%.

    • 一类三维K-单调系统的全局稳定性

      2008, 34(1):112-116.

      摘要 (206) HTML (0)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序同构与负散度研究了三维K-单调合作系统的全局稳定性,给出了三维K-单调Lotka-Volterra合作系统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所得结果改进和推广了已有文献的相关结论.

    • 带参数双级数Hardy-Hilbert型不等式的改进

      2008, 34(1):117-119.

      摘要 (184)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加强的H(O)lder不等式对Hardy-Hilbert型不等式做了改进,建立了一些新的形如(X)的不等式.

    • 对经理人股票期权价值模型的再探讨

      2008, 34(1):120-122.

      摘要 (206) HTML (0)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几何布朗运动来描述股票价格随时间变化经典模型的缺点就是不允许股票价格有向上或向下的不连续跳跃存在.在几何布朗运动中加入一些随机跳跃,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经理股票期权对公司经济成本以及经理经济价值的影响.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